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長型
教師是先於學生“聞道”的人,即“學長”。確切地說,學生工作者與學生的差別就是學生工作者先行於他們將要走過的路,有著更豐富的閱曆和成熟的思想。他們的重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全麵發展起到引導作用。
學生工作者自身的學生經曆正是學生工作的基礎和資本。作為過來人,學生工作者以及學生工作者同齡人的經驗和教訓都是學生工作的“教材”,從中,學生工作者知道如何去引導學生,如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和思考,多渠道激發學生獨立學習的潛在能力和勇於進取的創新精神。教師要“教會學生學”,要“教人會做”,也要“教會做人”,而且,“教會做人”是尤其重要的內容。我們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思想,但還不夠健全,對社會的認識還很膚淺,總的來說還比較單純。在大學四年中,它們必將走過一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工作者的作用至關重要,其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廣泛的影響。可以說,每一屆學生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輔導員的影子,學生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就必須對學生的思想、生活各個方麵有深入的了解,這就需要學生工作者最大程度上成為學生的朋友。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更喜歡與老師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的朋友關係。做學生的工作,很重要的部分是做學生的心理工作,一個人要想了解他人的心理,除了要有較高的情商和敏銳的觀察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像朋友一樣去關心學生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這就要求學生工作者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學生工作的對象是一些已經初步具有完整人格和思想的青年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張,需要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家長式的教訓。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工作者隻有把學生當作朋友,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隻有體貼學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隻有深入到學生中去,才能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現狀,了解學生在想什麼,想幹什麼,才能做學生真正的朋友。
(四)管理者型
管理是同別人一道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在計劃、組織、領導和控製的職能和基本活動中。而管理者則是指揮別人的人。作為學生工作者,我們同樣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這裏,我們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我們管理的目標是維持學校的正常秩序並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作為從事學生工作的管理者,首先是製定計劃。學生工作者在各個階段都要根據學生工作的現狀、資源以及外部環境製定本階段學生工作計劃,包括黨團發展計劃、學風建設計劃等。在製定計劃的過程中,學生工作者可以全麵地分析學生所處的狀態(包括思想狀態、心理狀態、生活狀態等)、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等各方麵因素,以此來確定我們本階段的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從而達到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效果。其次是組織協調。由於學生工作者麵對的是成百上千的學生,憑借一兩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達到學生工作目標的。學生工作者必須建立學生參與並作為主力的學生工作隊伍。學生工作者的這支隊伍由年級組、黨支部組成,而年級組下麵又有班委會、團支部;黨支部下麵有黨小組,通過這樣一個組織結構,將年級、班級工作和黨團工作有效地展開。再次是實施領導。由於學生幹部本身也有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作為這支學生工作隊伍的領導者,適當的指揮、督促和激勵是必不可少的。隨著學生走向高年級,學生特別是學生幹部逐漸成熟,學生工作者在這方麵的工作可以逐漸減少。最後是運用控製。學生工作者製定了計劃,但計劃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取決於學生工作者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控製。比如,及時檢查學生工作的進度和效果,督促和指導學生幹部的工作,觀察年級的風氣,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等等。同時,計劃中設計的管理體係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和改進。
三、學生工作者的職責
對於學生工作者來說,其主要職責有下麵幾點。
(一)教育
高校學生工作者的工作對象是大學生,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提供教育。大學對學生的教育與小學、中學不同,它主要側重於對學生思想的引導、行為上的指導。作為學生工作者,應該以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幫助學生在成才的關鍵時刻樹立好人生觀、價值觀,完善自身素質,提高專業技能。思想引導的方式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方式恰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於具體方式,每位學生工作者可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有一點應該是共同的,就是應與學生保持經常性的交流,從思想上給學生以影響甚至震撼,使他們從主觀上產生強烈的追求進步、提高自身的願望,然而不應忽視的是尊重學生個人的意願。
通常學生工作者所要完成的教育有政治思想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協調能力的教育與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引導、身心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黨團知識教育、大學生活教育等。
(二)管理
一名學生工作者所麵對的工作對象少則一二百人,多則上千人。要把他們管理好,就要在橫向上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管理體係,縱向上培養出一支優秀的幹部梯隊。橫向的管理係統包括各種檔案的管理,如學生黨團檔案、特困生檔案、心理健康檔案,獎學金、榮譽稱號統計表,就業情況、畢業生登記表等檔案。縱向的幹部梯隊對於不同的學生工作者其組成情況不同。對輔導員來說,他的幹部梯隊由年級組、黨支部組成,而年級組下麵又有班委會、團支部;黨支部下麵有黨小組,有了這樣的小機構,年級工作、支部工作才可能有條不紊地開展,而這些都是輔導員一步步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實踐而達到的。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
1.學風建設工作。比如:開展學習經驗交流、學習互助活動等。
2.學生基本資料管理工作。包括:學生黨團檔案管理,特困生檔案管理,獎學金、榮譽稱號統計工作,就業資料管理等。
3.學生行為規範管理。
4.學生工作日常管理。比如:學生事務日常工作、學生違紀處理、學生突發事件處理、學生獎勵評審、組織各類學生工作會議、學生工作的協調溝通等。
5.製定學生工作計劃。
6.完成領導和上級部門布置的其他工作。
(三)服務
學校應該以學生為本,學生工作者有為學生服務的職責。常見的有以下幾類服務。
1.生活服務,包括新生谘詢、心理指導等。
2.助困服務,包括助學貸款服務、勤工助學服務、評發特困生補助、減免學雜費等。
3.就業服務,包括舉辦就業指導講座、舉辦大型招聘會等。
4.黨團知識培訓服務,包括開辦黨校、團校培訓班等。
(四)開發
學生個體之間能力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個體本身諸方麵能力發展也是不平衡的。學生工作者應當講究育人的藝術,開發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長處,充分顯示其長處和優點,使之體驗成功的歡樂,激發其學習的自信和勇氣。這裏所指的開發有以下幾個含義:首先,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能力;其次,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教育環境好壞,對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有利於因材施教,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特長和才能,培養優良的個性品質,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工作具有開發學生潛能的任務:
1.結合實際,培養特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