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貝多芬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寫出了他的最偉大的樂曲。席勒為病魔困擾15年,而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寫成的。彌爾頓在雙目失明、貧病交迫的時候,寫下了他的名著。所以彭揚說:“為了要得到更多的幸福起見,我寧願祈禱更多的憂患到臨。”

一個大無畏的人,愈為環境所迫,反而愈加奮勇,不戰栗不逡巡,胸膛直挺,意誌堅定,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困境,嘲笑任何阻礙;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發,反而增強了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物——這真是世間最可敬佩、最可羨慕的一種人。

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大無畏的人往前進,也沒有什麼逆境可以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西方有句名言:“你想成功,上帝一定給予,但你需要付出代價來。”在中國,孟子也有一句警世恒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說的都是同一道理。

成功不等同於代價,但成功後麵一定會有代價。屈原因為被放逐而著《離騷》;司馬遷因受腐刑而作《史記》;杜甫一生窮困,連愛子都養不活,卻寫出許多不朽詩篇;蘇東坡仕途失意,懷才不遇,卻吟出了不少豪氣奔放的千古名句;痛感國破家亡,李後主填出不少感人肺腑的詩詞;痛失丈夫、痛悼國亡,李清照由此寫出了不少驚心動魄的千古絕句;曹雪芹煮字療饑,足不出戶,卻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名著《紅樓夢》。

拿破侖說得好:“在地獄中,人能創造天堂,在天堂中人能創造地獄。人隻有盡善盡美的發揮自己的能動性,才能在艱難困苦中屹立不倒。人是環境的主宰,是不可戰勝的。”

磨難和困境是成功的動力

人生有兩種境況:順境和困境。每一個人或許都能微笑地麵對順境,但是能夠做到微笑麵對困境的卻少之又少。你或許會說:什麼,麵對困境微笑。這可能嗎,困境如蛇蠍毒蟲般恐懼,哭恐怕都來不及呢。然而,越是有大成就、大作為的人,反而越是會坦然地麵對困境。他們的經曆告訴他們,磨難和困境才是幫助他們成功的動力。

巴爾紮克曾經這樣說道:困境是珍貴的賜予,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補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同時也是弱者的無底之淵。困境以其可怕的麵貌出現,可是當你永遠前進,勇於探索,揭開它的真麵目以後。你會發現美好的風景原來藏在其中。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衝它微笑,它也衝你微笑;你衝它發怒,把它擊碎。那麼你也隻會看到那個支離破碎的自己。而困境恰恰又是生活的一種形式。所以你也應該麵對困境微笑,這個微笑不是沒有意義的傻笑,而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一種自信。隻有敢於麵對生活,敢於麵對困境,才是命運的掌控者。

中國萬向集團總裁魯冠球,曾是世界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統計的中國內地富豪榜中排名第四的人。他是一個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更是一個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強者。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成就,這其間所遭遇的困境或許不是你我所能想象到的。但魯冠球並沒有被困難嚇倒,沒有因為困境的存在而止步不前。讓我們共同來看看這個人生的掌控者是如何微笑地走過困境的。

魯冠球15歲時便已輟學,當了一個打鐵的小學徒,經過3年的學徒生活,魯冠球對機械農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1969年他大膽接管了寧圍公社農機廠。事實上,當時的這個農機修配廠隻是一個隻有84平方米破廠房的爛攤子,經濟效益不好,眼看著就有支撐不下去的傾向。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以前生產的萬向節產品仍然大量積壓在庫房中。由於沒有銷路,廠子已經有半年不能按時給職工發工資了。麵對著剛接過手的難題,魯冠球沒有退縮。他積極地行動起來,仔細分析廠子的情況,對症下藥。另外,他總是麵帶笑容,不但給了自己鼓勵,也把整個廠子的氣氛帶動起來,人人都覺得這笑容就是代表這廠子是有救了。魯冠球組織30多名業務骨幹,兵分幾路,天南海北,到處探聽汽車萬向節的生產銷售情況,周旋於各地汽車零配件公司之間,為產品找到了銷路。後來,他又將一個鐵匠鋪向汽車零部件生產的方向轉變,一步一步地在困境中走出了光明。魯冠球曾說:“麵對挫折和失望,我曾經獨自徘徊在錢塘江畔。當時,看到那滾滾波濤,壓在胸口的苦悶和失望一下子煙消雲散。我對人生又充滿了激情和希望。我不相信命運總是對我如此無情。而我承受苦悶和失望的心態,就是在記不清多少次的苦悶和失望中煉成的!”

當所有的人為了他今天的顯赫成績而羨慕不已時,又有幾個人會想到,其實他也是從困境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在三十多年來的成長曆程中,他帶領著企業曆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在這些困境的摸索中,他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創造了中國的跨國集團公司。

困境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你隻有微笑地去接受它,打開它,弄明白它,你或許才能真正享受到上天的恩賜。很多人在遇到困境的時候,隻會垂頭喪氣,以至於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困境才是篩選人才的漏鬥,勇敢地接受它,克服它,你或許才能避免被篩去的危險。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一個不是擁有著強大的靈魂,敢於對生活微笑的人。

困境激發人的生存意識

陸遊曾寫道:“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也會遇到“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這時候悲觀的人便會自怨自艾,不采取任何行動,反而蜷在困境中等得失敗的判決;而樂觀的人即使遇到了無路可走的困境,依然不會被打到,他們有信心在這一團迷霧中找到他們人生的“又一村”。

1959年,美國人維瑞爾與妻子羅娜和六個孩子去沙漠遠足。他們沒有在人們經常往來的道路上行駛,而是鋌而走險,找到一條小路進行沙漠探險。不久他們迷路了,而他們的通訊設備又在此時出現了故障,以至於他們陷入了沒有支援的困境中。維瑞爾一家麵對這樣的困境,沒有失望地等死,他們積極地尋找求生的機會。

更不幸的是,維瑞爾在拐彎時撞到一塊有尖角的石頭,因此碰壞了水箱。水從水箱中白白地流走了,維瑞爾一家人不但陷入了無路可走的地步,而且沒有充足的飲用水,水箱裏僅有一點混有防凍劑的冷卻水。為了解渴,這點水也被他們一人一口喝完了。妻子羅娜沒有放棄求生的希望:她讓孩子們在汽車的陰影下休息,以保持體力;她與丈夫將兩條毯子裁成條狀,組成求救信號;還卸下倒車鏡準備借用陽光的反射向空中的飛機發出求救信號;將備用的輪胎浸透了油以便隨時點著作為求救的信號;將四個輪胎罩放在地上準備采集清晨的露水。白天她把丈夫和孩子們的嘴唇及皮膚上的水泡都塗上口紅,後來她發現沙漠表層下幾厘米處較陰涼,便將孩子們的身體埋在沙子裏,還將他們的臉部用東西蓋上。她還折斷近處的一棵樹枝,剝去樹皮吸樹液;由於中午氣溫過高,孩子們的臉上的皮都破了,夫妻倆就收集小便,用破布抹在孩子的臉上借以降溫;由於找不到水源,他們就將仙人掌切開在火上烤,吸水滴借以解渴。在這樣炎熱的絕境中堅持了三天。終於有搶救隊發現了他們的求救信號,把他們救了出來。八個人雖然曆經了生命的險惡,還是都安安全全地活了下來。沒有一個人放棄生命。

人的生存意誌是非常強烈的,在平時的環境中我們可以意識不到它的存在,然而當遇到困境的時候,它便能被激發出來。所以遇到困境時,我們不能失去希望,要冷靜下來分析境況,尋找機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如果說鳳凰涅磐後,才得以重生的機會,那麼當我們遇到困境時,也不要懼怕,讓苦難盡情地燃燒我們的生命吧,相信重生後的生命將更加多姿多彩。

這種強健的蜂被科學家稱為“非洲蜂”。科學家們對這種蜂充滿了好奇,因為根據生物學的理論,這種蜂體形肥胖臃腫且翅膀非常短小,在能夠飛行的物種當中,它們的飛行條件是最差的,甚至連雞、鴨都不如;用流體力學來分析,它們的身體和翅膀的比例根本不能夠起飛,即使把它們扔到天空去,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產生承載肥胖身體的浮力,會立刻掉下來摔死。

但是,事實證明,非洲蜂不僅能飛,而且是飛行隊伍裏最為強健、飛得最遠的物種之一。

哲學家們對此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非洲蜂天資低劣,但它們隻有學會長途飛行的本領,才能夠在氣候惡劣的非洲大草原活下去。簡單地說,非洲蜂若是不能飛行,它就隻有死路一條。

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非洲蜂給出了很好的回答。非洲蜂更讓我們相信,在一個執著頑強的生命裏,隻有壓力才能產生超強的能力。

現在社會由於變化快速、競爭激烈,因而工作環境也充滿高度壓力。由於壓力通常讓人感到不舒服,因而人們遇到壓力時,很容易就產生抗拒或者逃避的心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壓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剛換一個新的工作,對新的環境與工作內容不熟悉而感受到的壓力;考試前,因為擔心成績不佳,而感受到的壓力;業績目標無法達成、擔心實力不如對手、家人有問題無法解決、經濟狀況不佳等而產生的壓力。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下產生的壓力,其實都有一個相同的特質,就是當一個人碰到一件事而感覺到“我不會”、“我不熟悉”或是“我不確定”時,就會感受到壓力。

人們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就會恍然大悟:正是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才在不知不覺間形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

成功人士往往給自己定下很高的目標,然後在這個高期望的壓力下,提高自己高效做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