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交友不可太過自私
有那麼一種人,與朋友相處,心裏隻有自己而無朋友。
朋友有難處,不聞不問;朋友有苦處,連傾聽朋友訴說的耐心也沒有,隻一味地把自己的種種需求和願望假以我們的名又強加於朋友。
需要幹活了,一個電話打來,無論朋友有沒有時間,也不管朋友身處多遠,都要求朋友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地趕到。當朋友風塵仆仆、大汗淋漓地趕到了,便連一句問候的話也沒有,連一杯解渴的茶水也省了,就以幹活多麼重要,幹活的要求多麼迫切為名,使朋友連喘息的機會也沒有,就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幹活中去。活兒太重了,朋友累得頭昏眼花仍幹不完;活兒太多了,已到華燈初上、星光燦爛之時,朋友仍在幹活。肚子餓得咕咕叫,想去吃飯,又怕影響幹活;再堅持吧,直到子夜時分,總算幹完活了。一聲從門縫中擠出來的再見,就把朋友打發走了。走在空寂的街上,去尋找尚未關門的飯館自己掏腰包填飽肚子,然後麵對空無一人的公交車站牌,長歎一聲,自己再掏腰包打的回去。這樣的幹活對自己無疑是收獲了,而對朋友卻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
朋友付出的是無價的真誠,得到的回報卻是刻意的盤剝。
如果朋友也需要幹活,得到的回應不是“正忙”便是“身體不適”,朋友隻好獨自自己幹自己的活兒了。
總視朋友為“苦力的幹活”,朋友還會是朋友嗎?
與總要求朋友為自己幹活一樣,如果向朋友伸手也是那麼理氣直壯和無休無止,那朋友同樣也難再成為朋友了?
有的人,向朋友伸手能要十個,決不會要九個,甚至二十個也不嫌多;伸手能伸多長肯定會伸多長,千裏不算遠,萬裏也不放過;伸手能伸多久一定要伸多久,十天半月不算長,半年、一年才開始。根本不考慮朋友還剩多少東西,朋友的感覺究竟如何,遭遇上這樣的朋友,朋友哪裏還有心情再交什麼朋友,隻想早日擺脫這種近似於掠奪的索取。
隻把朋友當做練刀的對象,那再肥再大的朋友,也是經不起曠日持久的宰割的。
心裏隻有自己的人,總把自己的需求看做開始,總把自己的滿足當做終結,總把朋友當做實現自己願望的工具,這樣的人不僅極端自私而且貪婪無比,誰若與他們成為朋友,誰必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他會像吸血蟲一樣,伸出藏在友情下的血管,慢慢地、無聲無息地貪婪地在吸朋友的血,吸血的過程正是他向朋友抒發友情的時候,等到吸足了,養肥了,他便視血本耗盡的朋友如垃圾,連看一眼都不願意。
這樣的人,能交朋友嗎?
16.對朋友小處不可隨便
很多年前,一代著名書法家、國民黨兀老於佑任先生,為了製止一些人在街頭牆角隨地小便的穢行,憤然書寫“不可隨處小便”的紙條張貼,可漿糊未幹,就不翼而飛了。原來,於老先生的字是求之不得、千金難買的珍品,剛上牆,就被人揭去珍藏了。此人把“不可隨處小便”字序調換為“小處不可隨便”,剪裁裱貼後,一個普普通通的字條,立刻變成了一句名言,不僅僅針對隨地小便的穢行,所有的小處,都是“不可隨便”的。
朋友結交,更是如此。
因為關係密切,所以就很隨便,由於很隨便,便忽略了很多小處,而小處忽略了,大處也就動搖了,甚至失去了。
曆史上從小處能看到結果的,箕子乃第一人。
箕子是商紂王時的大臣,他從商紂王命工匠琢象牙筷子這件不起眼的小事預感到了亡國之禍。
當時,箕子的仆人頗不以為然,他不理解他為何對小小的象牙筷子如此驚恐呢?箕子耐心地告訴他:若紂王吃飯隻用象牙筷子,那就隻能配犀角和玉做的餐具了。而犀角和玉做的餐具就不能盛普通的飯菜,隻能盛山珍海味才搭配。若吃的是山珍海味,就要穿華彩錦衣,就要住金碧輝煌的宮殿,就要選傾城傾國的美女相陪,照這樣的排場,搜盡天下之財也不夠揮霍,國家豈能不亡?
朋友也一樣。從一言一行的小處也能看到其品格。
有不少人在慨歎,朋友昨天還在一起吃飯,今天怎麼又不理人了?朋友已答應的事,怎麼突然變卦了?朋友剛才在一起還好好的,怎麼一轉身形同路人?這些人,往往隻盯著朋友,而不看看自己;往往隻從大處著手,而不從小處著眼,其實,正是那些極被忽視的小處,使自己失去了朋友的信任。如果能仔細想一想,自己與朋友在一起時的一言一行,就會找到答案了。
當朋友和你在一起吃飯時,你是很安靜地陪伴著,還是心神不定,不時在看表,如果是後者,那朋友疏遠你,就是你不看重朋友造成的;當朋友正和你談事,你卻轉身與另一位新來者說話,把朋友涼在一邊,或者自顧沒完沒了地給人打電話,無視朋友的存在,或獨自喝酒,不理朋友,或隨意打斷朋友的話,或對朋友評頭品足,或譏諷朋友的某些行為以為笑料……這些都有可能使朋友對你有不同的看法。對於朋友已答應為你辦的事,不是從心裏真誠地表示感激,而是視為理所當然;對於朋友辦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難處,不是設身處地地為朋友著想,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協助和支持,而是氣勢逼人地催促,把朋友純粹當成一個“辦事機器”,自己什麼也不願做,什麼也不願付出,而隻等著要圓滿的結果,那朋友還會有心情去辦事嗎?即使事辦成了,有了結果,那結果肯定不會是你的。因為為這樣的朋友辦事,不僅隻有付出,一無所獲,而且連最起碼的理解也得不到,恐怕隻有傻瓜才會願意這樣辦事,才會還認這樣的人做朋友吧!
因此,小處決不可小看,並非小處本身有多麼重要,而是從小處可以看到大處。知微見著,一葉知秋,小處往往是一個人最容易被忽略的真實。當你看見朋友打長途電話舍不得用自己的手機而總用你的手機時,你就別指望這樣的朋友與你平等地合作辦公司了;當你遇上了一起吃飯,從來不願自己付錢的朋友時,就別等著他會在你危難的時候會像你幫助他那樣幫助你了;當你麵對總不守時的朋友時,你能相信他會在合作做事中履約嗎?當你想喝朋友一杯酒都不能如願時,就別幻想他會為你慷慨解囊,甚至赴湯蹈火了!對此,古人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輕言者多悔,輕動者多失,輕諾者寡信,輕毀者寡交,輕合者易離,輕喜者易怒,輕取者必爭,輕信者必毀。”而這些輕的,往往是小處。小處不可隨便,對朋友如此,對非朋友也是如此。小處若隨便了,大處也就隨便了。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最初就是隨意殘殺小鳥而養成嗜殺的習性的;那些貪婪無比的貪官汙吏,最初是從偷同學的橡皮和鉛筆刀開始的,小處其實一點也不小,沒有很多小處相加,何來大處?
小處不能小看!
17.對朋友要寬容
張飛勇冠三軍,有猛張飛之稱。他南征北戰,聲威赫赫,但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於部將之手,可悲!可歎!
原來,當關羽被害的噩耗傳來,張飛悲憤交加,發誓要報仇雪恨。於是,便下令三日內備齊白色旗、甲,掛孝伐吳。次日,部將張達、範疆前來請求,希望寬限時日,三日內難以完成。張飛不問具體情況,大怒,命武士將兩部將綁於樹上,各打了五十鞭,並嚴令備辦白色旗、甲的時日不變,否則殺頭。可憐張達、範疆滿身血汙、疼痛難忍,又難逃殺頭的厄運,便密謀對策。與其等死,不如殺張飛以解怨恨,於是,倆人便在當夜,趁嗜酒的張飛大醉,結果了張飛性命,張飛時年僅55歲。
張飛英雄一世,有萬夫不敵之勇,卻沒有容人之胸懷,連自己的性命都斷送了,還能為誰報仇呢?
如果張飛視部將如朋友,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反複考察實際情況,那他斷不會死得如此毫無意義了。
與刻薄的張飛白白送死相反,楚莊王因寬容而保住了性命。
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一次宮廷宴會說起。有一次,楚莊王宴請百官,酒酣耳熱之際,風恰恰吹滅了蠟燭,這時,有人偷偷扯了扯楚莊王的一名愛姬的衣角,燈亮,這位受辱的愛姬請求楚莊王追查此人,並稱她已將此人帽子上的纓穗折下來了,不難查找。楚莊王卻不以為然,他反而舉起酒杯對文武百官說:“今天宴請各位,與寡人同飲,以折纓為歡。”於是,大家都折纓相謝,那位始作俑者,也就免於追查了。
這件事雖小,也能看出楚莊王寬容的胸懷。三年後,他得到了厚報。
當時,北方的強國晉伐楚,楚敗績,楚莊王陷入重圍,麵臨絕境。這時,有一將軍奮不顧身衝鋒陷陣五次,終於救出了楚莊王。楚莊王不解,忙問何故如此賣命,那位將軍答道:“我就是三年前那個被折頭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