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充滿了仁愛,那麼這個世界將變成天堂,地獄就會成為一個虛幻的傳說。——科爾頓①
你會發現人們即使身無分文也願意做個樂善好施的人。——西德尼·史密斯②
一名托斯卡納③海岸警衛隊員向政府報告,海岸上剛剛發生了一起悲慘的海難。他說:“盡管我竭盡全力用我的哨子向船上的人發出信號,試圖營救他們,但是很遺憾,第二天我還是看到很多屍體被衝到了海岸上。”——佚名
即便對方毫無仁愛可言,也向他伸出仁愛的手,這是最高境界的仁愛。——巴克敏斯特④
一個人若是不肯諒解別人,那麼他就等於拆毀了自己的橋,因為人人都需要得到諒解。——赫伯特
①科爾頓,美國著名牧師。
②西德尼·史密斯(1771~1845),英國神學家、散文家。
③托斯卡納,意大利的一個民族。
④巴克敏斯特,美國著名學者。
“仁愛”,這個詞使用起來非常感性,使人產生很多聯想,這個詞依然保留在英語詞amorous(性愛的,含情脈脈的)裏。
“如果我能夠用人類和天使的語言講話,但是卻沒有愛,我就不過是一個叮當作響的銅鑼或鐃鈸罷了……仁愛的心會讓人長久地感受到痛苦,但卻非常美好……愛從不失敗。”這句話體現了深層次的精神內涵,是人類正在逐漸學習的真理。真正實踐愛的人與上帝最為接近。聖保羅說過:“愛他人的人是從上帝而生的,是懂得上帝之道的人。不愛他人的人不懂得上帝之道,因為上帝就是愛。”踐行神聖的愛的能力是人類終將獲得不朽神性的最明確、最深刻的見證。凡是屬於上帝的,就不會死去。熱愛他人的心靈分享了上帝的永恒。我們現在要思考一下愛的特殊方麵和表現。比如,思考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與同胞們的關係,思考一下蘊含在其中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愛,我們對他人持有的觀點,我們對他人說出的話語,以及我們做出的行為會對他人的處境和品格產生怎樣的影響。關於愛的特點,我講的話不可能比聖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第七首詩裏所講的更加深刻精辟:“仁愛的心寬容一切、相信一切、希望一切、承擔一切。”
仁愛的心寬容一切。“寬容”一詞出自希臘語,意思是“覆蓋”。它的名詞形式的意思是“屋頂、覆蓋物”,還有常見的意思“屋子、棚子”。我們發現它的動詞形式在古希臘語中的意思是:“覆蓋、遮擋”“擋開、避開”,以及“承受、支撐、挺住”。倘若深層次地理解這個詞,那麼我們就會明白“仁愛之心寬容一切”這句話的意思是:仁愛之心覆蓋、保護並支撐一切。仁愛之心意味著為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而慷慨施舍,雖然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樂於助人的仁愛之舉,但是在許多人看來,這些說法都太模糊無力,因為這些話是彼此割裂的,沒有與行動結合起來。因此,人類的愛僅僅成為一種精致脆弱的情感而非具有明確目標的熱情。當我們滿心悲憫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熱愛所有人。我們願意隨著特倫斯①一起大聲宣布:我是人,人類身上的一切我都具有。但是當我們處於人生的某種特殊境地之中,評價某個具體的人的時候,比如約翰·瓊斯或者理查德·史密斯,我們會發現自己遠遠沒有把這份善良寬厚的情感落實到行動中去。我們的悲憫僅僅是一種感傷的情緒。
①特倫斯,古羅馬喜劇作家。
據說歐仁·蘇①有一次在路上被一位衣衫襤褸的婦女攔住,她請這位作家給自己點救濟,因為她實在太窮了。蘇斷然拒絕了,想繼續走路,但是這位婦女不讓他走,一副可憐相,嘮叨著自己多麼需要他的幫助。蘇再次拒絕了她的請求,並且這一次的態度非常生硬。可是那個女人還是糾纏不休,這下蘇真生了氣,轉過身嗬斥她,讓她快點滾開,否則他就會把她送到警察局。這時,這位婦女不再祈求,而是換了一種異常冰冷而憤怒的語氣問,他到底是不是那個大名鼎鼎的為窮苦人說話的作家歐仁·蘇?是不是那個在書裏用生動而悲憫的語言描寫被社會拋棄的人們的不幸與苦難的人?聽到這個婦女竟然用這樣的語氣講話,並且語言一下子變得這麼文雅簡練,歐仁·蘇不禁大吃一驚,問道:“你到底是誰?”她回答說:“我就是……夫人”。原來她在巴黎社交界非常有名,歐仁·蘇曾當著她的麵吹噓自己的心地是多麼仁慈。緊接著,那位女士迅速走開了,隻留下這位大作家滿臉羞愧地站在那裏懊悔自責。的確,語言上的仁慈、博愛是很容易做到的,在書裏悲天憫人一番也不是什麼難事,紙上談兵地慷慨善良一下也沒什麼稀奇。但是人性中真實的愛,指的是在麵對具體人的具體需求時,能夠以實際行動和話語來表達自己的仁愛。“如果兄弟姐妹沒有穿的,沒有吃的,你們中有個人光是對他們說:‘走路要穩當些,注意保暖,要吃飽肚子’,可是什麼有用的東西都不給他們,這又有什麼用呢?”仁愛,就像信念,如果不落實到行動中去,就是毫無意義的。但是真正善良、仁愛的人不僅滿足同伴的需要,還寬容他們的弱點和錯誤。愛多少帶著點盲目,但卻是很聰明也很溫柔的盲目。愛會使人懂得為別人隱惡揚善,而不是讓人家的過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善良的人總是充滿善意地遮掩別人的愚蠢和罪過,透過別人表麵的罪過尋找其內心深處的閃光點,並且出於高尚的仁愛之心。對於罪犯,他隻會為他遮掩而不會咒罵。
①歐仁·蘇(1804~ 1857),法國小說家,是歐洲最早注意描繪下層社會的作家之一。
某些人有著非常冷酷的天性,總是喜歡尋找別人的罪過,並大力宣揚。這是能夠證明其人性墮落的最可怕的證據,即對惡所懷有的欲望。那些心理陰暗專門追腥逐臭的人總是時刻準備著尋找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他們虎視眈眈地盯著別人,力圖在別人的言行之中尋找出汙點。他們武斷地判定別人一定會犯罪,裝模作樣地表示對別人的墮落感到厭惡和痛心,實際上心裏卻樂開了花。“對不起,”他們會說,“但是我早就預料到了。我早知道那個女的根本就不是表麵上的那回事。我早就想到那個男的是個靠不住的家夥。”那些專門找別人毛病的人一旦看到別人的錯誤被曝光,就立刻破口大罵,從不為那個犯錯的人說一點兒好話,連一點兒同情心都沒有。就像人們常說的惡狼,看到同伴受傷,就猛撲過去,三口兩口就吞個精光。因此,人們常常對那些經受不住誘惑而犯罪的人表現出狼一樣的凶狠。與這種既是自然本性又不是自然本性的行為相對立的是寬容一切的仁愛之心,這樣的仁愛之心從不輕易判定別人的錯誤,卻總是掩護別人,使其免遭旁人的嚴厲指責;這樣的仁愛之心會替犯錯的人辯護,直到最後這個人實在無法原諒,並受到“正義”的懲罰;這樣的仁愛之心不會混淆是非。實際上,沒有什麼比一顆深沉而溫柔的心更能使良心保持敏銳,使道德保持警醒的了。上帝之所以是絕對公正的,正是因為上帝的心是絕對仁愛的。仁愛之心也不會軟弱地沉迷於罪惡之中。心理陰暗的人會這麼跟你說,人之所以寬以待人,是因為他自己也會犯錯,他不希望到時候受到打擊報複,但是這些話反過來看也是頗有道理的。人們雖然做不到寬以待人,可也同樣做不到嚴於律己。偽君子們總愛朝別人扔石頭來羞辱別人,卻極少看到自己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