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關於月亮的沉思_奧爾德斯·赫胥黎(1 / 2)

唯物主義和心靈主義是“唯一無二”的哲學。我們對“唯一無二的空間、時間、物質和運動”,對“唯一無二的性本能”,對“唯一無二的經濟學”已經熟悉到厭煩的程度!還有同樣偏狹的“唯一無二的精神”,“唯一無二的意識”,“唯一無二的心理學”——這些話多麼乏味,多麼令人厭倦!“唯一無二”論是愚蠢而又卑鄙的。它缺乏寬宏大量。“唯一無二”已經聽夠了。現在是憑著樸素的常識(倘若沒有更好的理由的話)重提“不但,而且”的時候了。

在我的窗外,夜正在掙紮著醒過來;在月光下黯然無色的花園如此生動地夢見它那失去的色彩,以致那些黑色的玫瑰幾乎成為深紅色,那些滿懷期望的樹木幾乎就要變成鮮豔的翠綠色。用石灰水刷白的露台白牆在深藍色天空的襯托下顯得明亮。(在那邊下麵是否有一片綠洲,在最後一棵棕櫚樹外麵是否就是沙漠?)房屋的粉牆凜冽地使明月的光輝回蕩。(我是否要轉身看裸露著的多洛米蒂山從漫長的雪坡後麵升起?)那是一輪滿月。不但圓,而且美麗。不但美麗,而且……

蘇格拉底遭到論敵的譴責,他按照異端的觀點斷言月亮是一塊石頭。他否認這種指控。他說所有的人都知道月亮是神,他和所有的人意見一致。作為對“唯一無二”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回答,蘇格拉底的反駁合乎情理,甚至具有科學性。比戴·赫·勞倫斯在那本奇書《無意識的幻想》(這本書在心理學內容方麵十分正確,而在偽科學形式方麵則常常異常荒謬)中所杜撰的反駁更合乎情理,更具有科學性。“月亮”,勞倫斯寫道,“肯定不是一個像變冷了的地球似的覆蓋著積雪的冰冷的天體。那是胡說。月亮是具有動力的物質,如鐳或硫,在充滿活力的能量的天極上凝結而成的球體。”這種說法的缺點在於湊巧可以證明它是錯誤的。可以肯定,月亮不是由鐳或硫做成的。從物質方麵來看,月亮是“一塊石頭”。勞倫斯因為那些唯一無二論的哲學家們堅持認為月亮隻是塊石頭而生氣(而且他生氣得有道理)。他知道月亮並不隻是塊石頭;他根據經驗知道月亮肯定有它深刻的意義和重要性。可是他試圖從錯誤的方麵說明這個根據經驗而得出的事實——從物質的方麵,而不是從精神的方麵。說月亮是由鐳做成的是胡說八道。但和蘇格拉底一致,說月亮是由神的原料做成的則完全正確。當然,沒有任何東西妨礙月亮既是一塊石頭又是一位神。證明月亮是石頭而不是鐳的證據可以在任何一部兒童百科全書中找到。然而,證明月亮的神性的證據具有同樣的說服力。這種證據可能從我們的經曆中,從詩人們的作品中,而且甚至可能從某些生理學和醫學的教科書中摘錄出來。

但這種“神性”是什麼?我們怎樣給“神”下定義?用心理學術語來表達(這些術語是原始的——即無法解釋的),神是某種給我們以奇怪感情的東西,那種奇怪感情奧托教授稱之為“numinous”(“神聖的”,此詞源於拉丁語的numen,意思是超自然的本體)。神聖的感情是原始的神的原料,那些善於製定理論的人從這種神的原料中提取出構成各民族所信奉的眾神中的具有個性的神,提取出上帝的各種特性。一旦成為理論,神學又反過來喚起神聖的感情。這樣,人們麵對神秘而危險的宇宙時所感到的恐怖使他們假定有憤怒的神存在;於是他們以後想到憤怒的神時就會感到恐怖,即使宇宙暫時並沒有給予使之恐怖的原因。感情,理性化,感情——這個過程周而複始,繼續不斷。人類的宗教生活是按照熱水供應係統的原理來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