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塞北卷 第四章 初戰(1 / 3)

平定塞北卷 第四章 初戰

雁門關,中國北方邊陲重鎮,擔負著護衛中原、驅逐韃虜的千鈞重擔!華夏帝國立國後,重新修葺了原本在數十年延綿戰火中多有毀損的城池。現雁門關城池高達六丈三尺(約合十四米七),寬二丈四尺(約合五米六),周長十四裏,全部用從太行山脈中采集而來的堅固青條石築成,而非一般內地城池所用的築土為城,端得是固若金湯、牢不可破。經過重新修葺一新後,雁門雄關再立於北方邊陲,如同一堵鐵牆一般死死地抵住了草原精騎南下的道路!

但是時,雁門關的情況可不太妙:經過了長達二十多天的與鮮卑及鐵弗匈奴兵的激烈交戰,堅固的城池也不禁有多有損毀,更有多處牆體裂開了無數條明顯的裂隙,猶若一隻隻張著大嘴獰笑的虎口一般觸目驚心!城牆上四散著的各種護城器械殘骸以及散滿四處的紫褐色血跡也映襯了連日來激戰的殘酷與血腥!

經過了與善於守城的大漢民族長達數百年的戰爭後,草原精騎們現在也學會了用漢人的一套攻城方式去攻打漢人自己的城池!什麼衝車、拋石機、雲梯……鮮卑兵和匈奴兵是學得有模有樣,並且從雁門城池的破損程度來看,草原蠻夷們學得還是挺成功的!

看著雁門城池曆經烽火、搖搖欲墜的慘樣,年僅二十餘歲的郭淮不禁皺起了眉頭,顯得十分的焦急。原本曆史上身為曹魏名將的他現在麵色蒼白、眼窩深陷、胡子也拖拉得老長,顯然是已經十分疲憊、多日未下火線了。郭淮身上原本黑亮威武的甲胄更是被鮮血染成了紫褐色、散發出一股濃重的血腥氣,再加上其右肩和左臂上兩處用白布包紮的嚴嚴實實的傷口,同樣也顯示著郭淮這員大將身先士卒、為國血戰的忠義與武勇!

郭淮扶著城牆,歎了一口氣,看著再一次敗退下去的鮮卑兵消失在夕陽的餘暉裏,心中卻沒有一絲的喜悅,心道:“現在一萬兵力折損過半,箭矢、擂石等守城物資也消耗得七七八八,照這樣情形下去,雁門關恐怕撐不了幾天了!陛下的援軍要再不來,我郭淮恐怕就真的要為國盡忠了!”

忽然,郭淮聽見了身邊有傷兵痛苦呻吟的聲音,循聲望去,是一員在適才的激戰中被敵兵斬斷了左臂的一名小卒,一名軍醫正在為其緊急止血救治!郭淮雖然這些日看的血腥場麵多了,卻仍然感到心底深處猛的一顫!忽地,郭淮狠狠地捶了一下城牆,咬牙道:“******的,老子怕什麼,大不了馬革裹屍還了!隻要老子還有一口氣在,你們這群鮮卑蠻子休想踏進我華夏半步!”

******

且不說郭淮在這裏憂愁滿腹,準備死守城池、城破便成仁時,鮮卑大軍們同樣日子也不好過!

雁門關外東北角十數裏外,呼沱河正氣勢洶洶地的從此流過,在雁門城南拐了一個彎便向中山國方向流去!原本寂靜的呼沱河兩岸現在早已不再安寧,整個河岸邊到處都是林立的軍帳和帶甲的士兵。和羌兵一樣,鮮卑和匈奴兵都素以遊牧為生,並不習慣駐紮在城池之中,依山傍水、結帳而居才是他們最喜歡的立寨形式!

於是,一時間,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由篷帳如點點白雲般的密布在河岸周圍。少數民族的帳篷也都差不多,同羌人等一樣都是圓弧形的頂子,圓柱形的腰身,結實而耐用、保暖而祛寒!但在這數以萬計的帳篷中間,有一頂由篷那是與眾不同,分外的引人注目:此帳直徑最少在十丈開外,足可容下百人同時議事;帳身全部都由雪白的羊毛皮氈做成,顯得聖潔而高貴;帳頂上有一個尖尖的圓錐形金頂,在日光下金光閃閃、引人入勝;金頂之上則是一匹帶著雙翅的金色飛馬,這是鮮卑人的神靈‘飛馬’;粗粗的帳門門柱也竟然是金光閃閃的包著一層貴重的金皮,足見此帳主人的奢侈與尊崇!是何人能夠用得起這種規格的帳篷?不錯正是西部鮮卑大人步餘根,這頂金頂飛馬帳便是步餘根統帥十餘萬大軍的帥帳!

金頂大帳內的帳壁上到處都掛滿了名貴的絲綢、金銀的飾物,甚至令人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幾幅漢人所畫的侍女圖位列其中,真是有點讓人匪夷所思!營帳的正中,現在正有一群胡人端坐其中議事,眾胡人的中心位置則是一隻金色的胡床,胡床底上有一個彪壯的胡人正端坐其中:此人頭頂光亮,周邊的頭發早已遞去,隻留發頂中心位置之一撮,並垂辮於後,顯得威猛而彪悍;其身高八尺有半,身穿皮甲,體魄雄壯,古銅麵色、鷹眉厲目,雖是斜坐在胡床之上卻也是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猶若一隻隨時可能暴起的猛虎般讓人膽戰心顫;但是卻又有些奇怪的是,這胡人渾身上下竟帶有一絲儒雅的氣息,這讓其在一眾胡人中顯得更加突兀。應該猜出來了,這正是西部鮮卑‘大人’步餘根!(鮮卑的社會形式為可汗統領全族,大人統領一部,豪帥統領一邑,小帥統領一落!步餘根是河西鮮卑之首,所以尊號為‘大人’!)

鮮卑一族與匈奴等族不同,鮮卑一族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各民族中對漢文化最為向往,最為渴望的草原民族!所以在原史中‘五胡亂華’時期裏,鮮卑入主中原,統一北方以後,漢化十分的積極、十分的徹底:改漢姓、說漢文、習漢俗、通漢婚!於是不過百餘年,鮮卑民族便消失殆盡,全族二百餘萬口通通融入了漢人之中,與漢人無異!甚至有些人漢文學休養極高,比漢人還漢人!而這步餘根大人同一般鮮卑人一樣對先進的漢文化十分向往,甚至更要癡迷,平日裏學得一口好漢話,甚至讀了不少漢人的書籍,在其彪悍、勇猛的天性裏竟然被滲透力極強的漢文化澆鑄出一些儒雅來,不免令人有些驚異。不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步餘根的帥帳之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中原的絲綢、飾物、甚至漢人侍女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