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密切關係,認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常常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作為人類生理活動之一的房事生活,當然亦與自然界的時令、季節變化相關。古代養生學家對房事生活的時間、季節等頗有研究,強調“交合有時”。掌握這種養生方法,對保健防病和優生優育均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所謂房事最佳時機,是指選擇男女雙方感情融洽、精力充沛,並且雙方恰需交合的時間行房。把握最佳時機有利於房事生活的和諧歡愉及雙方的身心健康。
1.必要的事前準備
夫妻雙方心情舒暢、情投意合、欲念萌動是房事和諧的先決條件,尚需雙方必要的事前親吻、愛撫和觸摸,為達到最佳時機創造條件,從而使雙方產生迫切的入房要求,共同達到最佳境界。
2.精力充沛之時
夫妻欲行房事,應選擇雙方精力最充沛時進行。因為充沛的精力、旺盛的體力,是房事美滿的基礎。中醫認為,夜半子時陽氣升發之際,是合房的最佳時機。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一概子時行房,因為此時容易耽誤睡眠。故就應該以臨睡前而精力充沛時較佳,一方麵臨睡前雙方能有共同的心理思想準備,一方麵事後都能得到充分休息,使消耗的體力得以恢複。但切勿過度疲勞行房。
3.欲情波動之機
“男女情動”是為“神交”,即是房事交合的最佳時機。掌握情欲波動之機,因勢入房,能使房事更加美滿和諧。今人研究表明,女性性欲衝動亦有一定的規律變化,大約在月經或排卵期前後性欲旺盛,合房的欲望最強烈。應該指出,完美的房事生活不應忽視事後的溫存。尤其是丈夫切不可達到性滿足後獨自睡去,對妻子的事後愛撫、親吻是十分必要的。這對於加深夫妻感情,提高房事質量,促進房事和諧均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七、房事生活的“七損八益”
《天下至道談》中所提到的“七損”,是指“一曰閉,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弗(勿),五曰煩,六曰絕,七曰費。”所謂七損:一是精道閉塞,二是精氣早泄,三是精氣短竭,四是陽痿不舉,五是心煩意亂,六是陷入絕境,七是急速圖快徒然耗費精力。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七損主要是指的房事交合中對人體有害的七種做法,即:在兩性交接時動作粗暴,魯莽而發生疼痛,導致五髒生病,這是“閉”(內閉);交合時虛汗淋漓,精氣走泄,叫“泄”(外泄);房事沒有節製,縱欲無度,氣血耗竭,叫做“竭”;而“弗”是指雖然有強烈的性欲衝動,卻因陽痿不舉而不能進行;交合時心中煩亂不安,為“煩”;一方無性欲要求而對方強行交合,這時雙方特別是對女方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猶如陷入絕境,故而叫做“絕”;當交合時過於急速,既不愉悅情致,於身又沒有補益,徒然浪費精力,這叫“費”。古人用非常形象的語言說出了在房室養生中於身心有害的七種做法,若犯有上述七損之情況,則往往事與願違,適得其反,且招致疾病,這樣的解釋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有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參考價值。
“八益”,是指:“一曰治氣,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時,四曰畜氣,五曰和沫,六曰竊氣,七曰寺(待)贏,八曰定頃(傾)。”八益的具體做法。即:一是調治精氣,二為致其津液,三是掌握適宜的交接時機,四是蓄養精氣,五是調和陰液,六是聚積精氣,七是保持盈滿,八是防止陽痿。
性生活有愉悅情致,增強夫妻感情的作用。“七損八益”是古人在交合時遵循的法則,在性生活過程中我們也要善於利用“七損八益”的方法來調攝性生活。對房室之事應有一種嚴肅性,使生活服從於養生保健這個重要原則,並通過房事來達到補益身體,延年益壽的目的。“七損八益”是古人在房室養生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各種性保健措施和性禁忌經驗。最早提出“七損八益”理論的是古代醫書《天下至道談》。“七損八益”在綜合性心理保健、性生理保健、性行為規範、氣功導引等多方麵知識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房室養生方法。古代房事養生學家認為,在房事生活中,有八種做法能補益人的精氣,有七種做法能損傷人的精氣,如果不能運用八種補益精氣的方法,避免七種損傷精氣的方法,那麼人到了40歲性功能就會減半,50歲生活起居能力就明顯衰弱。如避免七損,采用八益來補益精氣,救治疾病能使老年人恢複健壯,壯年人不致衰老。
八、房事的禁忌
1.切莫“醉以入房”
酒後興奮,不能自持,常常會做出荒唐之事,醉酒行房就是對身體危害較嚴重的一種。而有些青年人對此不以為然,應對他們明之以害,曉之以理,使其刻記在心,力求戒之。醉酒入房不但耗竭真精,而且損傷內髒,危害極大。酒,性烈,大熱,容易引起陽氣妄動,性欲旺盛。特別是大醉之後,陽氣失去控製,六神無主,此時行房,動作粗暴,不但會使陰精濫泄,還會引起性器官損傷。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人體神經係統對其極為敏感。酒精進入體內,很快就使性器官充血、興奮,失去自控能力,特別是男子大量飲酒,常常會采取傷害他人的失禮或違法行為,使女子感到恐懼、害怕。此時行房,不但傷害他人,導致性欲低下,還極大可能地影響孕育。若此時育子,有可能生出低智弱能的後代。女子飲酒,還會使自己的性欲逐漸淡漠和男性化。古人雲:酒“非唯亂性,亦且亂精”,是有科學依據的。唐代李白、近代陶淵明等名人飲酒成癖,而後代多為愚鈍之輩即為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