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話說長蛇 折家燈火(2 / 2)

鎮裏半封閉的生活已經持續了數百年,大家對外麵世界的認知,承接著幾百年前祖輩們口傳下來的恐怖,暴政,戰火,天災,饑餓,死亡,在先輩們的口中,那是地獄,所以很多人還是一輩子也不願意出去。但這裏已經不再是桃源,同樣充斥著欲望與貪婪,壓迫與反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進心,鄉紳們已經不再滿足小小的鎮裏作威作福,欲望驅使著他們尋找新的出路。來到神州大地,於是他們發現,這裏物欲橫飛,眼花繚亂的世界猶如人間天堂,並沒有祖輩們說的那麼恐怖。大家都謙謙有禮,人人都尊敬自己。而被先輩視如糞土的金銀玉石卻換來了各種物資,一車車馱回鎮裏。

饑餓迫使著他們背井離鄉,離開曾經的桃源。但是回到中土,卻發現在鎮上,好歹鄉裏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凡事留一線的。而外麵的世界這是吃人不吐骨頭啊,一群人結夥出來,本想有個照應,結果卻被官府判成亂民,又被販賣成奴隸,幾經轉手,早已是人比黃花瘦。逃出來的,自是幸運,回到鎮上免不了一番添油加醋,以告誡親朋好友。

折家是長蛇鎮的兩大鄉紳之一,折小夭的祖爺爺就曾經是北上淘金的開荒級別人物,爺爺又是將之發展壯大下去的闊步者。父親從小就被祖爺爺與爺爺帶在身邊,見多識廣,因此深明神州浩土的繁榮,自己一個小小的鄉紳,所掌控的不過是滄海一栗。

欲望的萌芽見風就長,從小父親就發誓要踏出長蛇鎮,踏入神州大地的統治階層。良禽擇木而棲,折棲就是折小夭的父親,是長蛇鎮的鎮長,也是唯一的秀才,他曾三次參加科舉,結果都名落孫山。深知自己科舉無望,於是把希望都落在了折小夭的身上。

據悉折小夭出生之時,雙目自行睜開,清澈如水,麵相無悲無喜,而且當時天降異象,夜半時分天空竟亮如白晝。都說事出反常必為妖,折棲雖見多識廣,事關自家小孩卻也不敢馬虎了事,慌忙請來了長蛇道長。長蛇道長行走江湖多年,在江湖上那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與折棲結識多年,後來厭倦江湖是非爭鬥,折棲才邀其隱居於長蛇鎮,為其建長蛇道觀,張小蛇就是長蛇道長一次外出時撿來傍身的。不過江湖人士向來我行我素,從不相信這些無稽之談。隻能解釋為脈象微弱如絲,或許命中多劫,恐怕會年幼夭折,當細心照料之。

自古以來,命裏缺什麼就補什麼,取名折小夭應該就是出自這裏。至於張小蛇,程小虎之類名字裏為什麼非要帶個小字,這就是長蛇特色風俗了。長蛇鎮的人在未滿十六歲之前,名字都得帶個小字。當年滿十六歲後,便可以將小字去掉,視為成年,若此時還有人敢帶小字呼喚對方,則被認為是對方對自己的藐視,可以提出決鬥,上長蛇擂台分出大小。這估計是長蛇鎮的先民們,數百年的封閉式生活,無趣之中衍生的樂趣。以至於到現在,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幾起決鬥事件,如今農閑時候還發展出了擂台大賽,奪擂者將獲得鎮長大人的頒獎,十畝良田。來年擂主失去擂台,同樣失去要十畝良田,奉給新擂主。折鎮長的開明與正直,一直為長蛇鎮民們所稱讚。

折小夭被折家捧在手心,細心照料,幾年下來就逐漸恢複了正常,會笑、會鬧,會哭、會叫,脈象也趨向穩定。折棲才放下心來,看小家夥機靈的勁,比他哥哥強多了,對聖賢書的理解能力也不錯,於是折小夭成了父親希望的延續,自懂事開始學識字、明理。有賴折棲的培養,折小夭處事總是不溫不火,不及不燥的,不過那股淡定的勁裏貌似還多了幾分懶惰。

看著書房燈火通明,小夭秉燭夜讀,折老爹盛感欣慰。

都十四天了,過了今晚就能出去玩了,折小夭趴在聖賢書上,掐著手指數著天數。《楚論》雖然記載的世界宏大,不過書本上的東西相對外麵的誘惑始終太過枯燥乏味。

突然想起來那天鬧的別扭,好像遊泳還是小蛇教自己的呢,這麼快幾年過去了,大家都步入了少年時代。正是這個渴望熱血與激情的青春,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才會有上次的義結金蘭,隻是沒想到結果卻弄成那樣!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