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故事,但似乎很少有人在受到啟發的同時,把善良教育落實到實際中去。用善良開啟一個人的成功之門,很多人認為那僅僅是一個神話,在生活中是遙不可及的事。其實,這種事離我們生活並不遠,隻要是一個善良的人,能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不怕麻煩,不怕吃虧,善良說不定哪天就會成就你的人生。
生活的辯證法時時處處啟迪著我們:一個人的價值,不能由自己給予評判。個人不能離開他賴以生存的群體,不能離開由這些群體所構成的社會;個人的生命價值是由他人、社會給予評判的。隻有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個人的人生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因此,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時刻不能脫離集體、社會;個人必須為大眾、為社會承擔責任,作出貢獻。一個人隻有超越自己生命的狹小圈子,熱心地投入社會之中,積極地為社會奉獻,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從前有個國王,非常寵愛他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王子雖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要什麼有什麼,可是他從來沒有開心地笑過一回,常常愁眉緊鎖、鬱鬱寡歡。
有一天,一位魔術師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能讓王子快樂起來。國王興奮地說:如果你能辦成這件事,宮裏的金銀財寶你隨便拿。
魔術師帶著王子進了一間密室,他用白色的東西在一張紙上塗了些筆畫,然後交給王子,並囑咐他點亮蠟燭,看紙上會出現什麼。說完,魔術師走開了。
在燭光的映照下,年輕的王子看見那些白色的字跡化為美麗的綠色,變成這樣幾個字:每天為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照此去做,不久,他果然成為一個快樂的少年。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有的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義、很快樂,有滿足感,是因為他能行善,為他人奉獻,而不是處心積慮地去占有。奉獻給人一個實現自我的空間,因為它讓人們知道要努力工作,為社會服務,它讓人們清楚自己肩負一個幫助和安慰他人的使命。在那完成任務的努力之中,人們發現了更大的實現自我的空間。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蘭修女(MotherTeresa,一譯特雷莎修女),受到全世界人的敬仰。
德蘭個子瘦小,相貌普通,她不知多少次在汙穢、肮髒的街道擁抱那些身患皮膚病、傳染病,甚至周身流膿的垂死病人,她把他們帶回自己的住處,照顧他們,安葬他們,讓人們享受她的奉獻。
許多人一談到德蘭修女,都說她是個偉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實在太渺小了。可德蘭修女卻說: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蘭修女一生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顧垂死的病人,為他們洗腳、抹身;當那些人被別人踐踏如塵的時候,她還給他們做人的尊嚴,僅此而已。
或許,我們做人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德蘭修女那樣的高度,但是我們如果常存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那麼這個世界一定會減少許多憂傷和怨歎。
在一天中要發生些什麼,又將失去什麼,雖然這都是我們無法預料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握的是自己的一顆心:用善良待人,以德服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追求事業的同時,心靈也需要一個溫馨的歸宿。這個歸宿就是人的慈善之心、憐愛之心,你的人氣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喜歡看別人的成功;同情別人的痛苦;幫助解決別人的急難;救濟別人的窮困;口不誘勸挑起禍端;行不傷及他人;看到別人有喜悅就像自己的一樣;見到別人的過失就用心地規勸;不自以為尊貴;不炫耀自己;不嫉妒勝過自己的;不奴顏媚骨地拍馬;也不暗中算計你的對手,這樣才算得上是一個善良的人。
在現代社會裏,善意在冬季裏依然會讓人感到很溫暖。麵對諸人諸事都麵帶微笑,心裝善意,有了這個調整之後,你與社會交換的信息就改變了,你和周邊的人際關係就發生了變化,天天奉行我本善良,這就是你網羅人氣的名片。愛是人的一種情感,愛心是人的關好的品德。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愛,但是沒有付出怎麼能得到?其實付出愛心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有時候隻要一個微笑、一句話就夠了,隻要舉手之勞就可以幫助別人走出困境,同時讓自己的人生也精彩起來。擁有愛心的人會一生生活在愛的包圍中,因為愛心是人最美好的一種品德。
是的,正如劉備托孤時所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善良並不隻是體現在樂善好施的行為上,而更在於一個人誠摯的內心。有的人能從錢包裏掏錢出來送給別人,但他們的心卻冰冷漠然。
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因為我們心中有善,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那麼,從現在起,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情不美,不可不防
荀子曰:堯問於舜曰:人情何如?舜對曰:人情甚不美,又何問焉?
荀子說:堯向舜問道:人情怎麼樣?舜回答說:人情很不好,又何必問呢?
在《荀子性惡》中,苟子對人情作了詳細的論述。
荀子說:堯向舜問道:人情怎麼樣?舜回答說:人情很不好,又何必問呢?人們有了妻子兒女,對父母的孝順就減弱了。人們的嗜好欲望達到了,對朋友的信用就減弱了。人們有了高官厚祿,對君主的忠誠就減弱了。人情啊!人情啊!這很不好,又何必問呢?隻有賢良的人才不這樣做。
荀子之所以認為人情不美,正如他認為人性本惡一樣,是從人的否定性的一麵來警醒人。
我們應感謝苟子對我們的率真,但同時我們也應感到慚愧,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眾多不美的東西。
戰國時,魏王向楚懷王贈送了一名美女。這名美女生得眉清目秀,可與西施媲美。楚懷王自然對她十分傾心,並取名為珍珠,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二人整天形影不離。
楚懷王原本有名愛妾,名叫鄭袖。珍珠未來之前懷王整日與她在一起,如今來了個珍珠,懷王對她漸漸疏遠了。鄭袖對懷王的移情別戀十分惱火,同時對珍珠嫉妒得幾乎發狂。然而鄭袖沒有大吵大鬧,她知道那樣對自己不利,弄不好會送了小命。表麵上鄭袖對珍珠百般疼愛,視之為自己的親妹妹,稍有空閑就坐在一起聊天,以此向懷王表示,她對珍珠絲毫
不嫉妒。
有一天,鄭袖偷偷地對珍珠說:大王對你很滿意,也十分寵愛你,不過對你的鼻子他好像有點看不慣,大王曾在我麵前說了幾次,所以以後你在大王麵前,一定要將自己的鼻子捂住。珍珠壓根不知道,鄭袖設的圈套自己已慢慢地鑽了進去。從此她在懷王麵前,總是一隻手捂住鼻子,並作出難受狀。懷王莫名其妙,便來詢問鄭袖。開始鄭袖故意裝出一副遲
疑的樣子,欲言又止。別害怕,有什麼就說出來嘛!懷王說道。珍珠……珍珠在我麵前說大王有體臭,並說特難聞。所以她就捂住自己的鼻子。
楚懷王脾氣十分暴躁,聽完鄭袖的話,一氣之下,將珍珠處以割鼻的劓刑。鄭袖又回到了懷王的懷抱。珍珠空負美女之名,卻不懂得保護自己,最終的下場實在可悲。
像鄭袖這樣的人,便是人情不美的始作俑者。鄭袖害了人,還讓受害者對她心存感激。這種人最大的特點是口蜜腹劍,兩麵三刀,計算周密,演技高超。因此,要識破這種人很不容易。
令人尷尬的是,這隻是人情不美的冰山一角。既然人情有不美之處,我們與人交往在堅守美德的同時,也要留個心眼,善於知人和察人。這是聖人荀子對我們的教誨。
但是,曆史上善於知人察人的也不在少數,曾國藩就是其中一位。
曾國藩帶領湘軍圍剿太平天國之時,清廷對其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態度:不用這個人吧,太平天國聲勢浩大,無人能敵;用吧,一則是漢人手握重兵,二則曾國藩的湘軍是他一手建立的子弟兵,怕對清廷形成威脅。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清廷對曾國藩的任用經常是用你辦事,不給高位實權。苦惱的曾國藩急需朝中重臣為自己撐腰說話,以消除清廷的疑慮。
忽一日,曾國藩在軍中得到胡林翼轉來的肅順的密函,得知這位精明幹練的顧命大臣在西太後麵前推薦自己出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大喜過望,鹹豐帝剛去世,太子年幼,顧命大臣雖說有數人之多,但實際上是肅順獨攬權柄,有他為自己說話,再好不過了。
曾國藩提筆想給肅順寫封信表示感謝。但寫了幾句,他就停下了。他知道肅順為人剛愎自用,很有些目空一切的味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才氣也有脾氣。他又想起西太後,這個女人現在雖沒有什麼動靜,但絕非常人,以他多年的閱人經驗來看,西太後心誌極高,且權力欲極強,又極富心機。肅順這種專權的做法能維持多久呢?西太後會和肅順合得來嗎?
思前想後,曾國藩沒有寫這封信。
後來,肅順被西太後抄家問斬。在眾多官員討好肅順的信件中,獨無曾國藩的隻言片語。
與人交往應該是一項十分嚴格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對待,絕不可輕率。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思想、興趣、愛好、品質和行為。看他是否值得結交。如此看來,曾國藩是深諳交友之道的人。
生活中充斥著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所以,不能不提防著別人,尤其是交朋友方麵。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就是要告訴人們:你不能完全了解一個人。所以,也就無法知道別人是不是在算計你。基於此,你就需要在日常生活與人交往時提防一下,小心謹慎一點為好,一定要知人知麵更知心。
人情有不美之處。因此,為人處世不可全拋一片心,否則遇人不賢,極易被人利用。一旦被人利用,後悔也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