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塞北卷 第十六章 定邊
三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圓四千裏。有三國,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
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谘離牟盧國、素謂幹國、古爰國、莫盧國、卑彌國、占離卑園、臣釁國、支侵國、狗盧國、卑離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卑離因、日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幹馬國、楚離國,計五十餘國。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有兵三萬。其王韓忿治日華國,其官有魏率善、邑君、歸義侯、中即將、都尉、伯長。
弁韓、辰韓在馬韓以東,各有十二國,又有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其次有險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
辰韓有已柢國、不斯國、勤耆國、難彌離凍國、冉奚國、軍彌國弁軍彌國、如湛國、戶路國、州鮮國、馬延國、斯盧國、優由園。辰國附屬於馬韓,辰王常為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不得自立為王。現辰王為悅,有兵萬餘。
弁韓亦有十二國,為弁辰接塗國、弁辰甘路國、弁辰半路國、弁辰樂奴園、弁辰彌離彌彌凍國、弁辰古資彌凍國、弁辰古淳是國、弁辰彌烏邪馬國、弁辰狗邪國,弁辰走漕馬國、弁辰安邪國、弁辰瀆盧國。現弁韓王為葛,有兵萬餘。
弁韓、辰韓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
三韓之地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嫁娶禮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飛揚。國出鐵,韓、倭皆從取之。諸市買賣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又以供給二郡。民俗喜歌舞飲酒。有瑟,其形似築,彈之亦有音曲。兒生,便以石厭其頭,欲其褊。今辰韓人皆褊頭。男女近倭,亦文身。喜步戰,兵仗與馬韓同。其俗,行者相逢,皆停讓路。
周瑜和眾將在帥艦上看著三韓各國的資料和地圖,忍不住地呻吟了一聲,三韓區區華夏一郡之地,竟有大小諸國八十餘,而且國名極為古怪,作戰之時恐怕多有不便啊。隻是沒奈何,要改也得等到打完了再改吧。
周瑜皺著眉頭道:“諸公,三國地名頗為古怪,但基本上一國便是一地,倒也不是什麼太過麻煩。由於三國兵力本少,戰力又弱,為趕在雨季之前結束征戰,瑜決定兵分三路,分攻三國,不知諸公可有異議?”丁奉等三將看了看,倒也沒有什麼異議。
周瑜於是點點頭,點將道:“丁將軍,我令你率兵二萬直趨馬韓國,從速盧不斯國登陸(今韓國仁川附近)先陷其國都月華(今韓國漢城附近),再分路平剿各屬國!”“得令!”
“陳將軍,我令你領一萬兵馬進攻弁韓國,從弁辰接塗國(今韓國鎮海港)上岸,直趨其國都弁辰樂奴園(今韓國晉州附近)!”“得令!”
“董將軍,我令你領一萬兵馬進攻辰韓國,從優留園國(今韓國釜山港附近)登陸,直趨其國都斯盧國(今韓國慶州附近)!”“得令!”
“瑜自率餘兵五千攻陷辰韓州鮮國(今韓國巨濟島)駐守,接應諸路兵馬!”
兵馬分拔已定,龐大的華夏水師艦隊當即一分為四,各趨目的地而去。
******
先說丁奉統水師主力二萬在漫漫海疆中航行了十數日,方才在向導的引導下抵達速盧不斯國海麵以西十餘裏處。
據向導所指,速盧不斯國人口隻有五千餘戶,有兵一千,其本都駐守在王宮附近,離港口約有十數裏。港口附近無兵駐守,隻有區區兩三個小碼頭和百餘艘漁船停泊!
丁奉聞言咧了咧嘴:一千守兵,一頓飯工夫就可解決!正要下令諸艦搶灘登陸時,向導確止住了丁奉道:“將軍不可!”丁奉有些奇怪道:“為何!”向導道:“此處港口海水極淺,絕不能通行大艦。如將軍這般上千石大艦其稍稍靠近港口必然擱淺,隻有在滿潮時大艦才能靠近!”“噢,原來這樣,那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向導點了點頭道:“港口附近有泥譚,為海潮衝涮而成,人馬行走困難,若不知曉道路的人很有可能陷入其中,所以請將軍通知部屬小心。還有前方的月尾小島扼守著入港的唯一通道,此處水流湍息,若無準備極易翻船,而一旦有船沉沒,就可能阻斷航道以致不能入港,請將軍千萬小心!”丁奉聞言嚇了一跳,這麼險隘的港口還真是少見。但卻不敢怠慢,立即通知了各艘大艦放下登陸小艇,讓小艇直接登岸,大艦則泊於海麵之上以作後援。(仁川港潮汐落差極大,而且航道極窄,現代軍艦體型龐大非漲潮時難以登陸,但古代軍艦體型一般較少,登陸小艇則更比漁船大不了多少,所以不用等待每次潮汐,便可遣小艇直接登陸!)
於是一時間,百餘艘華夏水師巨艦立即放下四五百艘小艇,載送頭批二千名先頭部隊登陸上岸。艇隊行至月尾小島附近航道時,水流果然如向導所言十分湍息,好在向導經驗豐富、眾水兵們也是久經波浪,均十分順利地行入航道,直抵港口之下。至此不讓麥克阿瑟專美於後的華夏水師仁川登陸戰役正式開始。
當華夏水師第一波二千餘人登上岸堤時,港口的上百艘漁船之上早已空空如也,便是岸上上百所房屋中也已經是空無一人,地上到處散落著丟棄的各種被褥、器皿和糧食,顯然這蠻荒之民們看見華夏大軍來到早就嚇得落荒而逃了。
先頭登陸的水師團長方虎登高用焰火發了個一切平安的訊號,讓丁奉放心。緊接著第一批登陸的水師陸戰部隊立即開始清理港口、平整道路,準備接應後續部隊大舉登岸!
由於仁川港(現在的小港規模很小,根本就沒有名稱,就直接稱為仁川吧)行道狹窄,艦隊停得較遠,來回又得小心翼翼,所以一萬水師登陸部隊從午後開始登陸起一直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直至次日黎明方才登陸完畢!
一萬陸戰部隊中:三千騎兵、五千步兵、二千輜重兵,都是華夏水師最驍勇善戰的水陸猛虎。雖然丁奉知道馬韓一國雖折了州胡島四五千兵馬,但最少應該還有兩萬餘兵力,人數仍遠超過漢軍。但漢軍人均戰力之強卻遠遠超過馬韓軍那些訓練低劣、裝備惡劣的烏合之眾,所以漢軍上下人人都是信心昂揚、誌在必勝。
次日中午,一萬大軍集結完畢後,立即從先頭部隊開辟的泥潭小道直趨速盧不斯國而去,不過半日即進抵速盧不斯國王都之下:一個看起來隻有千餘草廬的貧窮小鎮!
在向導的指引下,眾漢軍們如同潮水一般湧進了小鎮、氣勢洶洶的直奔速盧不斯王宮而來!漢軍們明白,作戰繳獲的一半財物歸已,所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都想得個戰功、發筆小財。於是,一路之上直衝得是雞飛狗跳、人喊馬嘶,嚇得那些馬韓草民魂不附體,四散奔逃。
終於,狂奔了幾分鍾後,無數漢軍將所謂的速盧不斯王宮團團圍住。丁奉縱馬上前,一看所謂的王宮不禁愕然:不過是隻有三進庭院的大院而已,在華夏帝國這隻不過是一個土財主的居所而已,而沒有想到在這裏已經是王宮的規格了!
丁奉揮了揮手道:“弟兄們,衝進去!敢抵抗者殺無赦!”首次對外征戰、激動得“嗷嗷”亂叫的漢軍們一腳踢開緊閉的宮門,殺將進去。便見院中早已經是狼籍一片、滿地丟棄著各種來不及帶走的財物、錢帛、糧食,顯然所謂的速盧不斯國王並沒有與規模龐大的不明敵軍奮勇一戰的勇氣,早就丟棄了他的臣民逃之夭夭了!
丁奉有點沮喪:第一戰就這樣虎頭蛇尾了,連一個敵兵都沒有看到!無可奈何之下,丁奉重申了不許擄掠民財、和馬韓之民和平相處的軍令後,軍兵們開始在速盧不斯王宮附近紮營。原本被漢軍們鬼子入境般的瘋狂舉動嚇得四散奔逃的馬韓之民們見漢軍並不擄掠、殺人,又慢慢的逃了回來。
漢軍中有專門的心理戰部隊,早就開始在附近張貼漢軍安民榜文了。當然,把導致漢軍出兵入侵的責任全強加給了逆賊公孫康和馬韓王韓忿的頭上。馬韓之民久於中國交往,不少人是秦漢之民後裔,所以懂得漢文者也有不少,看了榜文之後,這才知道這支如狼似虎般來襲的軍隊並非海匪,而是****水師!
當時,馬韓各國更多的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原始邦聯製國家,各國的一般事務還是由自己管理的,馬韓王韓忿也很難插手,其國王的權力最多也不過是讓各國進貢些財物以及上交些兵丁而已,所以三韓諸國並沒有很強的國家觀念。此時見****要接掌三韓諸國,不少人真是喜得手舞足蹈、眉開眼笑,仿佛自己已經脫離了蠻夷之民的身份、變成了富裕高貴的****之民!
隻可惜一些趁機向漢軍們大獻殷勤的馬韓人隻得到了漢軍們不冷不熱的回應,畢竟中國數千年來****上國的優越感不是說著玩的。何況一般來說軍隊是不能插手地方事務的,後麵還有華夏商業公司在身後隨時接收呢!犯了軍規那可是要殺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