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廣場協議(3 / 3)

今年三十七歲的威廉?李原來是杜邦財團下屬一家公司的副總裁,經驗豐富。隻不過威廉?李因為杜邦財團對有許多任職情況有種族歧視的成分,看到東方集團是華人資的成分才答應的。

準備好一切之後,東方還是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的到來。

終於他聽到了屬於他的好消息。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Lawson)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幹預外彙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PlazaAccord)。協議中規定日元與馬克應大幅升值以挽回被過分高估的美元價格。

所謂的“廣場協議”就是希望各國通過拋售日元,已達到拯救美元的目的。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占當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於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彙市場進行口頭幹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彙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例如,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裏去,到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PaulA.Volcker)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為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結果是美國出現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間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飆升,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彙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彙率超過了布雷頓森體係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快速擴大,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曆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

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占領美國!”

美國許多製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紛紛遊說美國政府,強烈要求當時的裏根政府幹預外彙市場,讓美元貶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製造業。更有許多經濟學家也加入了遊說政府改變強勢美元立場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