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老板這樣做,表麵看使自己成為受譴責的對象,實質上卻使問題解決起來容易一些。當問題發生時,尋找解決方法,而不是找替罪羊。
◎商鞅守諾
《商君書》記載,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製定了新的法律。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夠堅決執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門口樹了一根大木頭,對圍觀者說:“誰要能將這跟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他50兩銀子。”大多數人都不相信有這等好事,恐怕商鞅的許諾不能兌現。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時,有一個人卻扛起木頭,從南門一直走到北門,商鞅當場兌現,賞給他50兩銀子。這樣一來,人們都相信商鞅說的話是算數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時候人們就遵守了。
大道理:領導者的成功和團隊基層工作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所以不能輕視自己對下屬的許諾。要麼堅決不許諾,許諾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後會帶來一些損失,否則,作為領導者失去的東西將會更多。
◎不要“嚇”我
《莊子》裏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惠施在魏國當相國,莊周跑去要與他會麵。惠施聽人說,莊周這次來魏國的目的,是想取他相國之位而代之,所以十分緊張,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但還沒抓到莊周。
惠施坐立不安而又無可奈何之時,莊周卻自己找上門來了,還對他講了一個故事:
“南方有一種鳥,從南海出發,飛到了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棲身,不是仙果它不會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會喝。貓頭鷹弄到了一隻死了好幾天、身體都腐朽了的老鼠,正巧該鳥飛過,貓頭鷹抬頭看見了,以為這隻鳥想吃它的老鼠,於是發出驚叫:‘嚇。'現在,你難道也要用魏國來‘嚇'我嗎?”
大道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不是要處心積慮地去壓製你的屬下,而是要想方設法,讓這些比你更優秀的人為你效忠。能把別人優點變成自己優點的人,一定能成為無往不勝的老大。
◎齊景公射箭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後,一直沒有人當麵指責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後,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枝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靶的中心,文武百官都高聲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
事後,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他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麼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大道理:領導者喜歡怎麼做,下麵的人便也跟著怎麼做。如果你想做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一定要認清自己的惡習,然後堅決改掉它,不能讓這些惡習成為下屬模仿的對象。
◎小鞋匠的一堂課
瑞士的埃爾德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收銀機銷售公司。但在成立的最初幾年,公司曾陷入空前的財務危機之中。總裁查菲爾先生親自來到業務代表中間探訪。他深知業務代表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而保護這些資產的最好辦法,就是要激發他們的活力。
查菲爾對這些神情沮喪的業務代表們說:“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在散布一些小道消息,說我們公司出現了無法克服的財務危機;還盛傳謠言,說我們將削減業務代表,這些都不是事實。我今天來,就是召集各位,請大家如實地為自己辯護,誠實地說出自己的困惑。”
有位銷售代表說:“我的銷售成績下降,是因為我負責的那個區域正遭逢幹旱,大家的生意都受到影響,沒有人願意購買收銀機……”
話音未落,第二位業務代表就站了起來,他的理由甚至比第一位更消極,言詞中充滿了茫然和頹廢:“我感覺公司快要完蛋了,就像一座岌岌可危的大廈,我承認我正準備跳槽。”此時,業務代表中一半的人都坦陳自己確實在另謀出路。
查菲爾“騰”地跳到了椅子上,他激動地打斷了業務代表們的話,鎮定地說:“現在休會五分鍾,讓我來擦擦鞋子,但請大家仍各就其位,後麵將有精彩的內容。”
一分鍾後,公司門口那個每天替員工們擦鞋的小鞋匠被人叫來了。查菲爾毫無顧忌地把鞋子伸了過去,並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小鞋匠聊了起來。
“你幾歲了?在我們公司門口,擦鞋有多久了?”查菲爾問他。
“我9歲,來這6個月了。”小男孩兒回答。
“很好。你擦鞋一次賺多少錢?”
“擦一次5分錢。”男孩兒回答,“但有的時候,我會得到一些小費。”
“在你來之前是誰在這裏擦鞋?他為什麼離開?”
“是一位叫比爾斯的男孩兒,他已經17歲了。我聽說,他覺得擦鞋無法維持生活而離開了。”
“那你擦鞋一次隻賺5分錢,有辦法維持生活嗎?”業務代表們都驚異地聽著男孩兒下麵的回答。
“可以的,先生。我每個星期五給我媽媽10元錢,存5元到銀行,再留下2元做零花錢。我想我再幹一年,就可以用銀行裏的錢買輛腳踏車了,但媽媽並不知道這件事,我要給她一個驚喜。”小男孩兒一邊賣力地擦著鞋子,一邊微笑著回答。
看著油光鋥亮的皮鞋,查菲爾掏出5分錢給了小鞋匠,男孩兒高興地說:“謝謝您,先生。”
查菲爾又掏出1元小費遞給男孩兒,男孩兒麵露迷人的微笑,還是那樣歡快地說:“謝謝您,先生。”
查菲爾感慨地摸著男孩兒的頭,說:“小家夥兒,謝謝你,你給我們做了一次很好的演講。”接著,查菲爾轉向業務代表們說:“這位男孩兒現做的工作過去是由一個比他大8歲的男孩兒負責的。他們的工作相同,索取的費用相同,服務的對象也相同。”
“但是,”查菲爾激動地說,“兩個人的結局不一樣。這個小鞋匠內心充滿著生活的希望,當他工作時,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期待成功,所以成功也就走向他。而原來那個男孩兒性情非常冷漠,悲觀失望,情緒不穩定。而且,當顧客給他5分錢時,他也不會說聲‘謝謝’,因此,他的顧客也不會再給他小費,不願再看到他冷淡的臉……所以,他的生意越來越慘淡,當然無法賴以為生。”
這時,第一位演講過的業務代表頓悟了,他說:“我明白了,我們之所以銷售得不好,就是因為我們光接受了別人的困難,被對方的困難嚇倒了,而沒有在銷售收銀機的時候,用我們的快樂和勝利的信念感染對方並消除他的恐懼心理。其實,不管對方有多少困難,當你把自己的樂觀和自信帶給他時,他自然就會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