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語言問題——學會管住你的嘴(1 / 3)

◎宰相教子

有一個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辭勞苦地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於國君等。而宰相卻是早上離家去上朝,晚上回來看書。

愛兒心切的夫人終於忍不住說:

“你別隻顧你的公事和看書,你也該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兒子啊。”

這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

大道理:在一個組織裏,領袖當然是眾人的榜樣,你的言行舉止都看在眾人的眼裏,隻要懂得以身作則來影響下屬,管理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說話的學問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穴擔柴的人?雪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麵。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穴你的木柴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雪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走了。

大道理:怎樣說話,說怎樣的話,是大有學問的。管理者平時最好用簡單的語言、易懂的言詞來傳達訊息,對於說話的對象、時機要有所把握,有時過分的修飾反而達不到想要達到的目的。

◎批評的藝術

齊景公愛打獵養鷹,有一次仆人弄丟了一隻獵鷹,景公極為生氣,要殺了他。這時晏子請求等他公布完仆人的罪狀後再殺。景公同意了。晏子當麵責罵仆人說:“為大王養鷹卻養丟一隻,這是第一罪,你使大王為一隻鷹而殺人,是第二罪,殺了你使天下人知道大王重鷹輕人,是第三罪。大王,我說完了,你下令殺他吧。”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含蓄的批評,景公認識到自己重鳥輕人的錯誤行為,就放了仆人。

大道理:在批評時,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通過提供多角度、多內容的比較,使人反思領悟,從而自覺愉快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這才是最藝術的批評。

◎皇帝麵前請官

在《資治通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宋太祖在臣子張思先麵前說過大話:“因你這次為君為國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貢獻,我決意讓你官拜司徒。”

張思先左等右等總不見任命下來,可是又不好當麵質詢,因為這會讓皇帝麵子上不好看,也可能此事就吹了。左思右想,隻能幽默一下,來個皆大歡喜。

有一天,張思先故意騎了一匹奇瘦之馬從太祖麵前經過,並驚慌下馬向皇帝請安。皇帝問道:“你這匹馬為何如此之瘦,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張思先答:“一天三鬥。”太祖又問:“吃得這麼多,為何還如此之瘦?”張思先答:“我答應給它一天三鬥糧,可是我沒給它吃那麼多。”二人大笑不止。

太祖是個聰明人,馬上有所領悟。第二天,就下旨任命張思先為司徒長史。

大道理:身居高位之人,即使請你批評指教,他所真正要的還是讚美,這是人性所在。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你要含蓄、幽默,要讓人感悟,而非刺痛,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巧妙的批評

約翰·卡爾·柯立芝於1923年登上美國總統寶座。這位總統以少言寡語出名,常被人們稱作“沉默的卡爾”,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時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但工作中卻常粗心出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

這幾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能把公文處理得和你一樣漂亮。”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公文上很少出錯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就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發師給人刮胡子嗎?他要先給人塗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痛。”

大道理:在不改變藥效的情況下,給藥加點糖。有時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大大勝過嚴厲的批評。想靠強製讓人心悅誠服地改正不好的習慣,但不一定有用。

◎大錯與小錯

日本鬆下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以經營技藝高超,管理方法先進,被譽為“經營之神”。

後騰清一原是三洋電機公司的副董事長,後來投奔鬆下公司,在擔任廠長時,工廠失火燒掉了。後騰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為不被革職也要降級。不料鬆下接到報告後,隻對他說了四個字:

“好好幹吧!”

鬆下這樣做,並不是姑息部下的過錯。以往,即使隻是打電話的方法不當,後騰也會受到鬆下嚴厲的斥責。這種作風可以說是鬆下管人的秘訣。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有受到懲罰,後騰自然會心情愧疚,對鬆下也會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地工作來回報。

鬆下的這種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類的心理。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多半不在意,因此需要嚴加斥責,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錯誤時,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給予嚴厲的批評了。

大道理:注意小錯,以防止大錯的發生。當大錯發生時,已無法挽回損失,還不如收買人心為妙。

◎水龍頭在哪

主管對下屬說:“趕緊給我拿桶水來!”員工馬上遵照執行。

員工邊跑邊想:水龍頭在哪?水桶在哪?他終於想到不遠處食堂有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