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準備和她結婚,有這回事嗎?”

“你去問‘將來’吧。”

“有人說你講過我的壞話,是嗎?”

“誰說的,你去問誰吧。”

“這個問題你要向我解釋清楚。”

“當然要解釋,但不是現在。”

(4)以退為進

有些提問者或說話者語氣咄咄逼人,對此,可以采取以退為進的方式回答,即先把話承認下來,然後適當回敬對方。

請看下麵幾段對話:

“你講什麼?連你自己也不懂!”

“不錯,不過我認為我懂不懂,你聽起來都一樣。”

“你這樣子,遲早要倒黴!”

“說得在理,碰碰運氣吧,也許不一定。”

“你這麼漂亮,怎麼還沒有結婚呀?”,“是的,因為我挑得比你仔細。”

(5)圍魏救趙

不取“頭痛醫頭”的做法,而是繞過提問,以奇兵突襲,使對方陷入窘境,從而為自己解圍。

當年,台灣海峽一度出現緊張局勢,在記者招待會上,一名外國記者故意發難:“請問,對台灣問題,貴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後措施是什麼?”我外交官員冷靜作答:

“請閣下相信,我們最終會解決這個問題的。而我倒真是有點擔心,如果貴國反政府運動繼續發展下去,貴國政府是否能具有維持現狀的能力?”

這個妙答把一個帶刺的球拋給對方,令其自顧不暇。

(6)係鈴自解

有些難題不必回答,原球拋回,讓係鈴人自己去解鈴。

一次,某國領導人在我國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一位西方記者問:“您在給您的同胞的信中說您的國家已經不是獨立自主的國家,而是附屬於外國,您說這個外國是誰?”

某國領導人答道:“你問這個外國是誰,我可以說。但即使我不講,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問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7)間接回答

有些場合,對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問題,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圖,或故意提出挑釁性問題以達到詰問、刁難的目的。對這樣的問題,間接的機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0世紀30年代丘吉爾訪問美國時,一位反對他的美國女議員對他說:“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會在您的咖啡裏下毒藥的。”

丘吉爾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會喝下那杯咖啡的。”

還是這個丘吉爾,多次發表演說,力主與蘇聯聯合抵抗德軍,一位記者問他為什麼替斯大林講好話?

他說:“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獄,我也會在下院為閻王講話的。”

丘吉爾並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達方式,把自己的觀點寓於其中,讓對方去品味。

86.巧妙的插話技巧

一個傾聽能手在傾聽過程中如何插話,才有助於達到最佳的傾聽效果呢?

根據不同對象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當對方在同你談某事,因擔心你可能對此不感興趣,顯露出猶豫、為難的神情時,你可以趁機說一兩句安慰的話。

“你能談談那件事嗎?我不十分了解。”

“請你繼續說。”

“我對此也是十分有興趣的。”

此時你說的話是為了表明一個意思:我很願意聽你的敘說,不論你說得怎樣,說的是什麼。以消除對方的顧慮,堅定他傾訴的信心。

(2)當對方由於心煩、憤怒等原因,在敘述中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時,你可用一兩句話來疏導。

“你一定感到很氣憤。”“你似乎有些心煩。”“你心裏很難受嗎?”

說這些話後,對方可能會發泄一番,或哭或罵都不足為奇。因為,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把對方中心鬱結的一股異常情感“誘導”出來,當對方發泄一番後,會感到輕鬆、解脫,從而能夠從容地完成對問題的敘述。

值得注意的是,說這些話時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誤區。不應對他人的話做出判斷、評價,說一些諸如“你是對的”、“他不是這樣”一類的話。你的責任不過是順應對方的情緒,為他架設一條“輸導管”,而不應該“火上澆油”,強化他的抑鬱情緒。

(3)當對方在敘述時急切地想讓你理解他的談話內容時,你可以用一兩句話來“綜述”對方話中的含意。

“你是說……”

“你的意見是……”

“你想說的是這個意思吧……”

這樣的綜述既能及時地驗證你對對方談話內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對其的印象,又能讓對方感到你的誠意,並能幫助你隨時糾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種傾聽中的談話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對對方的談話內容發表判斷、評論,不對對方的情感做出是與否的表示,始終處於一種中性的態度上。切記,有時在非語言傳遞的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場,但在語言中切不可流露,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試圖超越這個界限,就有陷入傾聽誤區的危險,從而使一場談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

87.怎樣勸架才有效

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有時還因矛盾激化而吵架。這時,就很需要旁人及時勸架。

麵對那些憤激的吵架者,怎樣勸架才有效,是要講究點說話藝術的。

(1)要了解情況

盲目勸架,講不到點子上,非但無效,還會引起當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況,瞎說什麼?”勸架前先側耳細聽,弄清情況再講話,效果就很好。對原因複雜的吵架,要從正麵、側麵盡可能詳盡地把情況摸清,力求把勸架的話說到當事人的心坎上。

(2)要分清主次

吵架雙方有主次之分,勸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措詞激烈、吵得過分的一方要重點做工作,這樣才比較容易平息糾紛。

(3)要客觀公正

勸架要分清是非,不能無原則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以為“一隻碗不響,兩隻碗丁當”,籠統地對雙方都作批評,這不能使人心服。

(4)要風趣幽默

吵架時,雙方臉紅脖子粗,氣氛緊張。這時,用一兩句風趣幽默的話,就像清涼油、潤滑劑,可以“降溫”和“放鬆”。

(5)要婉轉批評

人在吵架時火氣大,耳中聽不進勸告,因此,勸架時不要糾纏於吵架人的某些過激言詞,要多用委婉語,注意不觸及當事人的忌諱。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激烈尖銳的語句,避免火上澆油。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如吵架雙方矛盾白熱化、動起武來時,就要用高聲斷喝,使當事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