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即位之初,魏國在軍事上接連遭受挫折。魏惠王決心重整武卒,訓練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兵。他特別留意軍官的選拔,親自選拔了龐涓、公子昂、龍賈等青年將領,再加上老將公叔痤和太子申,魏國擁有了一批優秀將領。
龐涓是魏惠王最欣賞的勇將。他出身平民,早年曾師從世外高人鬼穀子,苦學兵法。後來,聽說魏惠王招求天下賢才,就投奔了魏國,受到重用。他神勇善戰,屢立戰功,由他訓練的武卒是魏國最精銳的部隊。魏惠王認為,即便與魏國當年最優秀的將領吳起相比,他也毫不遜色。
對於龐涓的軍事才能,老將公叔痤一直不服氣,總想壓倒這個年輕人。公元前362年,魏國受到趙國和韓國的聯合進攻。秦國想奪回被魏國占領多年的西河舊地,也趁火打劫向魏國進攻。公叔痤在擊敗趙、韓聯軍之後,趁軍隊士氣高昂,又與秦軍開戰,想以連勝的戰績壓倒龐涓,結果戰敗被俘。而在另一戰場上,龐涓卻大敗趙國,直逼趙都邯鄲。由於公叔痤戰敗,魏國西部戰場危急,魏惠王隻好下令暫停進攻趙國,調最精銳的龐涓大軍前往河西與秦軍作戰。
龐涓的家鄉就在河西,對那裏的地形非常熟悉。他采用聲東擊西、攻其必救的戰術,架設浮橋,誘使秦軍向錯誤的方向集結。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他讓部分魏軍佯裝要經浮橋過河,自己卻親率精銳部隊悄悄北上,從秦軍防守薄弱之處渡過黃河,直撲秦國都城。秦軍雖奮力拒斥,怎奈黃河天險已被突破。龐涓在家鄉百姓的支持下,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櫟陽,奪回了河西。秦國被迫遷都,魏國聲威大振。
在重創秦國後,魏惠王遷都大梁,築堅城,建水網,不斷擴張,使中原各國的競爭驟然加劇。各國加強聯係,共同對抗魏國,外交活動頻繁,合縱、連橫運動此起彼伏。
當時,魏國最頑固的敵人是北鄰趙國。魏惠王在遷都大梁後迅速擴張,控製了整個中原核心地區。幾乎被逐出中原的趙國不願善罷甘休,便聯合秦國和齊國,夾攻魏國。
趙、秦、齊三國都是當時的強國。他們以為憑三國聯合起來的實力,從北、西、東三夾攻魏國,魏國必敗無疑。
公元前354年,趙國率先發兵進攻衛國。作為衛國的盟友和保護國,魏國派龐涓率領大軍前去救援。龐涓在途中沒有趙軍糾纏,而是率領魏軍主力直奔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慌忙集結軍隊準備從背後襲擊。龐涓早就準備,設埋伏殲滅了這支趙軍。隨後,兵臨邯鄲城下,開始攻城。
與此同時,秦國兵分兩路進攻魏國,經焦城(今尉氏西北)一場激戰,占領了魏國南部榆關以南地區。齊國也派出當時齊國最優秀的將領田忌率軍攻打魏國,迫使原本依附於魏國的宋、衛、魯三國叛魏降齊。一直在旁邊猶豫觀望的楚國見魏國形勢危急,就想趁火打劫,發兵進攻魏國東南部重鎮襄陵(今河南淮陽),占領了魏國的大片土地。
麵對這種極其不利的局麵,龐涓清醒地認識到,隻有攻破邯鄲,降伏趙國,魏國才有可能徹底扭轉戰局。他迅速掃清邯鄲外圍的趙軍據點,向邯鄲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邯鄲危在旦夕,趙國請求齊國支援。齊國派出全部主力進攻魏國。為解除龐涓的後顧之憂,魏惠王命令太子申在途中阻截,吸引田忌來攻。雙方惡戰一場,太子申戰敗。田忌率領大軍來到大梁城下,卻攻城乏術,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在招術用盡之後,他隻好無奈地帶兵撤離。
在這一年的年底,終於從北方戰場傳來了令魏國舉國振奮的好消息,神勇的龐涓攻破了邯鄲城,趙國兵敗投降。
整個戰局自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龐涓逼迫趙王下令,讓趙國軍隊撤出戰場。魏軍向秦軍發起反攻,很快收複了失地。楚國見勢不妙,立即停止進攻,向魏惠王求和。最後田忌率領的大軍也被魏國打敗,齊國不得不割地求和。
此後,趙、秦、齊、楚等國相繼接受苛刻條件,向魏國求盟。魏惠王在蓬澤會盟諸侯,魏國霸業如日中天。在此後的十餘年間,魏國獨霸中原,儼然為各國之王。
十餘年後,齊、秦、趙、韓等國再次結成聯盟,向魏國發動圍攻。魏惠王命令龐涓攻打韓國。五戰五勝,打得韓國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將田忌向太子申發起攻擊,雙方在魏國境內激烈交戰。不久,龐涓製服韓國,與太子申合兵迎戰前田忌。但是,由於太子申指揮不當,10萬魏軍在馬陵道中了埋伏,幾乎全軍覆沒。龐涓見大勢已去,拔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