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1 / 3)

一、流通型企業中的交易主體和客體流通企業的產生根源於分工與交易的兩難衝突。交易成本越低,分工發展越快,專業化利益相對越大;而分工越細、專業化水平越高,交易次數越多,交易形式也越複雜(如企業形式和政府形式的交易),交易成本越高,從而又限製了分工的發展。因此交易成本或交易效率的高低決定了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這一兩難衝突是交易活動專業化、提高交換效率的流通企業產生的經濟根源。流通企業的主要經濟功能正在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從而推動交換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提高。流通企業的本質是交易的專業化生產者和提供者。

(一)流通型企業中的交易主體;

1.交易主體概述;

企業是社會生產的微觀組織形式,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它是從事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為滿足社會需要和適應市場要求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具有法人資格的基本經濟單位。在本書中,流通型企業交易主體主要指交通運輸企業、郵政電信企業和貿易型企業等。

2.交通運輸企業;

交通運輸業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是商品生產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產物,它的存在源於運輸業等一些新行業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中的分離。盡管在人類生產活動的早期,生產者已經常扮演了運輸者的角色(生產者往往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運送至習慣的交換場所去出售),但這個角色是和生產者、運輸者、販賣者重合的,隻有當運輸業作為獨立的生產活動進行,此時方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運輸業。

交通運輸企業係統的輸入是各種資源,比如人力、資金、運輸工具、生產設備甚至信息等等。交通運輸企業係統的輸出主要是物質發生空間位移,改變他們存在的地點。

工業發展受交通運輸發展狀況的製約較大,交通運輸網絡的改善對工業發展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們國家交通運輸的發展是一種跨躍式發展,這不僅僅體現在公路、鐵路等裏程數據的增長上,更是交通運輸資金保障能力明顯提高,“中央投資、地方集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多種交通投融資機製深化並采用。航空運輸在新世紀以來所表現的迅猛發展尤為突出。

3.郵政電信企業;

信息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無可取代的重要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程度也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隨著爆炸信息的到來,對信息的有效傳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通信業的發展舉足輕重,網絡更是必不可少。我們在進行信息傳遞的時候主要涉及兩種類型的對象:一是采用實物途徑傳遞信息,即郵政通信;二是利用光、電等模擬或數字信號等進行傳遞,我們稱之為電信通信。並且,後者的比重較大,是主體。總體來說,郵政電信企業是以信息傳遞業務為主要經營內容、為社會提供有償信息傳遞服務的企業,是通信經濟中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實體,是直接從事通信服務的法定生產者和經營者。

4.貿易型企業;

貿易型企業主要指從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或者批發零售兼營的企業,是使商品發生交換,改變物質的所有權。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消費的個性化要求增強,使得貿易型企業形式也表現得更為靈活,便利店(如蘇果便利等)、百貨商場、超級市場和連鎖店大量出現。圖74是1999年至2008年我國批發零售貿易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圖74全國批發零售貿易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注意:這裏的全國數據主要由以下地區組成: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遼寧、河北、河南、湖北、北京、福建、四川、湖南、黑龍江、吉林、安徽、廣西、江西、山西、重慶、陝西、天津、雲南、內蒙古、新疆、甘肅、貴州、海南、青海、寧夏、西藏,沒有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地區的數據統計進來。

(二)流通型企業中的交易客體;

1.有形商品;

有形商品是指交易中的交易對象是固定的、實物的商品,主要有消費品和生產資料,例如書籍、運動用品。有形商品和服務的查詢、訂購、付款等活動在網上進行,但最終的交付不能通過網絡實現,還是用物流完成轉移,所以有形商品的流通構成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主體。

2.無形商品;

無形商品主要是服務性產品,指的是對一切有形資源通過物化和非物化轉化形式使其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屬性的非物質的勞動產品以及有償經濟的言行等,例如勞務、信息、電子客票、網上保險、計算機軟件、音像製品、娛樂產品的消費、訂票、付款、有償律師辯護、有償評估、有償谘詢等信息服務等。這裏要指出的並非一切社會勞動服務皆是商品,如國家和政府的公務員服務,軍隊、警察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全服務,中小學教師從事的國家義務教育服務等,皆不形成勞務商品。

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不同的是:其一,有形商品的生產和交換往往伴隨著包裝、儲存、養護、運輸、回收等輔助和延續性環節,而無形商品在其消費過程中則表現出消費的服務與消費的同步性;其二,有形商品的使用價值可以直接表現在商品的物質自然屬性上,而無形商品則沒有具體的物質自然屬性的表現。

二、流通型企業的交易方式;

(一)交易方式概述;

我們知道,交易是經營主體之間買賣的行為,它實現的形式和手段是多樣的,這些形式和手段,稱為交易方式,它是交易過程的外部表現形態。例如,交易對象的數量差異為標誌,以大批量作為交易形式的交易,稱為批發交易方式,一次交易量小且麵向銷售終端的交易則稱為零售交易方式;根據商品實體運動的延遲時間差異,交易方式又可以分為現貨、期貨交易和電子商務方式;根據商品交易的中介手段,我們把交易方式區分為現金交易、信用交易和票據交易。之所以有多種不同功能的交易方式相繼出現,是因為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一方麵對交易活動的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麵也為新的交易方式的實現創造了條件。

這裏借鑒徐天亮(1999年)在《商品流通企業管理》一書中所闡述的觀點來說明交易方式多樣化的原因。他認為,在商品經濟的初期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低,用於交換的社會產品十分有限,因而對交易功能的要求不高,這時的交易行為隻能是小批量,以現金作為支付手段的零售交易方式。當社會經濟進入商品經濟的成熟階段時,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交易批量增大,如果仍采用現金交易方式,就存在很大的不方便。而由於銀行的發展,運用信用工具作為交易手段成為可能,因而信用交易方式應運而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今天,生產力水平高,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經營活動的範圍更廣,企業遇到的風險也大,經營主體不僅希望能在很大範圍內知道市場信息,而且還希望能減少風險,於是遠期合同交易、期貨交易為滿足這種願望而產生,這時的現代通信工具和商品儲運技術的發展為這種交易方式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這裏,我們著重展開根據商品實體運動的延遲時間差異劃分的交易方式:現貨交易、期貨交易和電子商務。

(二)現貨交易;

現貨交易也常被稱作現期交易,是傳統貿易主要采用的形式,買賣雙方直接見麵,就商品的買賣達成一致,然後成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然,傳統貿易的大宗商品交易多采用合同的方式進行,買賣雙方按簽訂合同的內容在未來的時間進行商品交易。

現貨交易很方便,但是缺點也不少,主要有:

(1)價格形成不規範,風險不能轉移由於合同價格簽署是根據當時的供求情況等因素定出的,而執行合同中市場價格發生變化是必然的,有利於一方,必然不利於另一方。同時,價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製,很難形成公平的價格。

(2)信用風險;

價格風險產生的必然性影響合同執行的有效性,信用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

(3)買賣雙方很少,難以形成集中的市場買賣雙方單獨協商討價還價達成協議,談判技巧和技巧掌握的多少對形成價格影響極大。

(4)合同規範程度低;

每次簽合同都要重複尋找客戶、詢價、初步談判、簽約等一係列環節,都要就品種質量、時間、運輸等因素爭論不休,對大宗商品來說,這種簽約和執行都很複雜,交易成本相應增加。

目前,現貨交易方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仍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它的缺點很明顯,也不適合經濟貿易活動的需要,所以采用期貨交易越來越多。

(三)期貨交易;

1.期貨交易概述;

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了按照既定時間和場所開展的交易活動以及簽訂遠期交貨合約的做法。

成立於1570年的英國倫敦皇家交易所,是世界上第一個商品交易所,主要從事現貨和先簽訂合同後交貨的貿易,它是近代商品期貨交易市場的雛形。到1848年,82位穀物交易商在現貨交易所的基礎上,自發組織創立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這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市場就產生了。此後的160多年裏,期貨交易市場迅猛發展,先後成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東京期貨交易所等。

期貨是在指定的未來日期交割的貨物。期貨交易是指通過商品交易所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這種期貨合約已是商品交易所規定的標準化契約。商品期貨合約交易隻需支付押金,通常期貨交易並不涉及實貨所有權的轉移,隻是轉嫁與這種所有權相關的由於商品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

(1)基本經濟功能;

①回避風險;

生產經營者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來回避價格波動的風險。所謂套期保值交易,就是經營者利用期貨市場上期貨合約可以比較順利地買進賣出這一特點,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者買進相同數量該商品的期貨合約。由於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上買賣的是同類商品,該商品的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走勢基本一致,所以,現貨市場上價格的不斷變動對於經營者很不利。期貨交易之所以越來越吸引經營者,正是因為這種轉移價格風險的功能具有一種管理價格風險的機製。

②發現價格;

期貨市場集中了大量的不同目的的交易者,確保了市場的集中性和流動性,同時,相關的規則和法律法規提供了嚴格的保障,這樣,市場價格能有效地形成——能確保真實地反映供求雙方的意向和預測。再進一步說,按照期貨交易的價格報告製度,所有在交易市場上達成的每一筆新交易價格,都要向會員及其場內經紀人報告並公諸於眾,這樣,所有期貨交易者及其場內經紀人都能及時了解期貨市場上的行情變化,及時做出判斷,並把這個自己根據供求關係的新變化所做出的判斷輸入到交易市場上去,最後反映到期貨價格中去,進一步提高期貨價格的真實性。

(2)主要作用;

①調控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經濟,即調控社會生產和流通,減緩商品的價格波動幅度。期貨市場上有大量的短期投資者,即投機者,他們迅速進出市場,賤買貴賣。當價格下跌時,投機者大量入市增加需求,使價格上升;反之,價格暴漲時投機者大量拋空,使供給增加,價格下跌。這樣,就可以避免商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由於期貨市場的價格對商品的社會價格有指導性的信息提示作用,從而達到調控社會商品價格波動的作用。

圖75期貨可以調控社會商品價格波動②期貨交易市場嚴格的規範和法律製度,維護了市場的權威形象和合同的履約率,它使市場交易方式和秩序都發生了革命。

③期貨交易使得物流和商流分離,合同交割兌現時商品可以實現最優化配送,節約時間和成本費用。

④融入世界經濟,促進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合理配置。

⑤消除資金短期閑置,使資金長期活用。

3.期貨合約;

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的媒介物,更是期貨交易的主要買賣對象或標的物,從一定意義上說,期貨交易可視為一種貨幣與期貨合約之間互相頻繁換位的交易。所以,進行期貨交易必須對期貨合約有一定的了解。

期貨合約,指的是在交易所達成的標準化的、受法律約束並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地點和時間交、收某一特定商品的合約。期貨合約一般包含的內容和項目有:記載事項、合約品質與等級、交易時間和月份、價位變動單位、合約張數限量、對衝規定、價位跌幅或漲幅限額、每月交割期限、合約品質及等級標準的規定、交割程序、交割日期、賣方責任、買方責任、交割通知、付款方式、提運單位、重量誤差範圍、等級誤差範圍、交割地點、檢驗程序、提運證書、有效期、檢驗費用、違約罰款、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