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遵紀守法,和諧友愛(3 / 3)

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一滴水要想不幹,必須把自己融入大海之中,同樣,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為集體作出貢獻,必須把自己融入社會、集體之中。要相互團結、互助、友愛。巴金曾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在於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

是的,為別人付出你的愛心,就種下一片希望,就會有碩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嚐到豐收的喜悅。讓我們成為相互擁抱的天使,在和諧的人間天堂自由翱翔。

愛護公物,保護環境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一說起愛護公物,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老生常談,因為類似“愛護公物光榮,破壞公物可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這樣的口號恐怕連幼兒園小朋友也能說上幾條。

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又做得怎麼樣呢?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校園裏破壞公物的現象時有發生:有同學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門窗玻璃;室外運動中弄壞了校園裏的消防玻璃、欄杆和垃圾桶;課桌椅上缺角、少腿、差螺絲,經常會看見各式各樣的塗鴉;牆上的腳印等。你有沒有想過,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行為都對公物造成了損壞,也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增加學校對公物的維修費用,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每當看到這些不文明行為,你也許會皺著眉頭嘟囔一句:缺德!是的,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講社會公德,不遵規守紀。他們從來也不曾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個人都有愛護公物的義務。

大家知道,學校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近幾年花費了大量資金進行修建、改造。當我們有意或無意地損壞這些來之不易的公物時,這種沒有公共道德,違背學生守則的行為難道不應該受到大家的指責嗎?

愛護公物其實並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隻要同學們平時多想想,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就一定能夠改掉不良習慣,成為一名公共環境的保護者而不是破壞者。

在此,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愛護公物從我做起,挪動桌椅小心翼翼;

愛護公物從我做起,開門開窗輕手輕腳;

愛護公物從小事做起,不要在潔白的牆上蹬踏留跡;愛護公物從小事做起,不要讓電燈開關麵目全非;

愛護公物從身邊做起,隨手關燈節約每一度電;

愛護公物從身邊做起,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

愛護公物從身邊做起,嗬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不在校園裏亂吐、亂丟;

愛護環境從身邊做起,撿起地上的雜物,保持校園的整潔幹淨。

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麵孔一樣愛護環境,要像珍惜自己的身體一樣珍惜公物。

讓我們攜起手來,杜絕損壞公物、破壞環境行為,做一個有文明、有修養的中學生。讓我們一起用心嗬護每棵草、維護每一張桌椅每一塊牆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用今天的努力來營造我們溫馨的、美好的校園環境。

保護環境,愛護公物,共建美好文明校園

新學期新氣象,當我們隔了一個暑假再次踏進校園的時候,發現鍾樓前安放了大方氣派的LED顯示屏,宿舍內粉刷一新的欄杆,教學樓及主幹道上嶄新的可分類垃圾桶等一係列的變化,校園內嶄新的麵貌令人耳目一新。

有人說:“環境是心靈的港灣”;有人說:“環境是靈感的源泉”。同學們向往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地方生活嗎?同學們渴望在整潔溫馨的環境中工作學習嗎?美好的事物是人人向往的。南廣的優美環境或許正是你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而我校也正努力地為大家提供更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校園是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賴以存在發展的空間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所學校校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所學校良好社會形象的樹立、師生健康身心的形成以及靈感及創造力的釋放與發揮。優美的校園環境不僅是學校的招牌,體現了整個學校的道德風貌,彰顯每名學生的素質,同時也醞釀著我們一天的好心情。

我們是被外界稱為“大學生”的優秀團體,是文明的代表,是懂禮守法的表率。從幼時的入學教育起就接受著愛護公物的教育,也知道保護環境、愛護公物是我們每個公民基本的準則。但是,類似於校園塗鴉、鞋印上牆、公物損壞這樣的現象在各個大學裏仍普遍存在。這一切都與文明校園形象極不相稱,與追求美好環境的願望大相徑庭。由此可見,校園環境的建設不是一勞永逸的,它時刻麵臨著不文明行為的威脅與侵擾,因此如何理順建設與維護的關係,如何將保護環境、維護環境設施的理念根植於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一個永恒主題,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思索的問題。

既然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優雅舒適環境,那麼同學們,請不要隻圖“隨便”,且為綠色校園行個方便,讓我們都來做文明行為的監督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節約水電,愛護財物和公共設施,嗬護周圍的一草一木,保持好周邊的環境衛生。積極樹立良好的社會公眾意識,高度彰顯大學生應有的道德素質。讓我們為營造一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文明校園而努力。讓“文明學校”這塊金匾更加耀眼、輝煌。

愛護公物的倡議

學校是一個大家庭,學校裏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公物。愛護公物要從每天的日常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那些貼著宣傳圖片的公示牌,垃圾桶、垃圾箱,教室宿舍門窗上的玻璃、供水用的水龍頭,操場上的體育設施,紗窗、窗簾等都是公物。同學們都應該保護它。但是,它們卻被無情地踹倒,殘忍地砸爛、打碎!這與現代文明極不協調!這也是個別學生道德意識薄弱,不愛護公物的具體表現,類似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譬如:有的同學喜歡在課桌上亂寫亂畫,甚至還用小刀刻上各種字體,這也是極不文明的行為。

堅持開展守則和規範的落實工作,做到經常化、製度化。著重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通過主題班會、專題討論等形式,讓守則和規範入腦、入心,人人遵守。以常規管理為抓手,積極進行學生的紀律教育。建立學生常規管理製度。完善紀律檢查,執勤值日,評比獎懲等工作手段,達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的“三管”要求。學校達到地麵無痰痕跡,牆壁無腳印,室內無紙屑,桌椅無刻畫,出言無髒話的“五無”標準。抓好公共專題教育和檢查。定期進行公物檢查記錄,加大檢查力度,充分督促各班在公物愛護方麵的責任心。定期向學生開展法製報告講座,讓學生知法懂法,以身作則,愛護公共財產安全。

積極建設校內教育陣地和場所,充分利用黑板報、簡報等宣傳陣地,讓同學們深刻領會“八榮八恥”的思想,樹立“愛護公物光榮,損壞公物可恥”的理念。以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為切入口,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檔次。積極開展優秀學生、進步學生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向先進學習,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風氣,在全校創設“進步就是好學生”的育人氛圍。開展優秀班級、文明宿舍的創建評選活動,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作為學生是否愛護公物,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學生道德素質的高低,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文明素質的高低。

從小培養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學生,同樣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良好的校園秩序、社會秩序,愛護公物是做到這一點的基本行為。在學校,愛護公物,更是學生應具有的基本品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簡單,隻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製度,就能保證公物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博愛為德

我很喜歡雪萊的一句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所以,雖然今天這節班會課的主題是愛護公物,人人有責。但我的演講卻從博愛出發。我想說,愛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與核心。

同學們,當你們漫步在校園,麵對繁花似錦、綠樹成陰、道路整齊的優美環境時,相信你一定會有一種美的感受和好的心情。我也深有同感。可是,我也卻常常看到綠地上零落的小草,帶著被粗魯踐踏過的痕跡,我不禁想問問,那些踩過它們的人難道未看見“小草也有生命”這樣動情的提醒嗎?我也聽說在我們城中的新校園內,竟然會發生洗手間內的公共設施被同學惡意破壞的現象,我想質問那些人,質問他們的心靈,他們的靈魂。

我說這樣的人,他們缺少愛——對自然、對他人、對校園、對社會的嗬護與關愛。

在我們共同生活的社會中,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美麗的語言:因為愛,我們營造起寬容和理解的氛圍;因為愛,我們不再有不必要的爭執和摩擦;因為愛,我們願意向一位陷入困境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因為愛,我們絕不忍心去破壞我們可愛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這就是博愛為德。

可見,道德並不是抽象的,它是由愛而生,是愛心的體現。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蘊涵著愛,其實隻要我們把這種愛由狹隘的愛親戚朋友發展為廣泛地愛每一個人;由淺易地愛他人發展為深刻地愛國、愛黨、愛生命、愛自然、愛校、愛班。這樣,在我們中間破壞公物的行為,自然就不再存在。

同學們,當你看到地上的紙屑,請隨手撿起;當你看到嘩嘩流著水的水龍頭,請隨手擰緊……這些舉手之勞,隻需耽誤你一點點時間,然而正是這些“隨手”亦是愛校的體現。

博愛為德。當一個人擁有了完備的愛,他就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當每個人都擁有了這樣的愛心,人間將會多麼的美好。

愛我們的校園吧,愛天空暖暖的陽光,愛大地淡淡的薄霧,愛參天大樹上的每一片綠葉,愛拂過臉頰的每一縷輕風,因為,我們共同擁有這片蔚藍的天空與堅實的土地!讓我們把對一切的愛付諸行動吧,以愛護公物為起點,用博愛來塑造我們的人格。我們要用雙手創造美的環境,去愛每一棵樹、每一片草,去嗬護每一朵花、每一片綠,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有意義,讓朗朗的讀書聲散發花的芬芳、草的清香,讓我們閃爍著自信與快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