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結構電視新聞節目的技巧與方法(5)(1 / 2)

3.中心人物的“借勢”

總的說來,電視節目中的中心人物取決於記者的發現、判斷與選取,這要求記者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篩選與判斷。但是新聞是與時間賽跑的,通常的情況下,我們沒大量的時間去占有資料、篩選人物。因此,中心人物的選擇常常會捉襟見肘。其實,在這個問題的具體處理上,我們既要堅持事件與生活中的尋找與發現,同時也應該打開思維,借勢而為。

我們在前文中著重談到了事件當事人、親曆者、見證者等等作為中心人物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不要忘記,在某些情況下,記者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講述故事的中心人物,節目本身就是通過記者的調查與尋訪為觀眾帶出事件背後的信息,通過記者的出鏡報道為觀眾講述事件的來龍去脈的。美國CBS的《60分鍾》、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調查》等調查性節目無不是以記者作為節目中親自揭開事件真相的中心人物。認識到記者能夠成為節目的中心人物,更加增強我們對事件采訪與報道的主動性。比如,在有些紀錄片中,當純粹、冷靜的記錄無法在短時間內去集中表現緩慢的生活狀態時,記者的實時交流與挑動就成為必要,需要借記者與對方的交流把散漫的生活狀態集中呈現出來。

除記者自身之外,我們還可以引入第三方,比如專家、研究者,甚至是一些物件等等。把這些人物引入到事件中,借其力推動故事的敘述。比如上文提到的《走近科學》中“牛下的蛋”這期節目中,為了弄清“牛下蛋”的事實真相,作者請到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孟慶祥參與到節目中,通過孟慶祥的研究團隊的考察過程,為觀眾層層揭開牛下蛋的謎團。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頻道、探索發現頻道的節目經常借專家、研究者之力,通過記者與專家、研究者的合作,使節目講述專業,細節豐富。

《新聞會客廳》“伊朗救援歸來”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2004年1月5日播出。這期節目中,主持人對從伊朗參加救援歸來的中國國際支援隊領隊徐德詩、隊長馬慶軍做了專訪。在專訪現場演播室中,還有兩個特殊的嘉賓——一條叫貝利的搜救犬以及他的訓犬隊長艾廣濤。這條搜救犬為節目增添了許多效果。比如主持人白岩鬆在節目開始便提問:“這一次,它的臨門一腳踢得怎麼樣?”在節目結尾的互動環節中,觀眾提出了許多針對貝利的問題。正是這條搜救犬使本來不是特別有故事性的話題變得生動而富有人情味。

《新聞調查》“楊柳坪七日”那隻象征著希望的小貓、“俺爹俺娘”中焦波的那台照相機都是托物言誌的典型。

第三節電視新聞節目的動力機製

電視新聞節目如何吸引人?如何才能持續抓住觀眾的眼球而不讓他換頻道?如何給節目一個持續的動力?

電視新聞節目的敘事是一種流動的狀態,要不斷往前推進,而不是停滯不前的。因此,節目同樣也存在著有吸引力的開頭、豐滿的發展、推向極端的高潮以及響亮的結尾這樣的基本的敘述方式。這就涉及到節目的動力機製問題。

一、為節目設置動力

如同汽車、飛機一樣,電視新聞節目也需要點燃一個推動其敘事前行的發動機。如何設置這個動力?總的說來,這個動力可以是一個探索的問題、一個待解的矛盾,或者是一個戲劇化的衝突。

1.呈現問題

作為記者來說在采訪中應該具有問題意識、求知意識。在節目中以一個問題開始,記者帶領觀眾以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去展開采訪,結構節目。下麵請看這樣一些節目的問題設置:主持人:最近有觀眾反映,長安街某小區的東邊靠北邊的馬路邊,那怎麼了?說那是出租汽車司機的露天廁所,以致於隔著百十來米遠就能聞見味兒。附近的居民意見很大。

北京電視台《第7日》新聞報道“露天公廁”節目導視:曾經,我們為電影中的這樣一幕而讚歎,今天,我們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舞者所震撼。她是一位執著的舞者,有著令人心碎的坎坷經曆。告別不堪回首的往事,她又將迎來怎樣的新生?輪椅上的舞者為你講述一個女孩心靈蛻變的人生。

中央電視台《共同關注》“輪椅上的舞者”節目導視:一雙高跟鞋的踩踏導致一隻小貓的死亡,她是誰?一次空前的網絡通緝把她從茫茫人海中搜出,她為什麼要這麼做?一場關乎心靈的調查,一次關於人性的討論。誰了解她?以及她背後的她?一隻貓的非常死亡對所有人的內心拷問。《新聞調查》獨家專訪虐貓事件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