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文明單位建設工作,有幾條是需要明確的。一是目標明確。這個目標應該是切實可行的,沒有目標就沒有方法;二是活動經常。文明單位建設不搞一些活動是不行的,學習活動、教育活動、娛樂活動,都要搞,寓教於樂,寓教於學。活動不可不搞,也不可多搞,不搞則已,一搞就要起作用。當然,這些活動一定要圍繞經濟建設進行。搞什麼活動?“四職”教育活動、“三德”教育活動、軍民共建活動,等等,活動要經常。三是形式多樣。我們不能滿足於開幾個會,開會是一種比較陳舊的工作方法,現在看來,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不開會還不行。但工作要形成多樣,生動活潑,要多層次多渠道,從小時候抓起,從小事抓起,以小見大,以情動人,以理服人。黨員是個層次,共青團員是個層次,少年兒童是個層次,老年是個層次,婦女是個層次等等,要發動各部門都來做,文明辦要善於呼風喚雨,把工、青、婦、科協這些群眾團體都調動起來,組織起來,形成集團優勢。從小時抓起,從小事抓起,這個很重要。沒有一代好的少年就沒有一代好的青年。今後的文明單位建設,重點要擺在青少年身上。要堅持“崗位學雷鋒,行業樹新風”,不要一提學雷鋒,就背起掃帚往街上跑,這是比較初級的作法和形式。必要的形式要,但不能搞形式主義。四是典型引路。典型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現在我們的宣傳似乎缺乏一種凝聚力和穿透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宣傳一個典型能做到人人皆知,像黃繼光、羅盛教、董存瑞、雷鋒、王傑等等,現在的典型很難入腦,但是一些什麼歌星、影星卻影響很大。我總感到這個典型宣傳和教育需要研究需要加強。有些東西要降溫,比如選美,現在是全國選、中南區選、全省選、地市選、縣裏選,這個度要把握一下,宣傳要注意導向。美,有心靈美,有外表美,但現在更多地注重外表美,要求人要一米七以上,哪有那麼多一米七以上的。典型是從我們宣傳部門推介出去的,我擔心最近省裏作出了向劉先和學習的決定會無聲無息,這個人事業重於山,名利淡於水,群眾係於心,湖南日報發了決定,在頭版頭條發了一篇長文章,有些人可能沒有看。今年,我們一定要做成幾件有導向的、能振奮人心、振奮精神的事情。典型引路,我們從事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的同誌要特別注意。典型不要搞多了,搞幾個有震撼力的典型,希望大家都來做這個工作。另外,文明單位建設工作也要開展“三創一爭”,即宣傳創優,事業創先,經營創收,爭當優秀的宣傳工作者。通過這項活動,把我們的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
思想再重視,工作思路再好,方法再對頭,不真抓實幹,不落到實處,都是空的。我們現在有很多規劃很好,措施也很好,叫做很重視有措施,就是不落實。江澤民同誌說,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我們抓工作,要搞一件成一件。比如婁底地區能夠把“引導工程”抓出名堂來,就是個大貢獻。推向市場的提法不好,引導是對的,引導工程是對的。總之,新形勢要求我們的文明單位建設工作,一定要有新思路,新目標,一定要有新成果,新局麵。
1993年5月
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序《湖南新聞出版界》
《湖南新聞出版界》經過近一年艱苦細致的工作,終於麵世了。閱讀這部裝幀精美、厚實莊重的新書,我為我省第一部翔實、精當的湖南新聞出版界資料彙集而興奮,更為湖南新聞出版事業空前的繁榮而欣慰。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作為名耀於近代史、聲播於海內外的文人之鄉、文化之鄉,湖南新聞出版界以其淵遠流長的傳統和人才濟濟的實力,創造過燦爛驕人的往昔,也曾經曆山重水複的波折。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五年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春風雨露,更使湖南新聞出版事業生機勃發、欣欣向榮。《湖南新聞出版界》一書,濃縮了這一大繁榮大發展的進取曆史,勾勒了這一有層次有厚度的多姿畫卷,讓我們得以飽覽湖南精神文明建設領域裏這一片迷人的風景,實在可喜可賀。
時至今日,湖南新聞出版事業已形成門類齊全、體製完備、結構合理的嶄新格局。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現有報紙260家,其中全國公開發行60家。期刊500家,其中全國公開發行185家。出版社16家(其中音像出版社5家)。各級廣播電台129座,無線電視台25座,有線電視台76座。新華書店110家,定點印刷廠44家。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學術團體31個。這些單位,已成為我省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並發揮出日益顯著的作用。
以硬件而言,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的采訪、編輯、印刷、製作、播出和發行工作的各個環節,正大步向現代化、電腦化邁進,激光照排、膠版印刷、衛星傳送、圖文電視等高科技設備和現代化技術,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到實際操作和生產流程中,使更清晰、更美觀、更便利和更迅捷的夢想變成現實。
從軟件而論,新聞出版隊伍不斷成長壯大,日漸走向成熟,創造了令全國同行為之矚目的不俗佳績。新聞報道以高度的敏感和熱情,捕捉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創造了一大批領導和群眾滿意的好版麵、好欄目、好作品;湘版新書數量多、質量優,聲振全國、名揚海外,摘取國內外一係列圖書大獎;廣播電視新聞、專題和文藝節目,精品迭出,佳作連台;書報刊發行走出了一條多渠道、高效益的新路;經營管理不斷深化,總結出在全國同行推廣的經驗;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學術團體的研究活動也取得累累碩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湖南新聞出版事業的繁榮昌盛,是改革開放的洶湧大潮激起的絢麗浪花;同時,也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遠見卓識,得益於社會各界的鼎力扶助,更離不開全省新聞出版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誠實勞動和新穎創造。曆史和人民將永遠銘記開拓者的足跡和業績。
《湖南新聞出版界》使我們看到了成績,堅定了信心,但同時也讓我們在分析和對比中發現不足。比如結構的調整、隊伍的提高、管理的優化,等等,都亟待我們去探索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目標的建立,給新聞出版單位以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優勝劣汰的法則將鐵麵無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隻有在知彼此、煉內功上費心思,下功夫,我們才有可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湖南新聞出版界》作為湖南新聞出版史上第一部資料大全,我以為它至少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價值。第一是史料性,第二是適用性。從“史”的方麵來考察,無論是總結過去、探析現今,還是籌劃未來,或留以備考,它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史證作用。從“用”的角度來評價,它全麵、完整、準確、詳盡了現有的門類和資料,對於新聞出版界“圈”內的相知相識和聯絡合作的用途自不待言,對於“圈”外而又關注新聞出版界的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團體學校和廣大通訊員、撰稿人而言,也是一份難得而適用的資料手冊。當然,該書在體例的科學性、編排的係統性以及述說的準確性方麵,都有待進一步訂正和完善。
新聞出版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是社會主義輿論宣傳的工具和陣地。這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的原則。在這一前提下,不斷改革和發展新聞出版事業,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服務,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和社會心理環境,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出最美好的精神食糧。這更是我們新聞出版戰線義不容辭的天職。讓我們發揮大團結大協作的精神,發揚守紀律敢創造的傳統,在世紀之交的天幕上,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新事業揮寫下最亮麗的一筆。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的期待。
1993年12月
另一種情懷別一樣風景——序《湖南女記者作品選》
《湖南女記者作品選》出版了,這是湖南新聞界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可喜可賀。
湖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確實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這裏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流傳著無數美麗動聽的傳說;這裏是革命的策源地,傳頌著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湖南新聞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各個革命曆史時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我省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湖南女記者是我省新聞隊伍中一支十分活躍的力量,是黨的宣傳工作的一支生力軍。幾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她們活躍在我省的新聞戰線,與廣大新聞工作者一道,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以繼往開來的勇氣,揮灑心血和汗水,用手中遒勁的筆,熱情謳歌革命和建設的光輝業績,謳歌改革、開放的壯麗事業,謳歌新時代的新人新事,描繪了三湘兒女開拓進取,改天換地的宏偉畫卷,譜寫一篇篇撼人心扉,催人向上的英雄篇章。
《湖南女記者作品選》的120篇作品,是從全省大量的女記者作品中精心選出的,這些作品從不同的側麵和視角,以不同的體裁和形式真實地描寫了我省各族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我省十年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向人們展示了美好未來的光輝前景。這些作品以健康的筆調和情感,抒寫曆史,字字篇篇都閃爍著時代的光芒。今天的新聞就是今後的曆史,《湖南女記者作品選》是我省新聞文庫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湖南女記者作品選》中的120位作者,有的是新聞界頗有名氣的老戰士,有的是嶄露頭角的年輕新秀,但她們中的大多數是經曆了曆史的風雨和滄桑,逐漸成熟起來的中青年新聞骨幹。從她們簡短而頗具特色的個人簡介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們不畏艱辛,不計得失,默默耕耘的奉獻精神,不難看出她們每一點進步和成績中所蘊含的犧牲精神,我們對她們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表示崇高的敬意。也為有一支這樣堅強的女記者隊伍而感到欣慰。
當前,我們正處在時代飛速前進,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大好時期。熱望廣大女記者更加抖擻精神,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大潮之中,繼續為黨、為人民的事業鼓與呼,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功立業,譜寫新篇章。
借《湖南女記者作品選》出版之機,遵囑寫下這寥寥數語,雖感意猶未盡,但也算一片誠意,就作為序言吧!
1992年8月
指點迷津登堂入室——序《通訊員手冊》
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通訊員手冊》一書,堪稱一本新聞寫作指南。它的出版,對於愛好新聞寫作的通訊員朋友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新聞,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無論過去和現在,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當前,全國人民在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上又跨出了新的步伐。如何適應這一新的形勢,把新聞工作做得更好,這是擺在廣大新聞工作者及廣大通訊員麵前的一個新課題。寫什麼,怎麼寫,不但需要高度的政治熱情和敏銳的新聞眼光,還需要掌握嫻熟的新聞寫作技巧。對通訊員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新聞寫作是一門學問,有其特有的規律,對這個規律的認識與掌握程度不一,寫出來的新聞的質量也有優劣高下之分。同樣的新聞事實如何恰如其份地表現,其間學問大矣。所以,對一個初涉新聞寫作的通訊員來說,學點寫作技巧是極有必要的。記得老報人梁啟超先生曾經說過:“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這是規矩範圍內事,規矩是可以教可以學的。我不敢說,懂了規矩之後便會巧,然而敢說懂了規矩之後,便有巧的可能性;也敢說不懂規矩的人,絕對不會巧,無規矩的,絕對不算巧。”《通訊員手冊》正是從探索新聞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文體的寫作規律入手,對其基本特征、種類、體製、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麵,作了較為全麵係統的闡述和概括,使讀者能從中悟得其“規矩”,因而不失為一本溶實用性、科學性、可讀性於一體的新聞寫作工具書。
值得指出的是,《通訊員手冊》不僅追求學術效果,更講究實用價值。參與撰寫的作者,大多是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編輯記者,他們從理論的高度,把自己的經驗總結起來,因而所述觀點鮮明,例證生動,行文通俗,針對性強,使讀者在淺顯的說理舉例中便於掌握新聞寫作基本理論,尋求行文技巧,拓寬寫作思路,激發寫作熱情。同時,該書所介紹的文體,除各種新聞文體外,還涉及到一些機關實用文體,如典型經驗、調查報告等,對廣大從事機關文秘工作的人員也不無教益。我相信,《通訊員手冊》的問世,對繁榮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使之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我們為之謳歌與鼓勁。殷切希望廣大新聞工作者和通訊員把目光投向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不斷追蹤時代前進的步伐,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來。
在《通訊員手冊》即將出版麵世之際,負責編輯的同誌囑我為之作序。說實在的,我對新聞寫作知之甚少,要為之作序實在不敢,但作為同行,既感到責任在肩,又感到盛情難卻,於是不惜“班門弄斧”,寫下這寥寥數語,就作為序言吧!
1993年3月
共產黨人要有這樣的精神——序《共產黨人的五種精神》
《共產黨人的五種精神》一書將由湖南師大出版社出版,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今天,需要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這些精神。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我們黨十分重視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引導作用,重視用革命精神來教育黨員,激勵和影響人民群眾。這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黨的強大戰鬥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所在。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號召:“在全黨大力提倡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精神,尊重科學、真抓實幹的精神,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精神,謙虛謹慎、崇尚先進的精神,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充分發揮出來。”大力提倡中國共產黨人的這些精神,對於進一步提高黨組織的戰鬥力,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前發展,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行和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精神,指的是共產黨人的一種崇高的時代精神。它是由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開拓性所決定的。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各族人民應該銳意進取,敢闖敢試,不斷奮進。特別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要求我們在思想認識上和工作方法上來一個大的轉變。因此,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根據新的實踐要求,重新學習,不斷解放思想。要敢於衝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充分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勇於創新。那種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安於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精神狀態,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在我們的隊伍中不應該保留它們的位置。
尊重科學、真抓實幹精神,指的是一種務實求實的精神。尊重科學就是實事求是,這和我們提倡的解放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相輔相成的。實事求是,最根本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使思想符合實際,主觀符合客觀。由於社會曆史狀況的差異和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各地經濟發展不可能一樣,要因時因地製宜。特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實實在在的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需要下大功夫進行量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既定的目標。虛假、浮誇的作風,形式主義的東西,“一刀切”、“一窩蜂”,的做法,都曾經使我們吃過很大的虧,決不能讓其存在。我們必須摸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把高瞻遠矚與腳踏實地結合起來,真正做社會主義的實幹家。
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精神,指的是要正確處理各種關係和各種矛盾。這對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但也存在著矛盾。處理的原則必須是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所能完成的,需要十一億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應該而且可以比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運轉得更好,因為我們不僅能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而且能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不僅有相互競爭,而且有團結協作。我們要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反對以鄰為壑,搞地區封鎖、行業壁壘;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分散主義。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
謙虛謹慎、崇尚先進精神,指的是共產黨人應有的品格。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我們每一個同誌總會不斷取得新的成績,也會聽到各種讚揚之聲。在成績麵前我們要不知足,在讚揚聲中我們要明差距,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要始終發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學習先進、崇尚先進在我們的社會裏蔚然成風。
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精神,指的是共產黨人必須具有的精神風貌。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組成部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發展極不平衡的大國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當然,共產黨人也有自己的個人利益,但那種金錢至上、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極端個人主義的觀念和行為,在我們的隊伍中,或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裏,任何時候都是格格不入的。一切有覺悟的先進分子都要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視黨的事業重於山,看個人名利淡如水,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奉獻在前,索取在後,自覺抵製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作堅決的鬥爭,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