實踐異步教學的幾點體會

我在四年級一個班進行的數學科異步教學實驗,遵循理論實踐的原則,嚴格按照異步教學理論進行教學實驗。取得了一些體會:

一、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靈魂

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為了開展這項教改實驗我們用了較長的時間做準備,其中兩次參加了全國的異步教學研討會,從各地到會代表交流的經驗知道,在同步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學質量低下,甚至出現學生厭學、逃學的現象。這同我國的教育教學方針和政策所要求學校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培養和造就大批合格的勞動者,相差甚遠。黎世法教授在實踐中提出的異步教學理論,則能夠給我們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途徑。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遇到新問題都堅持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學習,避免操作過程中,不知.不覺之中又回到同步教學的圈子裏。從而保證了理論指導實踐。

二、做好實驗初期的準備工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

首先讓學生知道異步教學理論與傳統的同步教學理論的不同操作方法,使學生明.白“六因素單元學習法”,每個單元的學習要領,教師通過舉例示範,指導學生學習,而後取得學生的配合。

大力進行宣傳工作。為了使實驗能順利開展,必須讓學生的家長們也知道異步教學理論的操作特點,避免出現因傳統教學長期影響所帶來的幹擾,特別是提出為什麼教師不批改作業(指教師將作業集中批改),對教學質量是否產生負麵的影響。通過事實(讓學生自己將操作的體會)爭取家長們積極或熱心地支持教師開展工作,做到在家裏督促子女自學,並能將子女在家裏的學習狀況和生活表現及時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方法和遇到的困難,對學情心中有數。

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情:其一、同前任教師交流信息,從整體上對班級學生的知識層次進行了解,以估測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便於製定總體的教學計劃;其二、通過和學生進行個別的交談,大體上了解該班後進學生的一些具體情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平時的學習表現、組織紀律表現、性格特征、愛好等等)從師生兩個方麵的綜合信息,給後進學生製定教學進度計劃和知識輔導計劃,做到課堂上和課堂外兩方麵兼顧;其三、平時上課注意觀察,分析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教學內容與所掌握的信息,分別提供難易不同的練習,有目的地檢查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在實施異步教學時,較好地把握教學的知識容量和訓練過程的難度與密度,盡量安排能照顧到後進學生的學習,又能保證優秀學生的智力開發;其四、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兩種不同的學習環境裏的表現,尤其是要注意收集後進學生的反饋信息,這關係到整個異步教學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

實施異步教學的活動,教師要進行個別指導、分類指導或適時全體指導,把握最佳時機靈活運用。同平時注意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了解學情,為組織好課堂的異步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異步教學符合學生學情

在小學中高年級實施異步教學,學生是可以接受的,符合現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我們在教學中強調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各知識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訓練,在每一個知識單元的教學過程,保證有充分的時間給予學生進行學習觀察與思維活動。這就避免了同步教學過程中因教師是按照課前製定的教學計劃與內容組織教學,為了每個知識單元教學目標的完成,出現了在知識傳授過程中,使學生的正常舉維活動被迫中斷的弊病,解決了造成部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知識一知半解,無法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業,累積成為一種課業負擔的問題。

課堂學習的異步教學,真正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在準備階段的訓練過程,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能按教學進度,有課前的預習,較自覺做好複習,樂意將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向教師請教,同學之間研討學習的氣氛濃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樂意在學習上幫助後進的學生,表現在教師布置的作業與練習可以互查互改,督促他們進行學習。同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之間也形成一種良好競爭意識,促使學風與班風有顯著的好轉。

異步教學能較好地解決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課堂的異步教學,注意到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且擺放在教學的首位。教師的精講多練,每二節課有25—30分鍾的時間進行訓練,課後完成的練習比同步教學少,且及時了解學情,切實給後進學生解決學習過程的疑難。不論哪個知識層次的學生,都倍感到每堂課的學習有新的收獲。

開展異步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經常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情,輔導學習,溝通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絡渠道,融洽了師生關係,師生的情感容易得到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在教師麵前的緊張感。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時候,就容易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有利於學生的積極的創造思維活動,體現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開展異步課堂教學實驗,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整個實驗工作的影響重大。小學生的自我控製能力較弱,要做到完全的自覺學習是有一定的困難,促使學生在課外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需要通過在課堂上不斷地進行自學訓練與強化,並持之以恒,讓學生盡量形成在校與在家的學習情況一個樣。其次是小學生的生性活潑好動,貪玩而忘了學習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保證學生能做好課外複習與課前預習工作,要協助學生安排好周或每天的學習時間,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和方法。對後進學生的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自學能力,給出明確的學習範圍,課前與課後督促檢查,及時了解碰到的疑難,並給予解答,鼓勵他們勇於克服困難,樹立信心。

用異步教學方式指導應用題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我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怕解答應用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有的學生雖然能解答和例題類似的應用題,但是不能舉三歸一,以一反類。有的學生則碰到應用題就發慌,不知從何下手,最後亂做一通了事。有個別學生甚至對應用題不敢問津,幹脆“原封不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不強。為了改變學生這種狀況,我以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作了不少嚐試和探索,但是效果不理想。自從1991年下半年起,采用了異步教學方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逐漸得到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加強。現在我教的試驗班,教學成績比以前顯著提高。從表中說明,實驗的時間雖然不到兩年,但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成績不斷提高,優良成績的人數比率有較明顯的增加,中等成績人數有較大的提高,不及格率呈現下降的趨勢。從卷麵發現,應用題的解答成功率特別高。我作了個粗略的統計,在未實驗異步教學前,應用題全對的隻占10%以上的,大約占55%,剩下的都隻能一點或是全錯,甚至有個別學生一題都做不出來。那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學生怎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我主要是采用了異步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下麵就談談我的主要做法。

一、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自學能力

根據現代心理學研究,除少數智力超常者和癡呆症者外,大部分人的智力屬正常,這就是說,對於基礎知識而言,智力的差異不足以造成學生成績的差異。而非智力因素,卻嚴重地阻礙著學習能量的釋放,限製了中下層學生內存潛力的發揮。我針對具體學情,注意不斷發揮“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的作用,點點滴滴滲透,日積月累地熏陶,從多方麵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自學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二點:

1.明確動機,促使學生踴躍投身實驗。學生動機明確,實驗才有堅實的基礎。在起步時注意了以下三點:是深入淺出向學生介紹什麼是“六因素單元教學法”,它的特點和實施過程的具體做法,讓學生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新鮮感。是按“六因素單元教學法”的具體做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製訂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使學生有一種主動感。是有時要向學生介紹先行實驗學校的突出事例和成功經驗,使學生增強信心,自覺接受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