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點的人還記得高中課本裏麵的《崤之戰》吧,裏麵曾經側麵提到過先軫。隻不過這位將軍出現在上半集,就是晉軍打埋伏滅了秦軍的指揮官。
先軫,即原軫(?——前627年),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姬姓,先氏。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稱原軫。先軫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將領,以謀略見稱。《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
先軫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軍事指揮家,所以被尊稱為中國的第一位戰神。隻是太多的人不知道他,他的名字被曆史的塵土漸漸淹沒。
讓我們以膜拜的心理來看看我們祖上偉大的英雄,一個悲劇式的戰爭之神。
齊桓晉文,中國曆史上奇情幻化風雲湧動的一個傳奇時代,千百年來,多少後輩頂禮膜拜。晉文公重耳,這名字提起來都是那麼**,我們的戰神就是跟著這麼一個老大。陳浩南跟了洪興,就看機會了,時機造就扛把子。
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中原之後,逐漸強盛起來的楚、晉兩國之間開始爭霸。地處江漢之間的楚國日漸強盛,不斷蠶食鯨吞鄰近諸侯、部落,控製了長江流域大半土地。到了楚文王的時候,楚國向北發展,攻占黃河流域的申、息、鄧諸侯,懾服蔡國。楚成王見齊桓公稱霸中原,無法北上,於是轉向東麵的淮河流域發展。及至齊國衰弱,楚國揮師北上,控製魯、鄭、蔡、曹、衛諸侯。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楚軍在泓水之戰中重創與之爭霸的宋襄公之後,進而與當時強盛的中原大國晉國爭霸。
地處今山西西南部的晉國逐漸強盛,獻公、襄公時期,晉國從軍事到經濟上都做了改革,如獻公“作二軍”(把原來的一軍擴編為上下二軍),又如惠公“作爰田”(促進生產)、“作州兵”(增大兵源)等,為日後晉楚爭霸中原打下堅實的基礎。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晉公子重耳回國即位,稱晉文公。文公重用當初隨同自己流亡的狐毛、狐偃、趙衰、先軫等人,一時之間國勢強盛,賢臣良將蔚然於晉室。
關於重耳的流浪,以及流浪過程中的故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不管怎麼樣,跟隨重耳流浪的人都是貴族和高知,而且流浪過程中的風險和危機,美酒和佳人,整個是一個童話版的曆險記。不過還好,像童話一樣的結果,王子回到國家,統一,富強。我們現在關心的是,王子旁邊的那位將軍。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國會同陳、蔡、鄭、許諸侯攻打宋國,宋向晉求救。先軫進言文公,認為必須出兵。一來,文公當初流亡的時候,宋對公有恩,理當報答;二來,當今天下,唯有晉楚兩國最強,能夠稱霸中原,隻有擊敗楚國才能建立晉國的霸業,這個機會不能放棄。“報施定霸,於今在矣”。
先軫認為直接救援宋國成效不大,應該攻打曹、衛。因為曹、衛是楚國新近結盟的諸侯,如果楚國見盟國有難而不見,肯定不利於楚國稱霸中原,因此楚國必定援救曹、衛,這樣一來就能解救宋國之圍。於是,文公“始作三軍,郤縠將中軍,郤臻佐之;使狐偃將上軍,狐毛佐之,命趙衰為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禦戎,魏焠為右”,出兵侵曹伐衛。
公元前632年,晉人向衛借道,衛國不許。晉師繞路從衛國南麵(今河南汲縣南)渡過黃河,侵曹伐衛。兵貴神速,先軫帥本部軍隊攻衛,以先聲奪人的計謀,令兵士於所過山林遍插旗幟,詐衛人,順利攻占五鹿,俘虜衛國大夫昭子,搶了戚田。
晉國侵曹伐衛的時候,楚國猛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向晉國告急。文公見宋告急,擔心出師救宋而與楚國戰,則齊、秦兩國虎視眈眈;但是如果不救,那麼宋國有可能降楚而與晉絕交,這對晉國稱霸之路不利。先軫再次用行動證明他以謀略著稱的軍事才能,建議讓宋國賄賂齊、秦,讓齊、秦勸楚國撤兵,而正在連連告捷的楚國必然不會聽勸,如此一來則秦、齊必怒而不助楚;同時,扣住曹國國君,將其部分土地分給宋人,以堅定宋國抗楚的決心;私下裏,再與曹、衛議和,以免到時候多方作戰。
果然,楚成王拒絕秦、齊兩國的調停,導致齊晉結盟而威脅楚國。楚王想要撤退,但是其統帥子玉以善戰聞名,不願意就這樣撤退,請求楚王讓他繼續作戰。楚王沒辦法,就給了他少數兵力,告誡他“無從晉師”。子玉為求勝利,想出一個計謀,他派宛春向晉文公提出了一個“晉許曹、衛複國,楚解宋國之圍”的休戰條件,同時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