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仁愛之心是不會因為反對邪惡就使自己麵露凶狠或心懷惡毒的。耶穌可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不會因為受到鞭打、折磨或誹謗就失去對人類堅定的愛。那些緊緊追隨上帝的人,其純淨而善良的信念最執著不可動搖。
仁愛之心相信一切。這並不是說仁愛之心會讓人容易受騙,而是說仁愛之心不會使人奸詐多疑。仁愛之心使人相信別人的善良,而惡總是比善更加刺眼,就像痛苦比歡樂更容易令人刻骨銘心一樣;仁愛之心使人即便身處險境也會充滿信心地相信善的存在。仁愛的人不會因為一些現象就輕易對人對事做出惡的判定。一個自私的心靈總是樂於在別人的行為中看出壞的成分,並無端地猜測別人懷有邪惡的動機,而仁愛的心靈總是樂於發現別人的高尚,總是能夠透過別人表麵上的錯誤行為看到美好的善良。仁愛的心信仰上帝、信任他人,這並非盲目或愚蠢,而是天性中就渴望善良,堅信正義的力量一定大於邪惡的力量。對人類失去信念的人不會保持對上帝的信仰。因為人類,無論帶著怎樣的缺陷,無論曾經怎樣可悲地墮落,畢竟來自上帝的創造,體現著上帝的愛,是上帝想要拯救的對象。當耶穌對他的門徒說“相信上帝,相信我”,這就等於在說:“相信神的完美,相信人類終將完美,因為神與上帝是合一的。”
“仁愛之心相信一切,”這句話的意思並非是說仁愛之心會使人失去判斷力從而容易上當受騙,而是說要相信每個人的心靈裏都埋藏著善良的種子。當人們看到同伴受到嚴厲的懲罰時,看到他們受到誘惑而苦苦掙紮時,或者看到他們墜落至可悲的錯誤與邪惡中時,仁愛的心會使人們說出這樣的話:“我相信那個人,我相信他內心裏更願意成為一個好人。我願意幫助他,給他帶來希望。”自私的心靈對人充滿無比陰暗的仇恨:“倘若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那個人的誠實,那麼就一定把他看作一個騙子。”恐怕這就是“世俗的智慧”,但是這種所謂的“智慧”來自於魔鬼。而仁愛之心則會說:“把每個人都當作兄弟,相信他,讓善克服惡。”
仁愛之心對一切充滿希望。仁愛之心不僅對現在充滿信念和耐心,而且對未來也滿懷希望。仁愛之心使人充滿樂觀精神,即便身處各種衝突矛盾之中,也相信善的存在,並且勇敢而快樂地期待著雲開霧散、乾坤朗朗的那一天。仁愛之心對上帝充滿希望,因為對上帝的創造物也充滿希望。
我的希望就在於——陽光,將刺破厚重的烏雲,掃清最幽暗的陰霾。一切終了之時,萬物將複歸太始之初;羅盤盡管巨大,指針必將回歸起點。幸福的開端,定不會終結於苦厄,一旦蒙受過上帝的祝福,定不會背負,永世不得洗清的罪愆。
這個希望並非空泛不實或者懵懂模糊,它表達的是對於人類終將進入正義與和平的黃金時代的明確信念。這個希望非常具體,目標也非常明確。內心充滿仁愛的人對於全人類充滿了希望,同時也對自己所熟識的具體的人充滿希望,相信犯錯的人會看清自己的錯誤並改邪歸正,還相信弱者終將變強,壞人終將浪子回頭,轉而追尋智慧、健康、高尚而美好的靈魂。愛會使人關注別人的經曆和潛能,讓人們把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交織起來。愛能夠真正使全人類融為一體。這樣,善良的思想家們將看到自己的夢想已經不再抽象而空幻,這個夢想依然融入他們的思考、情感乃至行動。信仰基督教的人內心裏珍藏著的希望,既是為自己而保留,也是為他人而保留。珍藏著這樣希望的人,他的人生也將因為這希望而發生改變。愛使人們的信仰不再狹隘僵化,使人們改變對他人的看法,使人們變得胸襟寬廣,因為愛消除了人們內心中的偏見和憎恨,愛使人們的話語變得溫暖友善,使人們更加聰明、善良、幸福。並且,愛能夠激勵人們為了實現夢想而行動起來。
世人會用這樣的口吻議論墮落的靈魂:“他迷失了,他無可救藥了;隨他去吧。”但是愛卻會讓人這樣說:“不,希望仍在,因為生命仍在,上帝仍在,我信賴上帝。”這個世界充滿了教條和偏見,仁愛的心隻關注那些被拋入最底層的人,寬容他們,相信他們,並對他們充滿希望。
仁愛之心隱忍一切。這句話表現著愛的堅韌。當一切都失去的時候,這是愛最後堅守的堡壘。當人們沒有力量再為別人遮掩過錯的時候,當人們似乎無法繼續堅持信仰的時候,當人們看不到任何希望隻能絕望地掙紮的時候,仁愛的心使他們堅韌不拔,頑強地保持心靈的愉悅,平和地支撐著自己的身心,讓自己走完最後的路程。倘若不能像上帝那樣愛人的話,人永遠不會懂得堅忍不拔是什麼意思。上帝之所以能夠如此隱忍,秘訣就在於愛。但是隱忍一切絕不意味著對愛的對象失去信念和希望。隻有對一切都充滿信念和希望,人才能做到隱忍。心靈倘若得到信念和希望的支撐,就能夠做到堅強而隱忍。因愛而隱忍,與陰森的斯多葛精神完全不同。這種忍耐精神是光明的,它的力量源於一顆溫柔的心。仁愛使人能夠寬容別人的錯誤和冒犯,以及別人種種可厭之處,並且絕對不會因為受到邪惡的幹擾而偏離善的方向。或許,這就是最高貴的品格——充滿隱忍的善。一個人盡管非常高尚,卻可能被生活中的醜惡所吞噬。看到同伴內心邪惡毫無信仰,他可能會變得嚴厲而尖刻,但是倘若他的正直品格生發自一顆美麗而充滿生機的仁愛之心,那麼他內心裏的善將是無法戰勝的。
為了不讓別人誤以為我們在不切實際地誇誇其談,我們現在就從一個比較具體的有實際意義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仁愛需要用行動來證明,而不能僅僅停留於空想與理論之中。我們每日要與各種人交往,他們性情各異,觀點不同。我們經常會碰到那些讓我們感到乏味、惱火甚至厭惡的人,可能這裏既有他們的原因也有我們自己的原因。如果這完全是由他們的過錯造成的,我們就完全可以本著仁愛的心,耐心而靈活地與他們和睦共處,要麼和他們親密無間,要麼就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可是事實上,我們常常與他們發生摩擦,並為此苦惱不堪。空氣裏到處醞釀著敵意、衝突、蔑視,甚至仇恨。他們一旦找到性情投合的人,也擺脫不了自私的心態,馬上密切交往,讓感情像蘆葦那樣瘋長,根本就沒有慢慢了解和熟悉彼此的過程。隻有愛可以平息生活中的濁浪,讓人們內心裏綻放出熱情與善良的花朵。如果我們隻考慮人們的思想觀點和思維習慣,我們就會發現寬容的美德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並且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人們會僅僅因為在某個純粹的理論問題上觀點不一致而產生敵對情緒。如果我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我們就很難理解那些不接受我們觀點的人竟然也有可能是正確的。他一定是錯的,而我們則必須宣布並辯護自己的觀點,這簡直就等於是在向對手澄清真理。哪個與我們有分歧,就是與真理有分歧。於是,分歧變成敵意,變成衝突,可是很可能雙方都是錯的,或者雙方都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得出片麵的結論,就像寓言故事裏摸象的盲人。就好比,一個人說,隔在兩人中間的盾牌是金的,而另一個人卻說是銀的。兩個人為此打了起來,並動了刀子。當他們兩敗俱傷都吃了虧之後,突然發現原來盾牌的一麵是金的,而另一麵則是銀的。就觀點而言,他們都是既對又不對;就心靈而言,他們都是大錯特錯。心地仁慈的人,一方麵堅持自己的信念,另一方麵也不拒絕用更高層次的知識來檢視自己的觀點,並且尊重別人的觀點,同時還能耐心溫和地對待他們的錯誤。他的心靈不會因為在辯論的競技場上一展身手而洋洋得意,而是寬廣的胸懷包容各種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這並非是讓我們縱容邪惡,或者不顧及真理的純潔性,因為正義與真理是頭等重要的,但是我們也要對犯了錯的人心懷仁愛。愛會把某種思想與持有此種思想的人區分開來,比如加爾文,他盡可以譴責塞維塔斯①的“異端邪說”,卻不應該把塞爾維特推向火刑柱,甚至連報複他的念頭都不應該有。隻有宅心仁厚的人才有資格品評別人的品德。如果我們心靈高尚,我們就不會草率斷定自己的同伴內心邪惡。即便他們真的犯錯,我們也應該溫和對待,不要嘲笑他們,更不要用嘲諷來羞辱他們。我們不要急於斷定別人懷有陰險的動機,我們應該想到人人都會有弱點,不要讓那些指責的話脫口而出。下麵的話是聖人給我們提出的建議,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座右銘:“敏於聽聞,訥於言辭,緩於嗔怒。”這正是法官所應具有的性情與態度。“拯救一個人要好於毀滅一個人。”這些話的適用範圍比我們想象的要廣得多。你的一句話可能會如同一顆子彈一樣具有殺傷力,而毀掉一個人內心裏的希望和勇氣要比剝奪他的生命更加令人悲傷。我們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在談論別人時說出的話會對他們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小孩子時刻接受著我們的影響。我們對孩子們的評價和看法常常會影響到他們今後一生的品行。即便成年,他們也深刻地接受著這種影響。別人短短的幾句話,就可以讓他們信心倍增或者灰心喪氣。很多在逆境中拚搏的年輕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是因為受到了別人的激勵和鼓勵。倘若一個人堅定地相信這些話:“有個人對我充滿信心,有個人非常關心我,有個人認為我會成為一個誠摯高尚的好人,”那麼他怎能不意氣風發、信心百倍地發掘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並努力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