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名稱的含義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因其生於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曆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元始天尊的形象及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

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眾神仙都要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據《曆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黍珠,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

上清派認為太上老君、靈寶天尊、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皆是元始天尊所度。上清派宗師陶弘景所著《真靈位業圖》將天地宇宙中的神靈共分七階,第一階玉清境的中位即最高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從而正式確立了元始天尊在茅山上清派乃至整個道教體係中的獨尊地位,又通過稱元始天尊“上合虛皇道君”,使得早期上清尊神高上虛皇道君等的地位得

按《史記》記載,老子為周代史官,構建了獨特的道論,創建了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後世奉為道祖。這是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經》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方針和大量修行導引的內容。漢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說的黃老學,並在朝野產生巨大影響力。黃老學除了作為政治理念之外,還兼具某些宗教意蘊。譬如《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中記載光武帝之子楚王劉英的事跡,稱“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又稱“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可見此時黃老學已經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已經出現了對於老子的神格化。

東漢末年張道陵創立道教,《神仙傳》中談及張道陵學道,稱“忽有天人下,千乘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稱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老子所傳經典《道德經》也為張道陵重新詮釋,寫為《老子想爾注》。《老子想爾注》中老子已經成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矣;不行其誡,即為夫一也”。這一說法被後世道教繼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義疏》疏釋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時稱,“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關之中,凝神遐想,為常應之處”。同時,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疏稱“即是太上之教廢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體。此處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無疑。

由此,老子與太上老君的關係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式出現在老子的身上。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老子演化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則是神格化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