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很多常見病都可以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來進行治療:

內科常見病:如感冒、哮喘、失眠、偏頭痛、高血壓、低血壓、冠心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下垂、腹脹、腹痛、便秘、腸炎、腦卒中、麵神經麻痹等。

婦科和男科常見病:如痛經、月經不調、母乳分泌失調、乳房腫塊、更年期綜合征、遺精、疝氣、陽痿等。

兒科、五官科等常見病:如小兒咳嗽、遺尿、夜啼、近視、牙痛、慢性鼻炎、咽喉腫痛、口腔炎、口角炎、扁桃體炎等。

外科常見病:如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三叉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強直等。

緊急搶救:如中暑、心絞痛、鼻出血、小腿抽筋等。

貼心小叮嚀

〔按摩穴位的技巧〕

按摩三叉神經、小腦、腦幹等足趾部反射區時,可用左手扶在足趾關節背麵作為扶持,以免足趾不穩定影響按摩力度,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因為小腦腦幹反射區局部解剖結構特殊,脂肪組織薄弱,所以按摩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施力。力度要輕柔,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暴力。

按摩時的頻率要均勻,力度要持久,不可忽輕忽重,忽快忽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