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在波士頓念研究生的時候,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麼也看不見了。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他的心理輔導員盡量開導他,和他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信任關係,他將這位輔導員看成自己的良師益友。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他,他是位黑人。從此以後,這位老先生的偏見就完全消失了,因為他看不出別人是白人還是黑人。對他來講,就隻有好人和壞人之分,至於膚色,對他已毫無意義。
大道理:比起種族歧視,對我們危害更大的,是那些隱藏在冠冕堂皇之後的各種人力資源歧視。這些荒誕的光環,常常為我們所遵從。結果損失最大的,除了人才本身,沒有別的。
◎自我管理
一工廠根據生產經營的要求和輪換班次的需要,把全廠員工以15人一組分成16個小組,每組選出兩名組長,一名組長專抓生產線上問題,另一名組長負責培訓,召集討論會和作生產記錄。廠方隻製定總生產進度和要求,小組自行安排組內的人員工作。小組還有權決定組內招工和對組員獎懲。該廠實行“自我管理”後生產力激增,成本低於其他工廠。
大道理:充分相信員工,尊重員工,放手讓他們幹,比那種監管式的管理更有效。
◎船長心理學
當一艘船開始下沉時,幾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商人正在開會。“去告訴這些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裏去。”船長命令他的大副說。
幾分鍾後大副回來報告:“他們不往下跳。”
“你來接管這裏,我去看看我能做點什麼。”船長命令道。
一會兒船長回來說:“他們全部都跳下去了。”
“我運用心理學。我對英國人說,那是一項體育運動,於是他跳下去了。我對法國人說,那是很瀟灑的;對德國人說那是命令;對意大利人說,那不是被基督教所禁止的。”
“那您是怎麼讓美國人跳下去的呢?”
“我對他說,他是有保險的。”
大道理:對於不同環境和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對策,才能使人心甘情願地幹事情。
◎以何為寶
《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宋國一農夫在耕田時拾到一塊寶玉,呈送一位賢者子罕,請求賞光笑納,子罕拒受,並表示:“你以寶玉為寶,而我卻以不受非分之財為寶。”宋國父老鄉親很不理解子罕不愛財寶之舉,去問一位智者,智者答:“人各有誌,子罕需要的隻不過是與眾不同而已,拿麵餅與金錢讓小孩子選擇,他會選擇麵餅;如果你拿和氏璧與金銀讓俗人選擇,則俗人選金銀;如果你拿和氏璧與至理名言供賢人子罕選擇,則他會選擇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
大道理:人有千萬,價值觀各有不同。管理者首先就要看到員工價值觀的必然差異,然後再引導企業與員工的目標達到“同心”。
◎代理國王
《史記》記載了韓信與劉邦反目成仇的故事。
漢王劉邦稱帝第四年,韓信率大軍滅了齊國。隨後,韓信寫信給劉邦:“齊國人虛偽狡詐,屢生變故,反複無常;另外,齊楚接壤,若不立代王鎮守,齊國形勢難以控製。希望您讓我暫為代理,以防齊國後患。”
劉邦看信後大怒:“我被項羽困在滎陽,已危在旦夕,日夜盼你救我,如今不救反而自立代王,可恨!”
張良與陳平向劉邦諫言:“漢軍處於朝不保夕的不利地位,無力阻止韓信稱王,如韓信造反,則一發不可收拾,如今隻能順水推舟,同意他為齊國的代理國王。”
劉邦深悟其理,索性下令:“韓信乃大丈夫,平定諸侯,軍功卓著,要當國王就當正式的,何故立為代理!”於是劉邦順利征用韓信大軍討伐了項羽才解圍。
大道理:“代理”不到萬不得已,不用最好。因為,代理人如果心中無數,不僅不能激勵人,還可能得不到下屬的支持;萬一代理人很能幹,又可能會招致上司的妒忌而處境困難。
◎子賤放權
孔子的學生子賤有一次奉命擔任某地方的官吏。當他到任以後,卻時常彈琴自娛,不理政事,可是他所管轄的地方卻治理得井井有條,民興業旺。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從早忙到晚,也沒有把地方治好。於是他請教子賤:
“為什麼你能治理得這麼好?”
子賤回答說:
“你隻靠自己的力量去進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卻是借助別人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大道理:一個聰明的領導人,應該是子賤二世,能正確利用部屬的力量,發揮團隊協作精神。抓得少些,收獲就多了;可以管頭管腳,但不可以從頭管到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