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大自然裏的水晶(1 / 3)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結晶體礦物。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矽,它的英文名稱為crystal,英文crystal,我們通常見到的一些透明體,即包含無色透明的玻璃(K9類,普通玻璃發藍這種都稱為人工水晶)不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礦石。因此,為了便於區分,國際上通常以Rockcrystal來特指天然水晶,別名晶石、水晶石。水晶的生長環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它有很大的工業價值和裝飾作用,不同顏色的水晶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選水晶時要注意它和玻璃的區別。同時關於水晶還有很多傳說。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結晶體礦物。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矽,它的英文名稱為crystal,英文crystal,我們通常見到的一些透明體,即包含無色透明的玻璃(K9類,普通玻璃發藍這種都稱為人工水晶)不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礦石。因此,為了便於區分,國際上通常以Rockcrystal來特指天然水晶,別名晶石、水晶石。水晶的生長環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它有很大的工業價值和裝飾作用,不同顏色的水晶有著不同的意義,在選水晶時要注意它和玻璃的區別。同時關於水晶還有很多傳說。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矽,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種物質。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矽膠化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矽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矽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化學式為SiO2。純淨的無色透明的水晶是石英的變種。化學成分中含Si-46.7%,O-53.3%。由於含有不同的混入物或機械混入的而呈多種顏色。紫色和綠色是由鐵(Fe2+)離子致色,紫色也可由鈦(Ti4+)所致,其他顏色由色心所致色。在水晶中含有砂狀、碎片狀針鐵礦、赤鐵礦、金紅石、磁鐵礦、石榴石、綠泥石等包裹體;發晶中則含有肉眼可見的似頭發狀的針狀礦物的包裹體形成。含錳和鐵者稱紫水晶;含鐵者(呈金黃色或檸檬色)稱黃水晶;含錳和鈦呈玫瑰色者稱薔薇石英;煙色者稱煙水晶;褐色者稱茶晶;黑色透明者稱為墨晶;呈淺綠色者稱為石髓。

水晶另一脾性就是怕堿不怕酸(氫氟酸除外),這是由於氧化矽特性所決定的。像瑪瑙一類寶石,當受熱、摩擦、吹氣或受打擊時,往往散發一種特殊氣味,使人聯想到大蒜、馬肉、蘿卜、鬆香味兒,然而,水晶在上述情況下,絕無異味。

1824年,一位叫弗裏希。摩斯的奧地利礦物學家,從許多礦物中抽出10個品種,經過科學實驗測出它們的相對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為摩氏7。盡管後來美國國家標準局使用、推廣更科學的諾普硬度測試器,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珠寶商,仍習慣於摩氏硬度表。

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六方晶係,常呈六棱柱狀,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族,美麗而壯觀。二氧化矽結晶不完整,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還有似寶劍形,有的若板狀,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雙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兩,有的重達300多公斤。

水晶呈無色、紫色、黃色、綠色及煙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硬度7。性脆。比重2.65。無解理。貝殼狀斷口,也有好的平等脊的人字形斷口。紫水晶具有清楚的二色性,黃水晶和茶水晶具有弱的二色性。發光水晶具有強烈的磷光性。帶綠色的砂金水晶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灰綠色熒光。具有貓眼、虹彩和砂金效應。水晶具壓電性。

屬三方晶係。晶體呈棱柱狀並帶六邊形錐,柱麵有橫紋,紫水晶中常有角狀色帶。在自然界中,水晶常呈晶簇產出,造型美觀結晶完好的水晶,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斷口;在紫晶和熱處理的黃晶中,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狀破口。水晶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這意味著一定體積水晶的重量,是相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水晶條痕色:無色。

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與量有關。透明標準為: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圖像。如是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中半透明。

水晶光澤:玻璃光澤。無論在拋光麵上還是在破口都是如此。

光澤,指寶石表麵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水晶既不像星光藍寶石和星光寶石那樣反射出綺麗的星光形條紋,又不像月光石那樣發出淡藍色波形光彩,更不像乘歐泊石那樣閃爍著五顏六色。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麵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