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高祖李淵(1)(3 / 3)

在北周時期,李淵的父親就遷居到長安。由於父親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淵7歲就襲爵唐國公。他的母親獨孤氏,是同為八柱國之家的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後,還有一個女兒是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楊堅的皇後。這麼說來,李淵自從祖父以來,家世貴顯,不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親,也是隋朝楊家的貴戚。細論起來,李淵乃是隋文帝的內甥,隋煬帝楊廣的姨表兄弟。

李淵的妻子竇氏,也是鮮卑軍事貴族。其父竇毅,在北周時為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自幼聰明,讀書能夠過目不忘,武帝大加喜愛,將其養於宮中。竇毅見女兒才貌如此,認為不能隨便嫁人,要為她善擇“賢夫”,遂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凡求婚者發給兩支箭,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者才有資格。結果前後有求婚者數十人,均未能如願。隻有李淵連發兩箭,各中孔雀一目,竇毅大喜,終將女兒許配給他。這一故事說明在他們生活的北朝時期,武學才藝仍然是貴族子弟的立身之本。李淵能夠脫穎而出,反映出他此時的卓爾不群。

李淵任隋鄭州刺史時,於大業二年(606)祈求李世民病愈所刻石碑像記

在隋朝建立之初,李淵還隻是因為貴族的出身補為千牛備身。這是貴族子弟的進身之階,不過,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時,李淵也隻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後稱為太守)。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李淵才調任中央朝廷擔任了殿內少監,後來又改任衛尉少卿。在他個人的政治發展過程中,其妻竇氏發揮過重要作用。李淵任職地方時,她曾經勸李淵迎合隋煬帝對聲色犬馬的喜好,將自己的數匹駿馬進獻。李淵開始時猶猶豫豫,結果招致隋煬帝的不滿。後來,李淵幡然醒悟,屢屢搜求鷹犬進獻,很快便得到了升遷。

在那個極其注重家庭門第出身和姻親關係的時代,李淵一出場就獲得了很多人不具備的極大便利。他自言“承七葉之餘慶,資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裏,家稱公室”,正是真實的寫照。

大業末年,隋煬帝的****引起了天下大亂。這不僅加深了隋煬帝統治的危機,也進一步激化了隋煬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隋朝大貴族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起兵造反,有相當多的貴族子弟追隨其後反對隋煬帝,進一步加重了隋煬帝對大臣的猜忌。李淵身為隋朝貴戚,也不能幸免。隋煬帝在一次巡幸當中,征召李淵來行宮覲見。李淵稱病沒有前來,結果招致隋煬帝的不滿。隋煬帝曾對身邊的宮人說:這病,可得死否?在這樣的形勢下,李淵除了更加倍小心謹慎以外,必然也要設法自保,尋求出路。

由於隋煬帝出兵高麗、鎮壓各地的造反者,不能不繼續重用李淵。在大業十三年(617)以前,李淵政治上仍然忠於隋煬帝,盡心盡職。到了大業十三年,他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情況發生了逆轉。因為,就在這一年,他在太原開始謀劃起兵。從此,李淵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太原古城壁建國立製:奠基大唐

李淵從太原起兵進入關中,一路軍紀嚴明、宋刻唐長安城殘碑秋毫無犯。占領隋朝舊都大興城(即長安,今西安)以後,更以高超的政治手腕與政治謀略展示出一個新王朝開創者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