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三)(1 / 3)

(二)培養健全的自我意識

健全的自我意識是人自身內在的一種成功機製,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無論從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還是從促進個體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成才的角度,培養大學生健全的自我意識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怎樣判斷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否健全?這是個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從大學生自身健康發展的角度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心理健康,有自知之明,即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能正確評價自我;

第二,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製協調一致;

第三,積極的自我肯定,有獨立意識,與家庭、學校、社會環境關係協調;

第四,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相統一,有積極的目標意識和內省意識,有積極進取的精神。

根據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培養他們健全的自我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

首先,必須客觀全麵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其途徑有三:依據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通過與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較;通過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大學生由於生活環境相對簡單,生活經曆不足,在自我認知方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主觀性和片麵性,要麼評價過高,要麼評價過低,不能全麵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存在的價值。長此以往,勢必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質,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充分發揮自我體驗的功能,糾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偏差。自我體驗是在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產生的情感上和道德上的一種內心的體驗。通過自我體驗,可以引起對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追求的強烈激情與衝動,即內化為內心的需要和信念,並推動整個身心投入到實際行動中。因此要充分發揮自我體驗的功能。同時,還要注意糾正自我體驗方麵的偏差,即克服自卑感,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努力做到自尊、自信、自愛、自強。

再次,要強化自我控製。自我控製是自我意識在意誌中的表現,是人主動地改變自我心理品質、特征和行為的心理過程,是大學生走向成熟、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根本途徑。不少同學就是由於沒有足夠的自我控製能力,經受不住來自各方麵的挫折和打擊,從而自暴自棄,無法實現理想自我而偏離了成才之道。

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控製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這才是走向成功與卓越的自我。

二、正確地調控情緒

能否正確地調控情緒,是一個人心理是否成熟與健康的重要標誌。然而這又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曆史上,有許多名人能調控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但不能調控自己,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現實中,有的人在一些小事上不能調控自己,而做出過激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我們應該認真吸取這些教訓,不斷地磨煉自己,提高控製自我的能力。

(一)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過於沉重的曆史負擔和種種無形的陳規陋習,使許多人誤以為冷淡和不顯露感情是成熟的標誌。我們所受的某些教育要求我們刻意修飾自己的形象,要顯得穩重並循規蹈矩,而不再傾聽或竭力回避著自己內心的呼喚,有些人總是擔心遭到這樣地議論:“那個人像個孩子,總也長不大。”

不分場合的直率,不顧效果的真實表現,一派天真的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而無任何控製、曲折、回旋,固然不可取,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對生活中真正打動我們內心的人和事裝做視而不見,把感情封閉起來,戴上所謂“少年老成”的麵具去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寂寞、沉重、多疑和孤僻,而且使我們一度擁有的澎湃激情和激發出來的創造能力喪失殆盡。所以,為了使我們生活得更真實、更快樂、更有意義,我們應該注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並大膽地表現它。

1.應該學會自然地笑

理解別人的善意而會心地微笑,捉摸出幽默的內涵而放聲大笑,體會到新奇而快活地歡笑,取得成功後情不自禁地笑..能夠自然地笑是正確表達自己情緒的一個衡量標準,好笑就盡情地笑、自由自在地笑、痛痛快快地笑。

2.要學會對自己說“沒關係”

我們常常會被生活、學習中各種各樣的煩惱弄壞了自己的心情,生活中果真有那麼多的煩惱嗎?許多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隻是我們把它放大了而已。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說,“這沒關係”。以此來放鬆對自己的壓抑與約束。

3.順其自然的生活

不要為一件事沒有按計劃進行而煩惱,不要為某一次待人接物禮貌不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對每一件事都精心策劃,以求萬無一失的話,你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感情緊緊地封閉起來。應該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和樂趣,快樂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價值標準。

4.不要為真實的感情梳妝打扮

如果你和你的摯友分離在即,你就該讓你即將湧出的淚水流下來,而不要躲到盥洗室去。為了怕人說長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掩飾起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必要。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都是這樣,遵從你的心,聽取你心靈的聲音,正如巴魯克教授所說,這樣即使做錯了事,我們也不會太難過。

(二)克服不良情緒

要克服不良情緒,就要不斷地加強自我修養,學會一些調控方法,使自己形成喜怒有常、哀樂有度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常見的調控方法有:

1.學會放鬆

不論在賽場、考場或其他場所,當過分緊張、煩惱、懼怕時,可采用深呼吸的辦法(深深地吸氣慢慢地呼氣),使自己的身心放鬆。還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如反複默念:我現在放鬆了,我的全身處於自然而然的輕鬆狀態,我完全可以取得成功。)來寬慰自己,或回憶過去成功的體驗以鼓勵自己。

2.學會轉移

當遇到挫折而感到苦悶、煩惱、情緒低落時,就應暫時拋開眼前的麻煩,不要再去想那些引起苦悶、煩惱的事情,而將注意力轉移到較感興趣的話題上去。多回憶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情,以此來衝淡或忘卻煩惱,從而把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同時,可以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去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打球、散步等,通過這些輕鬆快樂的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

3.會渲泄

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調節,對身心就將產生消極影響。所以,當我們積滿苦悶、抑鬱等不良情緒時,不要壓在心裏,可以向父母、老師、同學、知心朋友傾訴,發發牢騷,吐吐委屈。假如精神上受到了打擊難以承受時,找適當場合大哭一次,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種發泄可以釋放內心的鬱積,對於身心健康是有利的。當然發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

4.學會自嘲

當一個人追求某個目標而得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心理學家將其稱作“酸葡萄心理”。與此相反的是“甜檸檬心理”,即用各種理由強調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以此衝淡內心的不安與痛苦。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偶爾用一下作為緩解情緒的權宜之計,對於幫助人們在極大的挫折麵前接受現實,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潰不無益處。但如果用得過多,成為個人的主要防衛手段,則是一種病態,會妨礙自己去追求真正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