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疑問型反問

直接而公開地表示反問者觀點、傾向,以證明、推理、辯駁、抒情等手法對事物發表議論、評判。

1987年11月10日,《工人日報》以《這是一個什麼會》為標題,披露了在寧波某招待所召開的某會議的內容。從日程上看,為期5天的會議,隻有半天安排正事,其餘都是遊覽。作者問道:“國家三令五申不許借開會之機遊玩,為什麼仍會有這種不知被報紙披露過多少次的怪事呢?”。

(6)抒情型反問

這是揉進反問者情緒和感情傾向的反問形式。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寶釵見寶玉呆呆的,自己倒不好意思起來,扔下串子,回身才要走,隻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裏咬著絹子笑呢。寶釵道:“你又見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裏?”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的一聲飛了。”口裏說著,將手裏的絹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寶玉不知,正打在眼上,“哎喲”了一聲。

這段對話中的反問和動作描寫,抒情性質極為濃厚。

(6)懸念型反問

這種反問,是為了引發提問者的疑問和好奇心。

例如,張三問李四:“王五最近好嗎?”李四說:“你問他?他出事了你不知道?”張三急切地問:“出了什麼事?”

(7)引語型反問

引語的性質可分為引經與稽古兩類。引經,就是引用權威性的或有說服力的話來證明;稽古,就是引用前人的事跡或曆史故事來說明。

例如,一個新戰士入伍後,練了一個月的射擊,仍然不能命中十環,他問班長:“我為什麼打不中靶心?”班長說:“你知道一句俗語嗎?要想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戰士立刻明白了。

(8)層遞型反問

層遞型反問從層層深化的語氣中使人加深對所敘事物的認識和印象,步步深入,可收言簡意賅、引人注意之效。《追求》雜誌的內容介紹:“人人都有追求,人人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在何處?真善美在哪裏?怎麼追求得到?《追求》雜誌將為您導航。”

84.高超的問話技巧

問話需要口才。利害場合,問話問得巧,可以占有優勢。

提問要因人設問。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此不可“千人一問”。一對摯友,可以互相詢問:“你工資多少?……談戀愛了嗎?”然而,小夥子決不可向初次見麵的女友提出類似的問題。

唐突提問,也是不可忽視的。假如在大庭廣眾之下問對方:“你有什麼理由可說?”、“你遲到一小時,上哪兒混去了?”如此唐突的問法,令人難以下台,人家一定會不高興的。

怎樣才能問得巧,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提問形式。

(1)限製型提問

這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提問技巧,它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為理想的回答,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絕的或提問者不願接受的回答。

據說,香港一般茶室因為有些客人在喝可可時放個雞蛋,所以,侍者在客人要可可時必問一句:“要不要放雞蛋?”心理學家建議,侍者不要問“要不要放雞蛋”,而要問:“放一個還是兩個雞蛋?”這樣提問就縮小了對方的選擇範圍。這種問話,顯然可以多做雞蛋的生意。

(2)選擇型提問

這種提問方式多用於朋友之間,同時也表明提問者並不在乎對方選擇。如你的朋友來你家做客,你留他吃飯,但不知他的口味,於是問他:“今天咱們吃什麼?鯽魚還是帶魚?”

(3)婉轉型提問

這種提問的意圖是為了避免對方拒絕而出現尷尬局麵。例如,一個小夥子愛上了一個姑娘,但他並不知道姑娘是否愛他,此話又不能直說,於是他試探地問:“我可以陪你走走嗎?”如女方不願交往,她的拒絕也不會使雙方難堪。

(4)協商型提問

如果你要別人按照你的意圖去做事,應該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出。如你要秘書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圖講清之後,應該問一問:“你看這樣寫是否妥當?”

各種發問方式都有其優點和局限性。在交際過程中,要從交際需要出發靈活恰當地選擇發問方式,求得最佳效果。

85.對答如流的奧秘

答問,是在交際場合進行的一問一答。如:答記者問、專題對話、論文答辯等,這是一種隨機性很強的以回答問題為主的即席式發言。它有以下兩個特點:

(1)廣泛性

由於對方可以任意提出問題,特別是記者興趣更廣泛,大至轟動全球的國際事件,小到你的生活隱私,都可能成為他們的話題。

(2)隨機性

由於事先不知道對方將提出什麼具體問題,很難對自己的發言作係統周密的策劃。臨場提問往往很突然,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來,且問題帶有跳躍性,隻能隨時思考,恰到好處地做出回答。如果反應遲鈍,就會產生不良後果。

答問的技巧很多,下麵舉幾個例子:

(1)無效回答

即用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去做非實質性的回答。

“無效回答”並非真正全無效果,它可分為有效性無效回答和純無效回答。

所謂有效性無效回答,即表麵上看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實際上卻有很深的內涵,需要對方去領悟。

如在一次足球比賽中,球星迭戈·馬拉多納無意識地手、頭並用地送球進門。裁判判此球有效。賽後,問馬拉多納,那個球到底是手球還是頭球。馬拉多納說:“手球的一半是迭戈的,頭球的一半是馬拉多納的。”

表麵看來,馬拉多納的回答沒有明確答案,其實一細想就可發現,馬拉多納事實上很含蓄地承認了那一球帶有手球的成分。

所謂純無效回答,即答話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得到答案,隻有到別處尋覓。

一次,有位日本記者問陳毅:“中國的第三顆原子彈何時爆炸?”陳毅答:“中國爆炸了兩顆原子彈,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顆原子彈可能也要爆炸,何時爆炸,請你等著看公報好了。”

(2)答非所問

對有些問題,要回避其鋒芒,以求回答得婉轉和得體。

比如一位家長問老師:“我孩子成績怎麼樣?”教師回答:“要是能抓緊點,他成績不會差。”顯而易見,這個學生成績不算好,但這位老師沒有真話實話,而是委婉地用對學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長丟麵子,也避免有的家長遷怒於孩子。

(3)避而不答

這種方式是對付那些冒昧的提問者所提的問題。有時,某些問題自己不宜回答,但對方把問題推到麵前,保持沉默顯得被動。就可以避而不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