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中國傳統的乞巧節,在古代可以說是唯一為女子設立的節日。《古詩十九首》中有‘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名作。宋人秦觀也曾在《鵲橋仙》寫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佳句隨著乞巧節的繁盛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名傳千古。接下來的故事便與這盛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金陵自古繁華,經曆了無數的毀滅與重生,虎踞龍盤的氣勢愈發強烈。五代時的金陵在南唐李昪的整修下儼然成為了中原大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然而947年的南唐,卻遇到了建國後的第一個浩劫。這也吹響了曆史上南唐王朝覆滅的號角。在經曆了伐閩之役後,南唐由於深陷泥潭,損兵折將卻從中未得絲毫益處,國力已大為衰退。北方政權也在經曆了血腥的交替,劉知遠趁契丹退去的機會奪得政權,建立了短命的後漢,中華大地悄悄的迎來了一段短暫的安寧。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唐末黃巢起義後,國家已動亂百年,無論仕子亦或百姓都期盼著聖主降臨,重回大唐的盛世。
南京輝煌的南唐宮殿的中,畫簾羅綺競爭著豪奢,雕龍的香爐裏升起寥寥的香煙,其中一個清秀的少年攬鏡自照,口中尚喃喃不已。但見鏡中人“風姿秀美、儀態風雅,全身錦衣,衣服上點綴著各樣的羅綺與玉佩,其中大多雕龍附鳳,顯出一派帝王之氣的豪華。少年望著鏡中的“自己”,通過前身的記憶知道,“自己”的身份竟是那亡國卻又千古一帝的南唐李煜。想著這一層,自己不免有些恐懼,有些惶恐、迷茫,但更多的大概還是那一絲絲的興奮。少年喃喃道:“史書中不是常記載李煜‘廣額駢齒,一目重瞳’嗎?不過現在看來風資俊雅倒還使得,一目重瞳卻是無稽之談了。史書看來也並不可盡信啊!”李煜尚對鏡一會點頭、一會搖頭的不亦樂乎,外麵的侍女高聲道:“皇上、皇後駕到。”李煜聽到聲音便知道是南唐中主李璟和鍾皇後了。李煜暗想:“剛回來便可一瞻到皇帝的風采,真是前世的福氣啊,謝謝佛主啊,哈哈...。”李煜正暗暗奸笑,聽到腳步聲已經很近,趕忙整了整衣冠,迎上前,見到李煜和鍾氏進到殿裏,後麵跟著幾隊宮女、太監和侍衛。李煜剛欲跪下,鍾氏已上前拉住了李煜,眼中仍然垂著淚,說道:“可憐的兒啊,你這一病數月,可醒來了,讓你父皇和母後有多擔心嗎,”說著又用手帕擦拭了一下滾滾而下的淚珠“看來是上天又將我的孩兒還給我了,今天是你生日,明日我定要去棲霞山為你祈福還願。”李煜看著鍾皇後,李璟倍感溫馨。在這黑暗的宮廷裏,李煜是幸運的,父母寵愛於一身。李璟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但作為父親,卻是無可厚非的了。
李煜被李璟和鍾氏牽著回到殿中。李璟、鍾氏的神色雖仍顯憔悴,卻多了許多喜氣。李璟高興的對身後一個年齡略長的太監道:“傳令下去,今晚宮廷舉行宴會,請群臣和王侯前來為六殿下慶賀。”那名太監應了一聲“是”,小心翼翼地退下去了。
李煜剛來本想勸住李璟不必為此大費周章,但見了李璟與鍾氏的喜色便也沒有言語了。李璟、鍾氏與李煜正談的高興,外麵一個太監稟報道:“丞相馮延巳、宋齊丘,尚書令孫晟,大司徒周宗有要事求見陛下,現在已經在勤得殿中等著陛下了。”
李璟不耐煩道:“有什麼大事非現在不可,晚些時候不行嗎。讓他們明天早朝在奏。”
“皇上,各位大人說是閩地告急,務必要陛下決斷。”
“什麼閩地告急,”李璟慌忙站起向外走著無奈的對鍾皇後,李煜道:“無奈最是帝王啊。”
李璟走後不久,李煜便借口身體不適,需要休息便也將鍾氏及其他人勸了出去。這一日迷迷糊糊卻是需要休息好好思考一下了。
李煜躺在雕欄的玉床上,猶自感到不可思議,自己為何會來到南唐呢?來到南唐自己的命運會怎麼樣呢,還是同史書上一樣做十五年的庸碌國主和兩年的亡國之主嗎?不知覺間,李煜便沉沉的睡了下去。
勤政殿裏,李煜聽著幾位大臣的稟告“閩地招討使馮延魯與大將陳覺矯召進攻福州,被福州與吳越聯軍大敗。馮延魯悲憤欲自殺,被部將救下。現已敗逃回汀州。建州留從效乘機奪了泉州,自立為節度使。”李璟這位第一次經曆戰爭的君王臉色灰白的拿著馮延魯的奏章問道:“愛卿們有何對策。”馮延魯、孫晟這些平常吟詩作賦尚可的官員玩玩勾心鬥角到也不含糊可碰到軍政大事,卻是一籌莫展。老臣宋齊丘道:“老臣以為首先因讓派一員得力大將趕去前線接替敗軍之將馮延魯、陳覺,率領大軍阻止吳越軍繼續進犯。另留從效即已經得到泉州、建州便賜予他節度使,防止他與吳越勾結,那麼新得的其他幾州也危矣。”馮、孫等人雖與宋齊丘水火不容卻也想不出其他見解,周宗與宋同為元腦,便也沒有言語。李璟見大家意見一樣,便下令大將柴再用率兵入閩。 飛盧小說網 ,
:、、、、、、
:、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