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對方的身份地位說話
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假如他是一位總經理,請他花大量時間去辦一些煩瑣細微的事,他肯定不樂意,因為不值得,用一些小恩小惠去打動他,也不可能。假如他是一位小職員,請他跑跑腿可能樂意,讓他賠錢就不高興了。所以,要根據對方思考問題的角度來決定提出請求的方式。
三國時,許允在吏部任職,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知道後,便派人去抓他。
他的妻子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因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會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為大,以公為重,隻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國家的利益和作為一國之主的身份地位。
所以,在審訊時,許允坦率地對魏明帝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薦舉你身邊有才能的人’,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罰。”
魏明帝認為有理,派人考察了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倒都很稱職,所以魏明帝沒有處罰許允,並賞給他一套新衣服。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地位來選擇說話方法的成功例子。
□看對方的性格說話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往往會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情等流露出來。例如:那些快言快語、舉止敏捷、眼神鋒利、情緒易衝動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坦率熱情、活潑好動、反應靈敏、喜歡交朋友的人,往往是性格開朗的人;那些表情細膩、眼神穩定、說話慢條斯理、舉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穩重的人;那些安靜、抑鬱、不苟言笑、喜歡獨處、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為人師的人,往往是驕傲自負的人;那些懂禮貌、講信義、實事求是、心平氣和、尊重別人的人,往往是謙虛謹慎的人。對於這些不同性格的對話對象,一定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對性格急躁的人,可把他一板子能拍定的事,不讓他勞心費力太多;對性格開朗的人,要經常催促,因為他們忘性大;對性格穩重的人,可托大事,但不易讓他答應;對性格孤僻的人,要先動其情,他們朋友不多,一旦將你當朋友,會盡力而為;對驕傲自負的人,不妨使用“激將法”;對謙虛謹慎的人,要給他一個幫你辦事的理由,否則多求也沒用。
□看對方的心理說話
通過對手無意間表現出來的態度或姿態,了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抓到比語言表露更真實、更微妙的思想。
不同年齡、性別、地域、職業的人,其心理特征不同,在托人辦事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性別差異。對男性需要采取較強有力的勸說語言;對女性則可以溫和一些。
(2)年齡差異。對年輕人應采用煽動的語言;對中年人則可以講明利害,供他們參考;對老年人應以商量的口吻,盡量表示尊重的態度。
(3)地域差異。對我國北方人,可采用粗獷的態度;對南方人,則可以細膩一點。
(4)職業差異。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聯係比較緊密的語言與之交談,這樣會大大增強對方對你的信任感。
(5)性格差異。若對方性格豪爽,便可單刀直入;若對方性格遲緩,則要“慢工出細活”;若對方生性多疑,切忌處處表白,應不動聲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6)文化程度差異。對文化程度低的人應采用簡單明確的方法,多運用一些具體數字和例子;對於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則可采用抽象說理方法。
(7)興趣愛好差異。凡是有興趣愛好的人,當你談起有關他的愛好這方麵的事情來,對方一般都會興致盎然。這樣,無形中對你就會產生好感,為你找人辦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看對方的修養說話
事業心很強的人,一旦做起事來,便會全身心投入,不願再見他人。要敲開這種人的門,首先不要怕碰“釘子”,還應有足夠的耐性,或硬纏或軟磨,直至達到目的。
自命清高者一般不太願意與常人來往,卻希望同有才華的人結交,因此要順利地敲開這種人的大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善於表現自己,設法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因其愛“才”便會自開家門。
找農民或工人辦事,不應裝腔作勢、滿嘴文縐縐,而應該用他們容易接受的話進行溝通和交流,消除與對方的文化距離和心理距離。這樣,辦起事情來彼此才不會產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