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
《三五曆紀》記載:“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44] 《五運曆年記》記載:“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此則神話前半仍為陰陽分天地、孕人,後半部分則描寫盤古軀體化生萬物);[45] 《洞紀》記載:“世俗相傳為盤古一日七十化,覆為天,偃為地,八萬歲乃死。”(唐釋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二引)[46]
盤古
東晉時代
《枕中書》記載:“昔二儀未分,瞑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複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下遊見之,乃與通氣結精,招還上宮。……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後生地皇,地皇十一頭,地皇生人皇九頭,各治三萬六千歲。”[47]
南朝時代
《述異記》記載:“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則生物始於盤古。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氏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先儒說,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古說,喜為晴,怒為陰。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三百餘裏。俗雲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45]
中唐時代
《灌畦暇語》記載:“舊說盤古氏之死也,頭為五嶽,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又雲:頭為東嶽,腹為中嶽,左臂為南嶽,右臂為北嶽,足為西嶽。又雲: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又雲:喜則為晴,怒則為陰。老圃曰:“信斯言也,則是盤古氏未死以前,未有海嶽、江河、草木於下也;未有日月、風雲、雷電於上也;未有晦明、陰晴於中也。然則盤古氏何所運其想而生?……其意若曰: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始也。”[48] 《藝文類聚》引《徐整三五曆紀》記載:“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44] 《唐開元占經》引《徐整三五曆紀》記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49] 《開天傳信記》記載:“直獲得盤古髓,掐得女媧氏娘,遮莫爾古時千帝,豈如我今日三郎。”[103]
五代十國
《仙苑編珠》記載:“一氣凝化,盤古生焉。”[110]
五代前蜀
《錄異記》記載:“廣都縣有盤古三郎廟,頗有靈應,民之過門,稍不致敬,多為毆擊,或道途顛蹶。”[105]
北宋時代
《益州名畫錄》記載:“《益州學館記》雲:獻帝興平元年,陳留高朕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東別創一石室,自為周公禮殿,其壁上圖畫盤古、李老等神及曆代帝王之像。”(碑文殘缺,補自《益州名畫錄》);[50] 《元氣論》記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以其首黑,謂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為蒼頭。今人自名稱黑頭蟲也,或為裸蟲,蓋盤古之後,三皇之前,皆裸形焉。”[51] 《太平廣記》引《雲溪友議》記載:“盤古當時有遠孫,尚令今日逞家門。”[104] 《太平禦覽》引《三五曆紀》記載:“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52] 《雲笈七簽·卷三》記載:“神人氏出生,其狀神異,若盤古真人,亦號盤古。”[53] 《元豐九域誌》記載:“桐柏山,淮水所出。淮瀆廟,盤古廟。”[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