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世上的美還可從另一方麵加以考察,即是將美視作人的智力對象。因為事物不僅與道德有關,而且與思想有關。人的智力總是要將那存在於上帝心中的絕對秩序尋繹出來,其間不雜任何矯飾色彩。在這事上,人的理智能力與實用能力往往前後接續,互相更替,雖各自有其專擅,但又頗有互補相生之妙。其中一種對另一種不無抵牾排斥作用,但也正如人畜之進食與勞作各以其時,交互進行;於是這種一過,那一種也就必然發生。因此之故,美這一現象(就其與行為的關係而言,這點我們業已看到,往往是不尋而自來,而且唯其不尋,所以自來)始終都是理智能力與實用能力輪番對之進行把握與尋索的共同對象。一切神聖事物都將曆劫不朽。一切美德善行都將滋生不已。自然之美往往在人的心中出現新形式,其所以是這樣,絕非是為了無謂思考,而正是為了拿出新作。
一切人對世界的外形之美都能感受幾分,有的甚至會喜之不盡。這種對於美的愛戀即是藝術趣味。在一些人的身上,愛戀竟達到如此強烈程度,因而已不滿足於單純欣賞;他們還尋求新的形式加以體現。這種對於美的創製即是人類藝術。
一件藝術品的出現總要對人生的奧秘投射一點光照。一件藝術品也是對整個世界的一種概括,一幅縮影。它是整個自然的一種具體結果或微型表達。因為自然的現象雖然品類眾多,各不相侔,然而一旦形成結果或表達,卻又會是相似相同。自然乃是由相當類同甚至單一的形式所組成的浩瀚海洋;一個葉片、一縷陽光、一帶地貌、一幅海景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在人的心靈上卻留下了大體相同的印象。它們的共同之處則是完善,是和諧,也即是美。美這一標準也即是自然的一切形式的共同核心,自然的全般或者總體;關於這點意大利人在給美下結論時曾作過如下表達,即美是“寓多於一”。單獨而言,沒有一件事物稱得上美;但是整體來看,卻又沒有哪件事物不美。孤立的事物所以有時也是美的,主要因為它能以一喻多,映出了宇宙萬般。每位詩人、畫師、雕刻家、音樂家與建築家總是盡量設法將宇宙的這種光輝收攏起來,凝聚之於一點,並對鼓舞其進行製作的那種愛美心理給予饜足。就這個意義講,藝術不妨比喻為經過人的蒸餾作用的局部自然。換句話說,自然正是通過對它的美深有感受的人意誌作用,而得以在藝術中獲得再現。
因此,對靈魂來講,宇宙的存在主要是為饜足人的愛美的欲望。這點我常稱之為一種終極目的。至於說人的靈魂為何要追求美,這就不僅不好發問,而且無從回答。美,就其最廣大、最深邃的意義來講,乃是整個宇宙的一種表現。上帝整體都是美的,而真、善與美則是這同一整體的各個不同側麵。但是自然中的美卻並非是終極的。它僅是那內在與永恒的美的一個先兆,遠非圓滿完善和盡如人意。它僅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尚非自然使命的最終與最高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