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飼養的好壞,對蟋蟀鬥性有密切的關係。飼養涉及很多方麵,主要有用盆、飲食、病療、配雌等。
1.用盆。飼養蟋蟀,首先須有泥盆。不同季節使用何種泥盆都有講究。泥盆有多種式樣,基本形狀有三種:
直桶盆。直桶盆是數量最多,最常見的一種。盆口稍薄,蓋子上凹下凸,有大、中、小三類,多為灰色,還有黑色和近年來出現的淡黃色,均有粗細之分。考究的盆蓋上常刻有各種文字,可作“將軍”的代號。
花鼓墩盆。花鼓墩盆上下兩端小,中間粗。呈鼓形,蓋子上平下凸。有窯泥製、紅泥製和陶土製三類。窯泥為灰色,紅泥製為紅色,陶土為紫色。講究的往往為浮雕式龍盆。灰色盆蓋上常刻有神仙或壽星等形象。
天落蓋盆。天落蓋盆多數為灰色直桶盆、黑蓋。盆口內麵有凹槽,蓋子上凹下凸,全部座落盆口;中心有一小孔,常用銅片或小鏈穿過小孔,連住蓋上葉形蓋鏑和蓋下拴子,以便手指揭蓋。這種盆大都口徑較大,泥質較細,內外較光滑。
其實,各式各樣的盆,大都是為迎合不同愛好者需要的花色品種而已,關鍵還在於盆質的細膩和陳舊。
蟋蟀大都在早秋出土,稟天地之氣,必須先安其心。因此早秋宜用古舊直桶大盆或天落蓋盆蓄之。因早秋餘暑猛烈,蟲性畏熱,用數十年陳舊大盆,蓄之涼爽非常,蟋蟀置身於其中,有利於安心養性。若能每日用冷茶水浸濕兩次,置盆於陰濕之地,為其降溫,則效果更佳。時到中秋,餘暑未消,此時可使用中等舊盆用以防回熱時抵擋餘暑。晚秋天氣寒冷,此時可用新盆,略減寒氣,可改小型花鼓墩盆適宜,並置盆於避風處,以防寒氣逼人。至嚴寒到來,則須用增溫保暖設備,但應避免用火,宜用熱水增溫,以維持其生命。
2.飲食。飼養蟋蟀,飲食至關重要,必須注意方法。蟋蟀在田間覓食,不免帶泥進肚,故初上盆之蟲,必須先喂以青菜葉一小片,以瀉去腹中泥土,不致於日後變成大肚。養蟲者還須事先準備荷葉露一大瓶,作為蟋蟀的長期飲料。早秋之蟲,在一周之內,須令其服用消暑、強筋、壯神的藥物。
古秘方:何首烏、雲伏苓、沙五茄皮、蛙蓮草、鮮猴薑、川斷、牛膝各50克。甘草25克,用清潔的河水25千克浸泡,然後用荷葉露摻半即成。劑量太大,用不完易變質,宜分5~10次浸泡。初獲之蟲,均以此水喂飼,其功神妙。
三秋養蟲均不應斷水。短期斷水會影響其鬥性,二三天斷水則會造成死亡。喂水切忌用含有漂白粉或明礬的水,否則將成無用之物。蟋蟀的食物,前期和後期大有區別。早秋以米飯為主,要求煮爛;每日的用量以一粒半米飯粒為適宜。中秋仍以米飯為主,用量以一粒飯粒為宜。中秋以後到晚秋,蟋蟀的食量漸減,是厭食米飯的表現。這時可輪換喂以生冬瓜瓤或嚼爛的生芝麻和飯,還可用熟毛豆、熟扁豆、熟栗子、熟菱肉及甜蘋果等,用量均不超過一粒飯粒大小。晚秋到隆冬,蟋蟀進人衰老階段,進一步厭食。這時可將淡河蝦、淡海蝦、淡鰻肉、熟蟹腿肉等與飯搗勻喂之,以後也可光以肉喂之。寒冷天可以喂帶血蚊子或蒼蠅頭兩個。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經常給蟋蟀喂食辣椒和大蒜頭,能助長其鬥性,且敵蟲聞辣味或臭味而逃之,故角鬥時能穩操勝券。其實這一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據筆者試驗,由於辣椒的辣味強烈和大蒜頭氣味的濃烈,蟋蟀都拒不咬食,因此,助長鬥性和嚇退敵蟲也就無從談起。
3.配雌。蟋蟀配雌是從生理上助長其鬥性。蟋蟀在自然環境中生活,並沒有固定的配偶。雄蟲的洞穴常相對固定,雌蟲則無固定洞穴。它往往按雄蟲的鳴叫尋聲而至,大都在拂曉前進入雄蟲巢穴,白天在洞中結蛉,一天3~5次,中午前後是結蛉高峰,及至傍晚,雌蟲便出洞覓食、產卵。
三尾選擇。蟋蟀配雌,首先要選擇畜養三尾。三尾的好壞不僅在於色,還在於其形,不同形態的三尾,對雄蟲的親近,從呼喚至“結蛉”的速度不一。比較理想的三尾有:馬頭、弓背、細腦線的駝背三尾;小頭、大肚、長身的白肉三尾;小頭、圓肚、短身的梅花三尾;小頭、長身、長翅的飛翅三尾;其中度以梅花三尾和長翅三尾最佳。另有一種紅頭黃腦,腿身特大、形狀凶惡的“老虎”三尾,應謹慎使用,雄蟲常為它所食,宜在晚秋使用。
三尾飼養。畜養三尾宜選用新置大盆,每盆以飼養四枚為宜。多則相互幹擾,揭蓋時容易逃竄。盆中應放置水盅,喂食宜飽,以免咬食雄蟲。另外還應放一疊如水盅大小,含水分的厚草紙,以便讓三尾產卵。畜養三尾的總量應三四倍於雄蟲,以便間隔合對,讓三尾有較多的產卵時間,有利於“結蛉”的速^^。三尾應每隔3~5天沐浴1次,以免汙染雄蟲體背。
過去常有蟋蟀飼養者選擇小頭、小身的珍珠三尾,實為不可取。有人還把三尾的雙須剪除,並把雙腿的筋抽傷。據說前者為避免結蛉時擾亂雄蟲的注意力,後者則是為防止踢傷雄蟲門牙,其實大可不必。雙須是雌雄之間相互感覺的工具,不能沒有;三尾踢腿,並不能傷豁雄蟲,如雄蟲怕雌蟲踢腿,還談什麼雙雄爭鬥呢?
配雌方法。放配雌蟲時,應反其道而行之,改在夜間放雌。因為蟋蟀一旦被人捕獲,隨時都想逃跑,特別是在夜間,常表現不爬盆。因此晚間放雌可安其心,巧妙地改變它們的生活規律。至次日早晨提出雌蟲,隨即哏食。雄蟲聞味即食,食後又頻頻呼雌,有利於收縮肚腹。有些烈性之蟲,常因呼雌不至而追咬三尾。更無法過蛋,對這類烈性之蟲宜事先準備好梅花飛翅三尾,輕放其間,呼雌即近,數聲即貼,過蛋迅速,有助於其鬥性。尚有闊長翅,啞翅兩種雄蟲,配雌最難,更須備以數種優良三尾合對。
4.衛生療養。蟋蟀的飼養,除了適當用盆、飲食及配雌外,還須注意衛生和療養,包括沐浴,鬥後療養等方麵。
沐浴。凡初獲之蟋蟀,都應逐個洗澡,以洗去身上的泥垢。雄蟲經常洗澡,不僅可以洗去油汙,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它的變色、定色。雄蟲洗澡與三尾洗澡一樣,宜3~5日一次。其方法是:用深缸一隻,內貯河水或雨水大半缸,先投入甘草50克。等水色微黃時,以竹竿攪水,使水旋轉,等發生旋渦時,即把蟲投人水中,任其隨水旋轉,去其油垢,隨即撈起。蟲在水中不宜過久,否則會造成不良結果。因為浴後的水中已浮有油汙,蟋蟀在水中過久,就會誤飲油水,輕則腿肚發癢,重則患病,喪失其鬥性。
鬥後療養。蟋蟀鬥後,不要急於喂食,應飼以蒼蠅頭2~3枚,接其力。若發現牙邊水須上,應飼以地鱉蟲漿,食後即能愈傷。如鬥後一牙僵定,可以童便和水各半,盛於水盅,飲後可治牙傷。鬥後蟋蟀,無論傷與不傷,均應隔離三尾,少則一日,多則數日。還應視精神狀態而定,精神振作,神態抖擻,方可放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