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圈子的好處是一種生存和發展的保障,這對漂泊的人再重要不過了。有圈子依托,既有安全感,又能分享意想不到的好處,誰會不樂意呢?

好朋友圈子是圈子社會中最活躍的細胞,它能夠粘連上其他閃光的多彩的蹦跳的溢香的圈子,使每個人的心願都與圈子鏈連接,從而以朋友的名義可以走遍天下。

好朋友圈子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擴張性,那些圈子外的人千方百計想進來,那些圈子裏的人無論怎麼也不願出去,大有生為圈子人,死為圈子鬼的氣概,不能不讓人歎服。

人們熱淚盈眶認老鄉,還不是認老鄉圈子嗎?人們想方設法找好工作,還不是為了進入一個好圈子嗎?人們爭先恐後想擠進好單位,還不是想分享單位圈子的好處嗎?

好朋友圈子是一種開發不盡的資源,那麼多人都在爭搶;好朋友圈子是一筆無價的財富,那麼多人一生一世都享用不完。

有了財富,並不算富,財富失去了,那就什麼也沒有了;有了權位,也並不能算尊貴,一旦權位失去了,那也就一無所有了。但若有了一個好朋友圈子,那就會應有盡有。即使一時失去了,好朋友圈子就會讓你盡快得到;即使跌倒了,好朋友圈子就會有力地把你重新扶起來。這是好朋友圈子的恩惠,更是好朋友圈子護群的特異功能。有了這種特異功能,好朋友圈子才能成其為圈子,若喪失了這個功能,好朋友圈子哪裏還會有什麼魅力可言?!

好朋友圈子也是一種難得的身份證明。進入者,既得好處,更顯尊貴,何其榮耀?何其顯赫?表現欲和成就感得到最大滿足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也仿佛因好朋友圈子而提升了。受益的不隻是有形的好處,還有無形的心態。在社會上能夠找到自己理想的地位。該有多麼愜意!若能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那就不僅僅是輝煌,而是不朽了。這一切的一切,離開了好朋友圈子行嗎?因此,好朋友圈子的好是一種品味、一個檔次,決不能降級選用,更不能上以次充好的當,否則,好處沒有,壞處卻會越來越多!

56.對朋友不可失信

承諾,是雙方的信任。

作為關係密切的朋友,互相之間的承諾當然是信任的直接體現。因此,對朋友的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能兌現的,就決不要輕率地承諾。能兌現到什麼程度,就承諾到什麼程度,不能承諾的多,兌現的少,更不能隻承諾,不兌現,絕對不能給朋友開空頭支票。

朋友,本來等待的是真真切切的幫助,實實在在的支持,但若眼巴巴隻等來一句空話、一個泡影、一場好夢,那失望,那痛心,沒有經曆過的人,最難以體味到其中的滋味。

朋友,本來以為自己有依靠,有寄托,但到頭來隻是一場空,那原本能夠辦成的事兒,就因為朋友的失信而泡湯了;原本可以圓的夢,就因為朋友的耽誤而永遠成為遺憾了,那損失該有多大?損失該用什麼來彌補?又如何彌補得了?

“應人事小,誤人事大”。民謠對此總結得再深刻不過了。

耽誤了朋友的事,尚可尋求彌補方法;傷害了朋友之間的感情,那又如何愈合得了?

朋友之情重於泰山,泰山倒了,如何重新堆起?

朋友之情深似大海,大海幹涸了,何處去尋波濤?

朋友之情沒有了,哪裏還會有朋友?!

因此,朋友是和信譽連在一起的。信譽好的人,朋友肯定多;不講信譽的人,誰還會和他交朋友?

你給朋友開空頭支票,敷衍、應付,甚至欺騙朋友,朋友會回報你真誠嗎?

空頭支票,誤了朋友的事兒,傷害了朋友之間的感情,失去了朋友,自己也一無所獲,最好別開。不然,總透支自己的信譽,未來還有什麼呢?

空頭支票開多了,失信就成了習慣,總是言而無信的人還是人嗎?

當然,空頭支票也應有所區分,不能一概而論。

一種是純粹意義上的空頭支票,開出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兌現。可能是覺得與朋友之間的交情尚未到做出重大承諾並信守的程度,而麵對朋友的殷切期望,又不願讓朋友麵子上過不去,不得不去敷衍、應付,就采取了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愚蠢的辦法。

一種開出時並不是空頭支票,而是實實在在的承諾。隻是在兌現過程中,發生了質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開票者消失或突然不具備兌現的資格;另一種是持票者在此期間,做出了傷害彼此交情的事兒,開票者修改了兌現的密碼,有意讓持票者的一切落空。把真支票變成了空頭支票。

還有一種是“空對空”的空頭支票,根本就沒有打算也不可能兌現。你先開一張空頭支票給我,我隨即也開一張同樣的給你,大家麵對一堆廢紙,悲戚而無奈地大笑,似乎做這種遊戲比別的遊戲更刺激更有意義……

朋友之情,遭此作踐,還會有什麼?

空頭支票,可能隻是一張紙,一句話,但如果開出,就會產生了雷霆萬鈞的爆炸力和衝擊力,把朋友轟向十萬八千裏之外的同時,也重重地殺傷了自己,是絕對不可輕率地為此“動心”、“動手”的。否則,無異於自殺。

自殺隻能有一次,空頭支票能開幾回呢?

57.對朋友要平等相待

有一些人,在朋友圈中,總以導師自居,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朋友,似乎惟有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了。孰不知,這樣刻意的賣弄和眩耀,自我感覺固然良好,卻把朋友推到了被動接受、屈辱服從的地位。當朋友之間的平等被打破後,朋友還會存在嗎?

朋友當做自己的“學生”,隻是一廂情願,朋友並不以為然。也許自己確實在某些方麵比朋友高明了許多,可以為朋友師。即使這樣,也不要把朋友當做“學生”對待,因為朋友之所以能在一起平起平坐,主要在於認同地位的平等。如果因此而主動為朋友“解疑答惑”,那朋友是否接受就很難說了。你肯定會給朋友留下自傲,甚至狂妄的不良印象。當朋友覺得你張狂起來的時候,你實際上已離開朋友了。也許朋友在這方麵早已可以為你師了,隻是不願外露和聲張罷了。你如此自不量力,除了引起朋友的反感和厭惡以外,還會得到什麼呢?

朋友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本是常事。你在這方麵強一些,他在另一方麵弱一些,互相以對方為師,也未嚐不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但如果把為朋友師當做一種嗜好,處處向朋友顯示自己的淵博和深沉,這就成大問題了。首先,朋友不會接受這種“自我推銷”,因為你所顯示的淵博和深厚,相比的,正是朋友的無知和淺薄。本來並不存在的類比關係,由於你的好為朋友師而真地出現了。自尊心受傷害的朋友,是不會原諒你的。即使一次、兩次可以原諒,那三次、四次還會原諒嗎?

如果好為朋友師的嗜好變成了習慣,那就變成問題了。誰還會與你交朋友嗎?與其與你交朋友,還不如去專業學校裏拜師呢!因為朋友不隻為接受知識,更需要平等交流和尊重。

好為朋友師者,把自己高高掛起,脫離了朋友的同時,也脫離了平等,等待他的會是什麼呢?

以教訓別人開始,以自己被教訓結束。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好為朋友師者,肯定不會有朋友,更不能為師,隻有孤獨的失落為伴。

58.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

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是再普遍不過的了。不是朋友幫你,就是你幫朋友。幫的形式盡管很多,但都要有意義。

有一句名言:“與有肝膽的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套用在這裏的話,就是要幫助有肝膽的人,也就是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

幫助人成就一番事業,自然是最有意義的了。小明從小喜歡畫畫,他的理想是當一個畫家,可他出生在僻遠的窮山溝,還是一個孤兒,別說畫家,有文化的人也不是很多。小明的好朋友翠花,從小與他一起玩耍,一起上學。翠花雖是一個姑娘,可她立誌要幫小明成名。初中畢業後,小明去縣城上高中了,翠花成績非常優秀,但家裏不讓上學了,說是女孩子,等著嫁人就行了。翠花含淚拿起了老钁頭,與父母一起下地幹活了。可這樣幫助不了小明,於是,她與村上的幾個姐妹,一起去闖深圳了。這時,小明正在上中學,她把打工掙來的血汗錢,省吃儉用,寄給了小明。就這樣,幾年下來,翠花已資助了小明很多。誰知小明高考又以幾分之差落榜了,小明陷入了絕望之中,翠花再次來信鼓勵他,並支持他自費去省美院深造。小明去了,翠花的負擔更重了,她打工的收入已遠遠滿足不了小明的需要,於是,除加班加點外,她還偷偷地去做女招待……小明呢,果然不負願望,在省美院有名師指點,他的畫藝有了質的提高。還未畢業,已在書畫圈內小有名氣了。由一個不諳事世、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一躍而成為省上小有名氣的畫家,小明永遠銘記著一個柔弱的姑娘,對他多年無私的幫助,他要厚報於她。而翠花呢,隻是笑笑,她覺得她幫助了一個值得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