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勇士戰將朱亥(2)(2 / 3)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又疑蜀侯輝反而逼其自殺,並誅郎中令等27人。昭王十六年,受命攻魏,取軹(今河南濟原南),攻韓,取鄧(今孟縣西)。之後,又攻取韓、魏不少城邑。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率隴西兵及巴蜀兵十萬人,從蜀地沿江而下,攻楚黔中(今湖南西部及貴州東北部)(參見黔中之戰),迫楚獻出漢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於秦,實踐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部分預言。秦滅巴蜀之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張儀、司馬錯等率軍攻滅巴(今四川東部)、蜀(今四川西部)的作戰。巴、蜀兩國均在今四川。蜀國都成都(今四川境),為“戎狄之長”。巴國都巴(今四川重慶嘉陵江北岸),與蜀不睦,而與苴國友好。這年,蜀王出兵攻苴,苴侯出奔到巴,向秦求救。秦王欲攻蜀,以道險難至,韓又來攻,猶豫不決,遂問計於臣下。張儀主張進攻韓國,劫持周天子,挾天子以令天下,以建立王業。司馬錯主張借機滅蜀,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戰國策·秦策》);而且巴蜀可從水道通楚,“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華陽國誌·蜀誌》)。秦王采納了司馬錯的主張,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人率軍經石牛道(自今陝西勉縣向西南,越七盤嶺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蜀。蜀王親自率軍至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抵禦,兵敗遁逃,被秦軍殺死,蜀亡。隨後,張儀、司馬錯等人又攻滅苴、巴,俘虜巴王。秦王貶蜀王子弟為侯,以陳莊為蜀相,張若為蜀國守。封巴王為“君長”;置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北)。巴蜀遂定,秦益富強。點評:此戰,先擊滅巴、蜀及苴等各國(均在今四川境),占領秦嶺外廣大地區,達到了進一步“富國”、“廣地”、“強兵”目的,戰略上還形成對楚的側翼包圍,為之後南進創造了有利態勢。黔中之戰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軍進攻楚國黔中郡(今湖南、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的作戰。秦

昭襄王自白起領軍作戰,嚴重削弱韓、魏軍事力量後,開始謀取向西南方向進攻。決定由西向東經巴、蜀對楚實行戰略迂回,直搗楚國腹地黔中。三十五年,秦昭襄王令大將軍司馬錯率大軍由隴西(今甘肅臨洮)進入今四川,增補巴、蜀軍10萬;然後乘坐大臉船萬艘,載米600萬斛,從巴的涪水(嘉陵江支流,處四川中部)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今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終於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當時,楚軍主力集結西北部秦、楚邊境前線,後方空虛。遭司馬錯突然進攻,楚軍猝不技防,損尖大片土地。秦軍攻占楚國黔中郡(治黔中,今湖南沅陵西)。楚頃襄王被迫獻上庸(今湖北竹山)和漢水以北地區給秦。點評: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較早的一次戰略迂回戰例。完成了對楚國的戰略迂回。

李白的《俠客行》有這樣兩句:“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蠃”,說的就是信陵君敬待侯嬴、朱亥,從而竊符救趙的故事。唐朝詩人周曇也多次寫詩盛讚侯嬴、朱亥:

“屠肆監門一賤微,信陵交結國人非。當時不是二君計,匹馬那能解趙圍。”

“走敵存亡義有餘,全由雄勇與英謨。但如公子能交結,朱亥侯嬴何代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