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2 / 3)

不同的季節穿著不同的衣服,穿著不合時宜的衣服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遭人笑話,甚至會影響個人的身體健康。

(一)四季穿衣之宜

1.著裝色彩宜隨季節變化

(1)春季服裝宜以明亮、豔麗的色彩為主要基調。春季陽光和煦,鮮花盛開,在這樣的季節裏的著裝,一方麵宜選擇粉紅、黃、淺藍、淺綠和淺紫等色彩,使人更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另一方麵鮮豔亮麗的顏色,也給人們帶來一種勃發向上的生機。

(2)夏季服裝宜以寧靜的冷色為主要基調。夏季大自然的色彩變得濃豔,日照強烈,氣候炎熱,因此在這樣的季節裏著裝,宜選擇反光較強,給人以涼爽的白色,鮮豔的藍色,明亮的綠、淺粉、黃等色彩。特別是綠色,象征著勃勃生機,它是介於黃色和藍色之間的中間色,給人以清新、恬靜、涼爽、嫩稚、和平的感覺,能消除疲勞,保護視力,用在服裝上顯得新鮮、充實、有生氣。這些色彩與典型的夏季生活方式最為協調。

(3)秋季服裝宜以較深、較低沉的色彩為主要基調。秋季為收獲的季節,服裝顏色更適宜選擇中等明亮的溫和色,如褐、紅褐、金色和深綠等色彩。特別是黃色,象征光明、富麗,給人以高貴、堂皇、快樂、溫和之感,使人情緒穩定。這些色彩與漸冷的氣候和樹葉色彩更合拍。

(4)冬季服裝宜以吸光強的深色、溫暖的暖色為主要基調。冬季氣候寒冷,自然界色彩趨於單調,我國人民的新年和春節也正在此季,因此冬季為幸福、快樂日子的開始,服裝顏色選擇吸光強的深色調和令人感到溫暖的暖色調更相宜,如黑、藏青、紅、紫紅等。

2.春季著裝要注意保暖

中醫學認為,春日養生,重在保暖。因此,為適應氣候變化,在穿衣方麵,古人總結概括出春捂秋凍的保健諺語。

所謂春捂秋凍的著衣原則,也就是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冠,其意深遠,含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它告誡人們:漫長寒冷的冬天已過去了,冰消雪融的春天接踵而至。春日應注意禦寒保暖,遇冷不可強忍,務必及時添衣;遇熱不可急脫衣服,寧可捂一下,以免著涼染病。正如《壽親養老新書》所說: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傳統中醫學還強調春來不可背寒,所以,背部保暖,還是應當多加注意才好。

3.春季宜早晚增衣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王安石的這首詩是對春天氣候特點的最好寫照。春季,為我國氣候中冷暖交替、氣候多變的季節。如今天是春風蕩漾,明天則會寒風襲人;白天是氣候宜人,早晚卻寒冷異常。所以,從保健養生的角度講,春天的穿衣有其特殊性,宜早晚增衣,中午減衣。衣著的實用性表現為,保暖禦寒,增減隨意,美觀得體,鬆緊適宜。

4.夏季宜穿紅衣服

夏季,天氣炎熱,在服裝方麵,宜選擇穿紅色衣服,有利於保護皮膚。這是因為:一方麵紅色富有激情,能給人熱烈、興奮、激動、希望、健康的感覺,有促進血液循環和增進食欲的作用:另一方麵在大氣中的臭氧每減少1%,照射到地麵的紫外線就要增加2%,而皮膚癌的發生率則增加4%左右。在陽光下,穿紅色的衣裙,能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

據專家的研究,紫外線是在位於太陽七色光譜中,最遠離紅色光譜、波長最短的射線,它易被波長最長的紅色可見光接納吸收。因此,穿紅色衣服,可以吸收、過濾掉更多的太陽紫外線。從而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

5.夏天宜穿什麼內衣

夏季,氣候炎熱,空氣濕度大,人體主要依靠大量出汗來散發體內的熱量,而大量出汗,大部分汗來不及蒸發而溢流在皮膚表麵,其中多半又被貼身內衣所吸附。因此,夏季對內衣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夏季,製作內衣最理想的材料有麻、絲、棉織品,它們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排濕性、散熱性。而滌綸、化纖內衣的透氣性、吸濕性就比較差,稍有出汗,內衣便發黏,熱量不易散發,產生悶熱、潮濕的內環境。隨著濕度的增加,局部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使汗液中的尿素分解產生氨,發出難聞的汗臭昧;微生物的產物,也會使皮膚受到異常刺激,易誘發痱子及皮炎。

夏季,挑選內衣宜選擇顏色較淺的或白色的。過敏體質者,應注意避免紫紅色或藍色內衣,防止引起病態反應,加重病情的發展。

6.夏天宜穿短褲

夏日炎炎,身穿短褲,不但涼爽、愜意,而且兩腿能有機會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之中,進行身體局部的日光浴和空氣浴的鍛煉,可促進人體的健康。夏天穿短褲,有如下三大好處。

(1)夏天穿短褲,兩腿的皮膚經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逐漸變為健康的褐黑色。既能保護深部組織免受過熱的刺激,又能增強皮膚的防禦能力,防止某些皮膚病的發生。

(2)夏天穿短褲,腿部多曬太陽,日光中的紫外線,可以使皮膚中的膽固醇類物質轉變為維生素D。這種物質,具有促進人體發育和防止佝僂病的作用。

(3)夏天穿短褲,兩腿經常接觸冷空氣,使得人體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更加協調,加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以防止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7.秋季穿衣二宜

(1)秋季穿內衣褲宜講科學。這是因為:秋季的內衣褲要求麵料柔軟、滑潤,如絲綢、不過漿水的軟胎棉布。男士內衣要緊中有鬆、狹中有寬,袖子上下宜鬆,內褲要鬆緊適中:女士的內衣要上緊、中鬆、下緊,衣服袖子要緊、中鬆,內褲宜緊。

(2)宜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這是因為:立秋之後,晝夜之間的溫差較大,起居宜堅持早臥早起,早臥以避風寒,早起以從清爽,衣服以適當增減為原則,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從保健的角度講,人體注意保暖了,能進一步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一是可以避免燥氣傷人,二是避免患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

8.秋冬季節宜選擇哪些衣料

(1)宜選擇精紡呢絨。精紡呢絨,有薄花呢、中厚花呢、厚花呢三類。一是薄花呢具有透氣性較好、花紋清晰、手感潤滑,色澤以中、淺色為主等特點;二是中厚花呢較薄花呢色澤較深,適於做男女秋冬服裝;三是厚花呢厚而有彈性,呢麵光澤柔和、外觀樸素大方,適宜做冬季外衣。所以,宜選擇精紡呢絨。

(2)宜選擇粗紡呢絨。粗紡呢絨有麥爾登、製服呢、大眾呢等種類。從質量上講,以麥爾登為最好。從特點上講,一是麥爾登其質地緊密耐磨,富有彈性;二是製服呢呢麵比較豐滿,不露底紋,手感挺實,富有彈性;三是大眾呢呢麵細致質地緊密。這三種呢絨品,均適宜製作秋冬季服裝。

(3)宜選擇滌綸針織布。滌綸針織布具有牢固、有彈性、手感好、抗皺免燙、易洗快幹等特點,是一種比較經濟實惠的秋季衣料。

(4)宜選擇中長纖維布。中長纖維布既可以製作上裝,又可製作褲子及外套,具有不縮不皺、免燙易洗等特點,為男女老少適宜的秋冬季衣料。

9.冬季內衣宜講究保暖舒適

冬季服裝,以防寒防凍為主,保暖性是第一位的。在冬天選用內衣時,主要宜從兩方麵考慮:一是要保暖,二是要舒適。

一方麵為了防寒防凍,內衣的選擇必須符合保暖的要求。行家指出,不同質料的衣服,有著不同的吸濕性、排熱性和對人體不同的糾纏性。太瘦小的衣服穿在身上,會給人壓迫、窒息的感覺,影響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相反,過於肥大的衣服,有空曠、漏風之弊,這兩種情況都談不上保暖。最理想的是貼身的內衣,人體與衣服之間有一薄層靜止空氣,能夠有效地阻止人體熱量的散失,很好地起到保暖作用。在布料內衣中,棉布要比化纖更適合冬季穿用。另一方麵內衣的選擇,必須符合舒適的要求。一是為了適應人體進行各種活動的需要,既不能太緊太瘦,使人抬肩、伸腿受到約束,易於疲勞,甚至擦傷,又不能太肥、太大,影響美觀和保暖;二是選擇質地薄、輕、柔軟的內衣。如果質地厚、重量大、彈性小,穿在身上便會有壓迫感、鉗製感,因而就談不上舒適了。所以,冬季內衣宜講究保暖舒適。

10.老年人冬天宜穿什麼衣服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氣候冷暖變化,調節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漸差。所以,冬季穿著服裝宜以保暖為主,減少透氣,才有利於身體健康。

在穿衣原則上,則以輕、軟、暖,稍寬大的為好,褲子宜用鬆緊帶做內褲腰帶,穿脫都比較方便,不宜緊裹身體;外衣宜選擇保暖較好的羊毛和羽絨製品;服裝的衣領、袖口,呈封閉型結構,可減少透氣性,增加保暖性,使老人不易患上感冒和防止舊病複發,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康。

11.冬季穿羽絨服宜防羽絨過敏

冬季氣候寒冷,很多人穿上輕暖美觀的羽絨服,以抵禦嚴寒。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穿羽絨服宜防羽絨過敏。

羽絨製品中的細小纖維,與人體皮膚接觸或者被吸入呼吸道後,可作為一種過敏性抗原,使人體產生抗原抗體反應,釋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使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的滲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血清蛋白滲出或大量進入皮下組織,從而產生紅腫、皮疹、風團、瘙癢等反應。如果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加,就會使羽絨過敏者出現胸悶、氣喘、鼻咽發癢、流清涕、眼瞼癢等症狀。若發生在消化道,可引起腹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腹瀉等。

(二)四季穿衣之忌

1.春季著衣忌過分薄透

每到立春,從日曆上講,春天來了,花也開了,外出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值得提醒旅遊族的是:早春出遊穿衣莫薄、透、露。

早春的溫暖之後,往往又繼續變寒冷。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體能通過自身的熱量調節係統,使之在氣溫17℃~30℃的環境中,維持正常的體溫。在旅遊途中,對於氣溫的變化,從思想上重視,從衣物上做好準備。如果氣溫低於17℃,就需要穿上適當的衣服,才能適應環境。否則,就會患感冒、風濕、凍瘡、手足皸裂等疾病。寒冷,一方麵會降低人體的抵抗力,損害免疫係統的功能;另一方麵還會招致其他一些更為嚴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