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凡是成功的人,無不有堅強的意誌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做事,尤其是做大事,做難事,不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怎能輕易成功?而能想盡千方百計、能吃盡千辛萬苦做事之人,就是有恒心之人,就是一定能夠成功之人。那些總在抱怨自己一事無成的人,總在報怨時運不濟,或朋友扶助不力,而很少想自己的努力如何?自己是想了一次辦法?還是十次辦法?自己是遇到一次挫折就縮了?還是五次、十次後就打退堂鼓了?如果自己做事僅僅隻是有些不順就洗手不幹了,或經過一二次失敗就喪失了信心,那成功可能永遠不會屬於你。
48.看重朋友的雄心
拿破侖有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盡管不可能人人都去當元帥,但沒有當元帥的雄心壯誌的士兵,肯定連士兵也當不好。
結交朋友,最好尋找那些有雄心壯誌者。他們的進取對你是最好的激勵,他們的遠大目標也會成為你奮鬥的目標,他們的宏圖偉業變成現實的時候,也是你成功的到來。不然的話,朋友強大了,你卻是那麼弱小;朋友已很輝煌了,你卻那麼平庸,太大的反差,強化了不平衡,失去平等的朋友還會是朋友嗎?
雄心就是宏圖。一個人隻有敢想,才能敢幹,想的大,才能幹的大,有雄心才會有為實現雄心而奮鬥的行動,否則,連雄心都沒有,怎會有宏圖呢?而有宏圖的人,必定是不甘平庸的人,必定是勇於創新的人,必定是敢於冒險的人,必定是不怕失敗的人,必定是做出了許多犧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與這樣的人交朋友,雖然會擔很多風險,雖然會麵對很多挫折,雖然會經受痛苦的煎熬,但拚博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與其在平庸中虛度年華,毋寧在奮鬥中輝煌一時,這就是很多人的選擇。
雄心雖然並不都是成功,但雄心最有希望實現成功。奮鬥的過程就是體驗創造的過程,就是走向成功之路,還有什麼能比這個過程能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擁有呢?成功固然值得喜慶,失敗也不一定隻有沮喪,不以成敗論英雄,而以英雄論成敗。
雄心能使人生輝煌。結交有雄心的人為朋友,自己沒有雄心行嗎?
如果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不思進取的人,也不想結交有雄心的朋友,那一輩子隻有在默默無聞中度過了;如果自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結交的朋友竟是一個平平庸庸的人,那自己不僅不會得到必要的及時的提攜,反而會因朋友的平庸而降低自己,那自己的虧就吃大了,不僅吃虧在眼前,而且吃虧在長遠了。
有一對經商的朋友,都是從幾萬元的小生意起家的,現在雖然各自也算擁資百萬了,但這在諾大的都市中,算得了什麼呢?恐怕隻能說徹底脫貧了。於是,兩朋友提出各自製訂一個三年奮鬥目標,三年後再比較各自公司的成敗。甲朋友屬奮鬥型人才,他提出三年公司產值過億元;乙朋友是容易滿足型,他提出三年公司產值達500萬元,雖與甲朋友沒有可比性,但他認為自己的目標是切實可行的,三年實現不會有問題,並斷言甲朋友提出的目標難以實現,實際上等於一紙空文。甲朋友對乙朋友的保守也不以為然,倆人都憋足了勁,等著事實說話。終於,三年到了,兩朋友都實現了各自提出的奮鬥目標,但500萬與億元差別太大了,乙朋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在反複核實甲朋友未作假後,痛悔自己沒有甲朋友那樣的雄心!
雄心實現了宏圖,平庸心隻有平庸了。
差別看起來在心外,其實是在心中!
49.交朋友不可太看重利益
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利益最終決定一切!
無論個人、團體和國家,無不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去選擇朋友,去對付敵人。朋友和敵人都在變化,惟有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願望是不會變化的。
這一點,在外交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中美關係的變化,正是兩國國家利益的變化。新中國成立時,由於全球戰略的需要及意識形態方麵的對抗,兩國關係處於“冷戰”狀態。新中國自然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以“老大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了;美國從“冷戰”的利益出發,奉行扶持敗退台灣的國民黨政權,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妄圖建立環西太平洋從阿留申群島經朝鮮半島、台灣到菲律賓的包圍圈,封鎖、“遏製”新中國,美國還公然出兵朝鮮,派太平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阻止新中國解放台灣。這樣,對抗的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損。美國因“冷戰”失去了與新中國合作的機會;新中國也錯過了早日向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世界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時機,雙方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新中國的不斷強大,特別是蘇美兩霸爭戰的需要,雙方都想打“中國牌”。世界格局由蘇美二霸對抗轉為蘇、中、美三角平衡。此時,蘇美兩霸都在爭取新中國作為自己的戰略盟友。而蘇聯由於中蘇關係破裂,在中國北方邊境陳兵百萬,一時難以恢複中蘇關係的“蜜月時期”,美國正是利用這一時機,產生了改善中美關係的願望。這時的中國也迫切需要學習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先進的科技和文化,因此,在1972年就以“乒乓外交”為契機,以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為標誌,“冷戰”的堅冰開始消融了。中美三大公報的發表,事實上已完成了這一劃時代的轉變。兩國都因此而獲益了,美國由於與中國關係的改善,在與蘇聯的對抗上顯然處於優勢,同時,也有利於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國實現化敵為友,為全麵打破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封鎖創造了機遇,恢複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高了國際地位,也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動力”始終是各自的利益。
50.利益回報人人需要
朋友交情是需要回報的。
猶如商業投入,是要尋求產出的。投入和產出的平衡點是維係朋友交情的底線。如果投入多,產出少,那交情就虧了,朋友也就沒有了;如果投入少,產出多,同樣交情沒有了,朋友也會失去。因為朋友交情是雙方的,若一方盈了,另一方必然虧了,盈者心滿意足,虧者抱怨不已,朋友交情何在呢?
因此,朋友之間的利益回報不僅是必需的,而且要及時和雙贏。
通過交朋友能為自己,也能為朋友帶來好處,朋友才能交下去,否則,交朋友總是吃虧,誰還會繼續交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