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1 / 3)

全球市場的形成,“以顧客為中心”消費時代的到來,使企業麵臨著競爭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壓力,產品和服務的界限越來越難以界定。通過宜家的經營,我們可以看到,它不但在銷售產品,更在銷售服務,銷售一種理念和文化。“與顧客一起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使宜家就像一個身懷絕技的導演,激發出顧客和供應商無窮的活力,共同演繹著一場變幻莫測、引人入勝的話劇——“創造價值”。

思考題:如果你是宜家的競爭對手,你會采取什麼競爭措施?

社會再生產全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4個環節。作為初始生產到最終消費的中間環節,流通主要發生在交換這個環節上,它是伴隨人類社會分工而產生,並在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受工業化過程中一係列變革的影響,逐步演變成現代龐大的流通產業。

一、流通概述;

流通這一經濟現象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簡單的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一般商品流通,它是與人類社會的進步、社會分工的發展緊密聯係的。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的勞動成果幾乎沒有剩餘,所以也就不存在什麼商品流通。伴隨人類曆史向前的是社會大分工,第一次大分工使得農業從畜牧業中分離出來,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第三次大分工是商業與手工業的分離。這樣的分工使得商品生產的規模開始形成,並且促進了商品交換。由此,商品交換進入了簡單商品交換→簡單商品流通→一般商品流通→發達商品流通的曆史進程。

對於商品流通,馬克思是這樣去理解的,“每個商品的形態變化係列所形成的循環,同其他商品的循環不可分割地交錯在一起,這全部過程就表現為商品流通”。並且,在書中他嚴格區分了“商品流通”和“產品交換”。前者是無休止的社會性的交換活動,它包含3個方麵: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和資本流通;而後者則是一種偶然的個別的交換行為。

對於流通的理解主要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流通是社會總資金在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循環與周轉,包括貨幣資金變為商品資金和商品資金變為貨幣資金。狹義的流通是指生產過程以外的商品買賣過程,以及與此相伴隨的商品實物形態的運動過程。馬克思認為:“流通本身隻是交換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從交換總體上看的交換。”“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係。當然,生產就其單方麵形式來說也決定於其他要素。”

總而言之,流通源於分工和交換,承接生產與消費。

二、現代流通管理;

管理是“每種結合的生產方式中必須進行的勞動”,是由許多人進行協作勞動而產生的。經濟發展帶動的社會化大生產,使得共同生產這種勞動形式得以普及,這個時候就必須有管理。沒有管理,生產和勞動會失去秩序、失去導向,從而造成社會低效率。

對於管理的理解,伴隨社會分工和勞動協作關係的複雜,人們對於管理也越深入,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多種多樣。根據對管理對象不同範圍的研究,一般劃分為國民經濟管理、部門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其中,企業管理屬於微觀經濟層麵的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各項管理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生產與采購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領導管理等。流通管理作為管理中的一個分支,與管理既有共性,即具有明顯的係統特征,也有其個性。

一般而言,流通企業具備5個特點或者說是條件:

1.經營上的獨立性;

經營上的獨立性是指企業有獨立經營活動的決策權和實施權。

2.組織上的完整性;

組織上的完整性是指流通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為保證經濟活動有效運行,會把分散、個別的資源集中和組合起來,在組織機構內部通過分工協作,保證流通企業的經營活動有節奏、連續不斷地進行。

3.擁有必要的經營要素;

擁有必要的經營要素是指作為從事商品交換的企業,必須具有為商品交換所必需的各類人員、資金、倉庫和其他技術設備等。

4.獨立核算;

獨立核算是指流通企業能以收抵支,自負盈虧,並取得盈利。

5.具有法人資格;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並能獨立行使法定權力和承擔法律義務的社會組織,企業的法人資格是指法律上賦予企業以獨立人格,使其具有權力能力和行為能力,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同其他組織和消費者發生各種法律關係。這是企業獨立性的法律保證,也是獨立經營和獨立核算的必要條件。

三、流通流程構成;

有史以來的流通都是同商品經濟聯係在一起的,流通也就是商品流通。流通的對象既包括有形的商品,也包括無形的商品。隨著商品流通交易的複雜程度提高,流通中所發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也形成了自己的流通過程。商務是指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經濟事務及管理活動,它包含商品從生產到交換、從交換到消費全過程中扣除純生產和純消費的各個方麵。

在本章的開始,提到當有商品交換現象出現,就進入了簡單商品交換→簡單商品流通→一般商品流通→發達商品流通這一演變曆史。在商品流通的最初始階段,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商品交換,此時主要發生商流和物流的活動,信息流相對較少,不突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交易規模擴大,一般等價物——貨幣——這一交易媒介出現,出現了“以錢買物”的方式,此刻人們在交易過程中遵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買賣原則,這一階段,資金流加入進來,起著一般媒介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進步,商業信用發展起來,出現了銀行——從事貨幣中介服務行業,使得商流和物流分離,產生了多種新的付款方式,比如,預付、定金、承兌、支票,還有分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等。這樣,信息流的重要性開始凸顯。李琪(2002年)認為,在商品交換的不同階段,買賣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都要盡力去掌握對方和中介的有關商品交易的各種信息,如商品信息、支付能力、支付聲譽、中介能力和中介信譽等,而中介方也必須掌握交易雙方的各種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把商品流通帶到了一個新境地,信息流明顯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對整個流通過程形成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