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養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隻有培養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本身的精神力量。黎教授也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各種心理因素的綜合培養,使學生經常保持勤奮學習的精神狀態。”實踐已證明僅僅靠教師的說教訓斥是培養不起興趣的,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事實告訴我們“六因素單元教學法”能夠吸引學生,能夠從中感到獲得新知識的樂趣,學生對新知識隻要不斷有所收獲,內心必然湧起一種成就感,這樣學習新知識就會興趣盎然了。學生對新知識有了興趣,又反過來促使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去追求新知識、探索新知識,縱然遇到困難也會積極地發揮鍥而不舍的精神,尋找各種克服困難的方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養成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學生在“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中養成了一種惰性,即習慣於不動腦、不動手,教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記什麼。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就要改變這種被動學習,充當知識接受器的局麵,變惰性為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必須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武裝學生頭腦。具體的科學方法指的是“八環節係統學習方法”,“十條學習心理規律”和“十五條學習原則體係”。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地鑽研課本,解決問題,運用技能的能力,而不是盲目的、放任自流的無效勞動。因為各學生的素質不一,自學能力就千差萬別,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就千差萬別,這時教師必須加強個別輔導。如果發現學生共性的問題,教師這時應該進行全班指導。在整個自學過程中,教師尤其要對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當然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應該作長期艱苦的努力。

二、認真編寫自學參考提綱

在自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要起主導作用。教師要引導好學生,首先教師必須鑽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把握知識之間的聯係點和生長點;要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有所取舍、有所側重地編寫自學參考提綱。我的主要做法有蘭點:

1注意新舊知識的聯係。前蘇聯教育家卡爾布娃有一句名言:“舊教材是新教材的母親。”這一論斷形象地說明了教學中新舊知識之間的密切聯係。每教學一個新類型的應用題,都要用與新知識有聯係的舊知識作為鋪墊,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解題規律。如:教學“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關鍵在於引導學生聯係“求一個數多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以便學生在掌握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將分數應用題中的分數改為百分數,運用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解答相應的百分數應用題。這樣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係,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

2要有一定的啟迪性。自學參考提綱不能單純搞成簡單的回答式問題,這樣不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更不利於學生尋找解題規律。而應該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計對學生存在的難於解決的學習問題,給學生提供恰當的解決問題的認識條件。使學生悟出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標準量,標準量不同商也就不同。因此,這道判斷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3圍繞問題,精心設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一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自學參考提綱要圍繞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地創設“疑點”,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促使學生認真讀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學“一個工程隊修築公路,前4天一共築路50千米,後5天每天築路13.4千米。這個工程隊平均每天築路多少米?”的應用題,教師可以逐一提出下麵幾個問題,啟發學生進行分析推理:要求這個工程隊平均每天築路多少千米?應該知道哪兩個數量?所築的路包括幾個部分?如何求得?築路所需天數一共是多少?經過教師的質疑引導,學生的釋題推理分析,就較容易地得出解題的思路。

三、精導精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推理方法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引導,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最基本的學習問題進行引導。精導的內容主要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具體的思維方法;指明學生麵臨的需要解決的新的學習問題。教師對於某個最基本的學習問題的講述,要在學生對該問題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予概括的講述。精講主要指兩種,一種是強化性的講述,這種講述是當學生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後,問題基本得到解決時進行的,教師三言兩語講出正確的結論,給予學生的思維結果以有力的強化,鞏固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另一種是推理性的講述,當學生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後,問題接近解決時進行的,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簡要地把解決這個問題的推理過程講給學生聽,學生一聽,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學生掌握正確的分析推理方法,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不但容易理解掌握所學知識,而且對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這會使人的思維得到較好的鍛煉和發展。我在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方法的做法主要有三方麵。

依據數量關係,逐層進行分析,尋求解題方法。例如一座煉鋼廠在一星期裏,前三天平均每天煉鋼2萬噸,後4天平均每天煉鋼25萬噸,這一星期平均每天煉鋼多少萬噸?”引導學生尋找隱藏著的條件。

利用圖形直觀形象,掌握解題方法。例如“一個脤裝廠趕做600套衣服,前四天平均每天做90套。剩下的要2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從線段圖中不難發現:要求剩下的2天平均每天做多少

訓練學生的多向性思維,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例如:“原來的解放牌汽車每小時最快可行75千米。改型以後速度提高了五分之一。改型後汽車每小時最快可行多少千米?”從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考慮,改型後汽車的最快速度等於改型前的最快速度加上提高的速度。

當然,數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數量關係式是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知識基礎。如果連基礎知識都模糊不清,就不可能進行正確的分析推理。

四、注重作業和改錯,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

學生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帶規律性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完成必要的作業量,才能形成與新知識相應的新技能,也才能檢驗、鞏固和深化對新知識的認識。作業題應提倡精選精練,而應打題海戰。在學生進行獨立作業時,教師要有重點地幫助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作業的層次,我一般分為:打基礎題,主要是針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與新知識對應練習題,針對全體學生;思考題,主要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這樣,就避免了差生沒題做,優生吃不飽的現象。

學生作業後,教師要抓緊改錯這一環節。心理學表明,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反饋越快越準確,效果就越好。如果作業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勢必使學習效果大受影響,甚至可能造成錯誤積累,產生惡性循環,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繼續進行下去。因此,教師必須當機立斷,即時展開改錯。改錯應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錯誤,認真分析作業的錯誤原因,掌握正確的作業技能和方法。作業的錯誤一般有三個原因:不嚴格要求,疏忽大意所造成;基本技能掌握不熟或不全;對新舊知識的聯係點有誤解。教師要針對學生,對症下藥,個別錯誤由學生互相解決或教師作個別糾正,共性的錯誤教師要作宏觀講評,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