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力42:創新——想他人所未想,走他人所未走(1 / 2)

談古論今,任何成大業、幹大事者無不具有這種打破常規的創新能力。創新可以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無論在任何領域,都急需這種人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想要占得先機,找到出路,創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素質。

司馬光打破常規,用砸缸的方式成功地救出落水玩伴;哥倫布磕破蛋殼成功地把雞蛋豎在桌子上;美國小女孩橫切蘋果“意外”地發現神奇而美麗的五星圖案;袁隆平不迷信科學界所謂雜交水稻是天方夜譚的定論,堅持進行水稻雜交試驗,最終研製出水稻的雜交品種,讓占世界人口1/4的中國人填飽了肚子,解決了糧食問題,他也由此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從古至今,這些真實的事例告訴我們,隻要敢於創新,獨辟思維的蹊徑,我們必然可以解決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同時也可以讓我們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對自己的腦子進行清洗,裝進許多新的東西,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不斷地朝成功邁去。

創新,說起來不過是簡單的兩個字,可是要想從模仿升華到創新,從跟班者變成領路者,做到這個飛躍確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發揮想象力,捕捉靈感火花,激發創意思維,開辟新的發展前景,創造奇跡。

有一天,一個美國兒童從幼兒園回來,手裏舉著水果刀和一隻蘋果,問父親:“您知道蘋果裏藏著什麼嗎?”父親漫不經心地說:“蘋果裏麵除了果核還能有什麼?”孩子把蘋果橫切成兩半,說:“爸爸看,裏麵有一顆星星。”果然,蘋果切麵顯示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圖案。顯然,這位父親的思維已經固化,他已吃過多少個蘋果,卻從未發現蘋果裏還有“星星”這樣一個秘密。而孩子或許沒有那些定勢的禁錮,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發現了蘋果內部的秘密。

發揮想象力,是實現創新的基礎,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途徑。

現代玩具之父、美國人瓦列梅克,創業初期手裏隻有1000美元,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窮人。憑著對玩具進行革命性的改進,他成了富翁。

那時候的玩具主要是木偶,硬硬的,沒有一絲生氣,放在桌上欣賞一下還可以,要是讓孩子們拿著玩,就很快令人乏味了。瓦列梅克想,為什麼不讓這些木偶的手臂活動起來呢?他想了很久,卻沒有想出什麼辦法。

有一天,他在馬路上等車,等得很無聊,便觀察馬路上來往的車輛,看看它們是怎樣行走的。於是,他特別留心車輪的滾動情形。他看到車輪用軸穿著,裝在車廂底下,隻要軸裝得牢固,輪子滾動時便不會發生障礙了。他突然靈機一動,不由自主地將兩支手臂向前伸直,不斷地轉動著,轉了好一會兒,他滿麵笑容地叫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瓦列梅克發狂似地奔回家裏,連衣服也來不及脫,就拿出一把小鋸子和一個長柄的手鑽,隨手把桌上的一個木偶拿起,將它的兩條手臂鋸下,在鋸口當中鑽了一個小孔,再插進一根小圓鐵條,把那兩條鋸下來的手臂裝在小圓鐵條上。他輕輕轉動木偶的左手,它的右手也跟著轉動了。“改造”過的木偶逗得孩子們大笑。瓦列梅克馬上把這個木偶樣本交給一個木匠去仿做,先行試做1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