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1 / 3)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在討及人民必珠時候,“人民”的概念是有確定的含義而不是含混的。人民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的曆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在社會主義時期,一切讚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於人民的範圍。可見,人民內部存在著不同的階級和階層,有時甚至有剝削階級和階層,人民、階級、政黨是不能完全同的;人民性之中也可能有剝削階級意識,人民性、階級性、黨性也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因此,作為社會主義新聞,作為無產階級新聞戰士,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性高於人民性,堅定地站在黨和黨性的立場上。

當然,對立統一規律乃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它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們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黨性和人民性既有統一的一麵,也有對立的一麵。我們說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並不等於共產黨就是人民,二者也不是完全沒有矛盾。正如毛澤東同誌所說:“我們的人民政府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但它同人民群眾之間,也有一定的矛盾”。人民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尚且如此,那黨性和人民性之間的關係更是如此。正因為這樣,社會主義新聞也不能過份地強調黨性而忽視甚至否定人民性。如果我們的新聞宣傳不能充分地反映人民群眾正確的利益、要求和意見,不是“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而是脫離群眾的實際,那這時的黨性則是不純的甚至是非黨性,這也是我們應該堅決反對的。

新聞是有規律可循的,社會主義新聞也不例外。馬克思在1843年1月3日就指出:“要使報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應該從外部施加任何壓力,必須承認它具有連植物也具有的那種為我們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具有自己的內在規律,這種規律它不能而且也不應該由於專橫暴戾而喪失掉。”在這裏,馬克思雖然沒有就新聞的“內在規律”進行闡發,但可以看到馬克思是把新聞報刊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來認識的。新聞的“內在規律”究竟是什麼,姑且不論。但新聞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和重要陣地,它的地位和作用是為人關注的。它一經產生,便成為社會思想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出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價值觀念乃至社會特性。由於新聞本身所具有的新聞性、直觀性、包容性以及傳播的廣泛性、及時性、鼓動性,確實能夠形成一種輿論環境和輿論氛圍,甚至可以引導和左右人們的言論和行動。但不論如何,新聞的內容及其形態是經由具體人的選擇,提煉、組織和創造所造成的。新聞具有可控性,誰掌握了它,它就為誰服務。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新聞其中包括報紙、通訊社、廣播、電視等雖然也具有增知、社交、娛樂等社會功能,但主要地仍然是被一定的階級、一定的社會集團每日每時地有組織有目的地用來宣傳自己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及其方針、政策,是進行政治思想鬥爭的銳利武器。所以,列寧在1920年就明確要求:“黨掌握的各種機關報刊,都必須由確實忠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的共產黨人來主持”,使之真正成為“無處不在的耳目”和“千呼萬應的喉舌”。因此,我以為新聞也和文藝一樣,不能脫離政治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在規律”。

我們的黨和國家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時期肩負著非常重要的曆史使命。我們一定要堅持新聞宣傳的黨性原則,真正當好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耳目,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新聞在四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1990年10月

社會主義新聞的基本特征

新聞宣傳的職能和作用

我們現在所講的新聞工作,按照現有的體製來說,主要包括通訊社、報社、電視和廣播等。我們所說的新聞,是社會主義新聞,或者說是無產階級新聞。社會主義新聞實質上也是無產階級新聞。但社會主義社會的新聞與社會主義新聞的概念不完全等同。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社會中客觀存在的新聞不完全都是無產階級的,有些東西可能受了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甚至有資產階級新聞的東西在裏麵。所以我們現在講的應該是社會主義新聞,無產階級新聞。而社會主義新聞的職能應該是多方麵的,不是單一的;它的作用也應該是多方麵的,不是單一的。由於無產階級新聞,或者是我們所講的新聞工作,它的對象主要是人,主要是人民群眾。它的職能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信息職能。新聞工作擔負著傳播信息的職能。宣傳的效果和信息的多寡在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成正比的。信息越多,宣傳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新聞的信息,應是多方麵的。有指導性或教育性信息,有維持性信息,有複原性信息等。

2.解釋職能。這裏的“解釋”包括幾個方麵。一是指對事實的解釋。這個事實究竟怎樣,是還是不是,是這樣還是那樣,要作出解釋;二是指對其內涵和意義的解釋,比如對政策、理論和文化宣傳等等的解釋,各方麵的新聞宣傳都帶有內涵和意義的解釋。

3.評價職能。我們的新聞宣傳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其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作出肯定、否定或者其它有關方麵的評判。我們不可能沒有態度,不可能沒有觀點,而且應該是態度明確、觀點鮮明。

4.教育職能。我們要通過新聞宣傳對我們的受眾起到一定的規範作用,幫助他們樹立一定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審美觀等等。

5.文化融合職能。這種融合職能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通過我們的新聞宣傳促進東西方的文化和中外文化的相互接觸;另一個是調試各種文化之間的衝突。中外文化在交往中有碰撞、有衝突,要通過我們的新聞宣傳去作一些調試工作。所以新聞宣傳的文化融合職能也是比較明顯的。

6.社會控製職能。這個控製職能又可分強製性的控製和非強製性的控製。通過我們的新聞宣傳,召示社會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新聞的這些職能,也許不全麵,但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聞是具有鮮明的黨性和階級性的,它不是超階級的,不是無黨性的。新聞宣傳有這些職能,它就必然會發揮它的作用。這些作用,總起來說大概有三個方麵。

1.陣地作用。我們的新聞宣傳,是無產階級的一塊陣地,並且是一塊前沿陣地。在這塊陣地上,新聞工作做得怎麼樣,可以反映無產階級的精神麵貌。所以馬克思曾經說過,它“是一麵鏡子”。我們無產階級要利用這塊陣地宣傳真理、教育人民、團結人民、打擊敵人。所以,這個陣地作用是很明顯的。應該說新聞也具有商品的某種屬性,但不能把商品交換的原則搞到我們的新聞工作中來,更不能把新聞商品化。這一條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新聞宣傳部門是“宣傳陣地”,不是“經營場所”。陣地是兵家必爭之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必然會去占領。所以我們要在新聞工作者中樹立強烈的陣地意識。

2.喉舌作用。新聞宣傳工作不是其它的什麼東西,它是一種工具,是喉舌,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黨和人民群眾的代言人。這一點,經典作家早有論述。現在我們有的人對當好像舌好像還存在著一些疑慮。好像“我在這個崗位上,就得按我的意誌辦事”,這是錯誤的,不行的。

3.耳目作用。作為我們的新聞宣傳,不僅要當好喉舌,要堅守陣地,還要當好耳目。當好耳目就是要做好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要通過我們新聞宣傳工作,通過我們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接觸群眾,了解一些真實的情況,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這個耳目既包括公開報道、也包括內部參考。特別是內部參考,對領導決策非常重要。現在各地、州、市的“一報三台”,都要注意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要把內參辦好。不要以為辦內部參考就是揭露問題。內部參考也要以正麵宣傳為主,也要實事求是,不要以為隻有公開報道才應實事求是,內部參考就可以不加核實。所以,發揮耳目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從以上所說的六個職能和三個作用可以看出我們新聞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曆史上,無論哪個階級,都是特別注重新聞輿論工作的。特別是在傳播手段不斷發展以後,新聞輿論的作用更是不能等閑視之。我們從事新聞工作的同誌,要看到這個崗位的光榮性、重要性與艱巨性,要看到我們肩負的重大的曆史責任。不要小看報紙,也不要小看廣播電視,弄得好,它可以團結、教育、鼓舞人們,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弄得不好,它可以起相反的作用。這在曆史上這樣那樣的教訓已經夠多的了。

新聞宣傳的原則和方針

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原則是什麼?一句話,就是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對此我們決不能動搖。搞新聞工作不堅持黨性原則是不行的。無產階級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的內容,歸納起來大體表現為四個方麵,即:

1.公開聲明自己是站在黨的立場上說話,正確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黨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

2.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實事求是,說真話,不說假話。

3.代表無產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利益,真誠的同他們同呼吸、共命運、齊愛憎,正確地反映他們的願望、呼聲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