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2 / 3)

期貨合約的根本特征是標準化,包括:

(1)數量和數量單位的標準化,期貨交易所事先對每張期貨合約所包含的商品數量及數量單位都做了規定。

(2)商品質量等級的標準化,雙方交易時無需再對商品的質量等級進行磋商和鑒定,交割時直接按規定的標準等級進行交割即可。

(3)交割地點的標準化。

(4)交割期的標準化,一般交割期限和日期的確定與該商品的生產時間相關聯,比如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表現得非常明顯。

4.期貨市場的管理;

期貨市場作為充分自由又高度法製化的市場,由許多要素組成,它們之間既相互製約,又相互依賴,為使期貨市場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對期貨市場的管理。

首先,加強期貨交易市場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期貨市場管理的基礎;其次,加強期貨行業自律;最後,加強政府對期貨市場的管理,主要通過製定法規、條例等來調整政策對期貨市場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促使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四)電子商務;

1.電子商務概述;

(1)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

電子商務最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發展於90年代,其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主要是:

①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近30年來,計算機的處理速度越來越快,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價格越來越低,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為電子商務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②網絡的普及和成熟;

由於Internet逐漸成為全球通信與交易的媒體,全球上網用戶呈級數增長趨勢,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點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應用條件。

③信用卡的普及應用;

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優點而成為人們消費支付的重要手段,並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計算機網絡支付與結算係統,使“一卡在手,走遍全球”成為可能,同時也為電子商務中的網上支付提供了重要手段。

④電子安全交易協議的製定;

1997年5月31日,由美國VISA和MasterCard國際組織等聯合指定的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fer Protocol)即電子安全交易協議的出台,以及該協議得到大多數廠商的認可和支持,為在開發網絡上的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關鍵的安全環境。

⑤政府的支持與推動;

自1997年歐盟發布了歐洲電子商務協議,隨後美國發布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嚐試“網上采購”,這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電子商務定義;

電子商務源於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簡寫為EC。顧名思義,其內容包含兩個方麵:一是電子方式;二是商貿活動。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麵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

電子商務可以通過多種電子通訊方式來完成。比如通過打電話或發傳真的方式來與客戶進行商貿活動,但是,現在人們所探討的電子商務主要是以EDI(電子數據交換)和Internet來完成的,隨著Internet技術的日益成熟,電子商務現在的發展主要是建立在Internet技術上的,所以也有人把電子商務簡稱為IC(Internet Commerce)。

從貿易活動的角度分析,電子商務可以在多個環節實現,由此也可以將電子商務框架理解為三個層次和兩個支柱。

①三個層次是:

a.網絡層,是實現電子商務的最底層基礎設施,即信息基礎設施。它是信息的傳輸係統,也是實現電子商務最基本的保證。主要包括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現在常講的“三網合一”,也就是這三網。

b.消息和信息發布層,是解決如何在網絡上傳輸信息和傳輸何種信息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形式:非格式化的數據流和格式化的數據流。

c.電子商務層,是實現網上的商務活動,如網上廣告、網上零售、電子市場、網上拍賣、網上支付和視頻點播等。

②兩個支柱是:

a.政策及法律、法規,是進行商務活動所需要的一整套有形的法律和無形的法律,主要有關稅和稅製、知識產權保護、隱私及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

b.技術標準,是信息發布、傳遞的基礎,是網絡上信息一致性的保證,網絡協議是處於不同位置的計算機上企業事先約定好的通信規程。

要實現完整的電子商務還會涉及很多方麵,除了買家、賣家外,還要有銀行或金融機構、政府機構、認證機構、配送中心等機構的加入才行。由於參與電子商務中的各方是互不謀麵的,因此整個電子商務過程並不是現實世界商務活動的翻版,網上銀行、在線電子支付等條件和數據加密、電子簽名等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3)電子商務的特點;

①普遍性: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②方便性: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製,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務活動,比如,通過網絡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資金賬戶、查詢信息等,同時使得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可以大大提高。

③整體性:電子商務能夠規範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可以提高係統運行的嚴密性。

④安全性:在電子商務中,安全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它要求網絡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如加密機製、簽名機製、安全管理、存取控製、防火牆、防病毒保護等等,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

⑤協調性:商務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訊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往往電子商務的全過程是一氣嗬成的。

(4)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個階段;

①20世紀60年代~90年代:基於EDI的電子商務從技術角度來看,人類利用電子通訊的方式進行貿易活動已有幾十年的曆史了。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了用電報報文發送商務文件的工作;70年代,人們又普遍采用方便、快捷的傳真機來替代電報,但是由於傳真文件是通過紙麵打印來傳遞和管理信息的,不能將信息直接轉入到信息係統中,因此人們開始采用EDI(電子數據交換)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術。

EDI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產生於美國,當時的貿易商們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各類商務文件的時候發現,由人工輸入到一台計算機中的數據70%來源於另一台計算機輸出的文件,由於過多的人為因素,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開始嚐試在貿易夥伴之間的計算機上使數據能夠自動交換,EDI應運而生。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將業務文件按一個公認的標準從一台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去的電子傳輸方法。由於EDI大大減少了紙張票據,因此,人們也形象地稱之為“無紙貿易”或“無紙交易”。

從技術上講,EDI包括硬件與軟件兩大部分。硬件主要是計算機網絡,軟件包括計算機軟件和EDI標準。

從硬件方麵講,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大多數EDI都不通過Internet,而是通過租用的電腦線在專用網絡上實現,這類專用的網絡稱為VAN(ValueAddle Network,增值網),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但隨著Internet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作為一個費用更低、覆蓋麵更廣、服務更好的係統,其已表現出替代VAN而成為EDI的硬件載體的趨勢,因此有人把通過Internet實現的EDI直接叫做InternetEDI。

從軟件方麵看,EDI所需要的軟件主要是將用戶數據庫係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的標準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由於不同行業的企業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來規定數據庫的信息格式的,因此,當需要發送EDI文件時,從企業專有數據庫中提取的信息,必須把它翻譯成EDI的標準格式才能進行傳輸,這時就需要相關的EDI軟件來幫忙了。

EDI軟件主要有以下幾種:a.轉換軟件(Mapper):可以幫助用戶將原有計算機係統的文件,轉換成翻譯軟件能夠理解的平麵文件(FlatFile),或是將從翻譯軟件接收來的平麵文件,轉換成原計算機係統中的文件;b.翻譯軟件(Translator):將平麵文件翻譯成EDI標準格式,或將接收到的EDI標準格式翻譯成平麵文件;c.通信軟件:將EDI標準格式的文件外層加上通信信封(Envelope),再送到EDI係統交換中心的郵箱(Mailbox),或在EDI係統交換中心內將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EDI軟件中除了計算機軟件外還包括EDI標準。美國國家標準局曾製定了一個稱為X.12的標準,用於美國國內。1987年聯合國主持製定了一個有關行政、商業及交通運輸的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即國際標準——UN/EDIFACT(UN/EDIFor 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 Transportation)。1997年,X.12被吸收到EDIFACT,使國際間統一的標準進行電子數據交換已成為現實。

②90年代以來:基於國際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由於使用VAN的費用很高,僅大型企業才會使用,因此限製了基於EDI的電子商務應用範圍的擴大。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互聯網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這個王國,從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對企業也最具吸引力。

與基於EDI的電子商務相比,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具有明顯的優勢:

a.費用低廉。由於互聯網是國際的開放性網絡,使用費用很便宜,一般來說,其費用不到VAN的四分之一,這一優勢使得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其非常感興趣。

b.覆蓋麵廣。互聯網幾乎遍及全球的各個角落,用戶通過普通電話線就可以方便地與貿易夥伴傳遞商業信息和文件。

c.功能更全麵。互聯網可以全麵支持不同類型的用戶實現不同層次的商務目標,如發布電子商情、在線洽談、建立虛擬商場或網上銀行等。

d.使用更靈活。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可以不受特殊數據交換協議的限製,任何商業文件或單證可以直接通過填寫與現行的紙麵單證格式一致的屏幕單證來完成,不需要再進行翻譯,任何人都能看懂或直接使用。

(5)電子商務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隨著電子商務魅力的日漸顯露,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網絡營銷、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網絡廣告等一大批前所未聞的新詞彙正在為人們所熟悉和認同,這些詞彙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電子商務正在對社會和經濟產生影響。

①電子商務將改變商務活動的方式。傳統的商務活動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消費者在商場中筋疲力盡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現在,通過互聯網,人們就可以進入網上商場瀏覽、采購各類產品,而且還能得到在線服務;商家們可以在網上與客戶聯係,利用網絡進行貨款結算服務;政府還可以方便地進行電子招標、政府采購等。

②電子商務將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網上購物的最大特征是消費者的主導性,購物意願掌握在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還能以一種輕鬆自由的自我服務的方式來完成交易,消費者主權可以在網絡購物中充分體現出來。

③電子商務將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由於電子商務是一種快捷、方便的購物手段,消費者的個性化、特殊化需要可以完全通過網絡展示在生產廠商麵前,為了取悅顧客,突出產品的設計風格,製造業中的許多企業紛紛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1998年3月將分布在全世界的12萬個電腦工作站與公司的內部網連接起來,並將全世界的1.5萬個經銷商納入內部網。福特公司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能夠按照用戶的不同要求,做到按需供應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