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義烏發現最大的問題是交通不便,雖然是有地鐵,但是線路單一,公交車線路也不少,但是一般都是二三十分鍾一趟,有的甚至四五十分鍾一趟,想要到處跑,必須要買一輛代步汽車。
於是,到二手車市場花了兩萬多買了一輛車。
天天開車到處應聘,看市場。
買了車,感覺壓力也來了,找不到工作,每天都在支出,積蓄一天天減少,我開始焦慮了。
這天午飯,在江西小炒吃飯,我對麵坐著的是一個快遞小哥,給他聊了幾句,他說現在快遞站都缺人,可以兼職,也可以全職。
我下午就找了最近的一個快遞站,開始送貨。
我是覺得快遞員到處跑既能掙錢,又能接觸到各種小企業,也能找到一些商機。
每天早上大概六點半到快遞站,開始幫著卸貨,掃描歸類,我負責一個商貿區,把貨用三輪車拉到一樓,先分類,一樓二樓三樓的分別放好,然後用自帶的小推車往樓上拉。
商戶比較分散,需要一個一個的跑,我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快遞員的辛苦。
送件還不算是辛苦的,因為提前可以歸類,按照商戶的門牌號嗎,提前策劃好路線,一路送過去,最辛苦的要數收件了。
收件是一件極其辛苦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家商戶要發快遞,比如三樓最西邊的一家要發,那就要匆匆趕過去,因為有時間限製,剛拿好一件,二樓最東邊的一家要發,來回一兩裏地,全靠走的,這樣上下來回跑,一天拿個幾十個件,那酸爽太刺激了,太累了。
和我一起的快遞小哥說,基本上過一段時間就要招人,因為都被累跑了。
我覺得還好,常年坐辦公室,我覺得體驗這種工作也不錯,我能忍受累,但是我覺得並不能有什麼發展,我一遍送件一邊觀察商戶們,他們主要是做外貿,和外國人做生意,我覺得這不太適合我,雖然外貿是一門好生意,但是第一,我英語不好,第二,這個外貿其實也需要投入資金和精力,時間周期比較長。
我想,是不是可以想做點來錢快的,掙一筆啟動資金,心裏踏實了,才能安下心來做其他的。
下午收工,我開車回到住的地方,林雅給我發微信。
“你最近怎麼樣?”
“在送快遞。”
“真的假的?”林雅有些吃驚。
“真的。”
“感覺怎麼樣?”
“有點累,還好,你呢?”
“我正在一家公司做娛樂直播。”
“做得怎樣?”
“還好,晚上下班見麵一起吃個飯吧,見麵說。”林雅說。
“好啊,在江西小炒可以嗎?”
按理說,請女孩吃飯,不管是一般朋友還是關係好的,都應該找個好一點的飯店,但是實在囊中羞澀。
我開車去接了林雅找了個幹淨的小店,邊吃邊聊。
“送快遞總不是長久之計。”林雅說。
“當然,我覺得還得考慮做電商,我想在鬥音上開個小店。”
“可以啊,既然來義烏了,不創業豈不是太虧了。”林雅說。
“我們一起做吧。”林雅主動提議。
我沒吭聲,其實合夥的生意難幹,但是一個人也很難。
我想了一會,說道:“可以是可以,但是咱們要提前說好,就是大家有事商量著來,不要發生矛盾,很多合夥的生意最後失敗就是因為合夥人吵架。”
林雅點頭道:“我覺得咱們倆脾氣都很好,不一定吵的起來。”
“利益麵前,人是會變的。”我說,話雖然難聽,卻是事實。
那我們明天去注冊公司。
林雅說。
“好。”
我們在浙裏辦上預約了辦理營業執照,找了最近的工商管理局辦了營業執照。
浙江的營商環境沒得說。
整個過程十幾分鍾,主要是起名字時間,要不然更快。
為了便於工作,我們搬到了一棟樓上隔壁住。
接著就是注冊小店,選品。
我們決定從日用品,廚房用品入手,因為這個品家家戶戶都要用。
剛好,林雅說在直播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做廚房手套的老板,我們當即和他聯係,問了價格。
手套是pvc材質的,洗碗用的,大概出廠成本在一塊多錢一雙,我們算了一下,賣十塊錢三雙,去掉包裝和快遞還能有兩三塊錢的利潤。
還是可以的的。
我們提前查了競品,發現,有很多家在賣,價格也都差不多。
可是想找一個沒有競爭的產品又怎麼可能,我們最終決定還是上了這種手套產品。
但是,沒想到,產品上架了,問題接踵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