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對於人生,我總是賦予美麗的評價,不論遇到任何事情,我都把它視為人生的一種磨煉。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深厚的人生哲學,但至少在生活的態度上,我一向秉持一個原則——應該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往好的方麵解釋。

因此,每當我遇到一些懷憂喪誌的朋友時,我都把這話告訴他們,希望他們不要將事情的成敗得失看得太重,隻要換個角度去詮釋,就可海闊天空,不再患得患失了。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女星,在某一出戲中,飾演一位手提燈籠在黑暗中行走的少女。但不知怎麼,臨上台前,竟找不到燈籠,而且也沒有其他的代替品,在這個緊急時刻,若是換了別的演員,可能會臨機應變,以“摸索”的動作使觀眾明了那是一個黑暗的地方。

但是這位女星卻不是這樣,她仍若無其事地以提燈籠的姿態上台,使得在一旁的製作人十分憤怒,認為這位女星故意搗蛋,而且以“精神有問題”來指責她,因此使她不得不辭職。

但是非常奇怪的事竟發生了,這位女星並沒有因此喪失原有的知名度,反而因為這次事件,使得她轟動一時,並且還在觀眾的腦海裏樹立起獨特的形象。

由此可見,一時的失敗,並不能代表一生的失敗,有時反而會因此成為一生的轉折點。所以不論何事,即使是不如意的事,如果能換個角度來看,說不定可從中悟出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或是得到意外的收獲。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自古以來,人們便以此勉勵那些失意的朋友,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可以此鼓勵周圍的朋友,使他們在灰心喪誌之餘,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因為生命有限,不允許浪費在無謂的唉聲歎氣中。

100.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安慰人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但是隻要是人,都會有一股奮發向上的衝動。倘若某人行事為人勝過自己,那麼你必定會全力以赴,不迎頭趕上絕不停止。

這對一般人而言,積極正麵的作用必多於負麵消極的作用。然而對於身心方麵有缺陷的人來說,卻不盡然。在天生不平等的條件下與正常人互相競爭,除了有失公平的原則外,還會造成對方心理上的不平衡;通常我們遇到身心有缺陷的朋友時,多半會施以同情憐憫的眼光,但站在醫學上的觀點來說,這種同情的眼光在當事人看來,也許就成為“鄙視”的眼光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鼓勵”勝於“憐憫”。

喜劇明星強尼,在演戲時,常以自己的“禿頭”為題材,博取歡眾的笑聲,因此時常使觀眾笑得前翻後仰。當然在醫學上,“禿頭”隻是遺傳基因的一種現象,並不能算是缺陷。但一般人看見這種情形,多少還是會投以異樣的眼光。

盡管強尼在堂上可以不顧一切地“破壞形象”,但據我所知,私底下他仍是十分在意他那與眾不同的“禿頭”。有一次,我和他走在路上,突然“噗通”一聲,一滴小水滴正好落在他那光禿的頭皮上。當時他十分尷尬,認為要不是頭發少,就不會發生這種困窘的場麵。

為了解危,他便自言自語地說:“天快下雨了!頭發少真糟糕。隻要滴一滴雨,就立刻知道!”看他一副傷心的樣子,我為了安慰他,隻好破例摘下假發告訴他:“你看看我!情況比你更糟!隻要氣候潮濕一些,就知道要下雨了!”

果然!聽我這麼一說,他便不再以“禿頭”自卑了。因為在這世界上,還有人的情況比他更不好——“光頭”,所以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情形下,也就能釋然了。

禿頭並不算是缺陷,在這世界上,還有人因患了比禿頭更嚴重的毛病而自卑自憐。這時,我們不妨以這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來安慰他們,使他們發現,自己並非是最不幸的人,因而可漸漸提升他們的優越感,使他們有勇氣麵對社會大眾以及有和正常人一較長短的信心與毅力,也在無形中促成了社會的更新與進步。

101.當眾的稱讚與鼓勵遠勝過當眾的責罵

美人士有一種習慣,他們往往喜歡把“全家福”的照片帶在身上。每遇親朋好友,就會情不自禁地拿出照片,向他們大肆吹噓,並且神色得意地指著照片說:“這是我女兒,現就讀××高中……”“這是我的兒子,是T大的橄欖球隊……”如此不停地向親友誇讚自己的親人。

然而,這種情形在東方是不常見的,保守的東方人總認為:謙虛含蓄才是高雅之士所應有的態度。因此,要一個東方人在眾人麵前稱讚自己的親人,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我的觀察,東方人的表達方式與西方人截然不同,不但不會當眾稱讚親人,倘若別人誇讚自己的親人,還會在禮貌上故意地反駁一番。比如有人稱讚自己的小孩時,做父母的往往會回答對方:“這個孩子並沒有那麼好,我對他失望透了!”認為這樣指責自己家人,才是謙虛之道。

但不知為什麼,我十分不欣賞這種表達方式,我認為沒有必要在別人麵前刻意貶低自己,適度的表揚自己,才是現代人所應有的態度。所以,我常覺奇怪,我們東方人為何不能突破傳統,學習歐美那種凡事坦率的風氣,適時地稱讚家人,使一家人的情感更融洽呢?

雖然多數的東方人都十分含蓄,但坦然率直的人,仍然不少。自從我在廣播節目中這樣呼籲後,收到不少觀眾的來信,紛紛提供我稱讚家人的方法,有些觀眾甚至把他的親身經曆告訴我,使我非常感動,下麵我就把一些方法和故事轉告各位。

有一位觀眾在信中這樣寫道:我一看到我的女兒,就不禁想起我死去的父親。記得我還在讀高中時,有一天家裏來了好多客人。父親要我替客人端茶,當那些客人看到我時,都紛紛地稱讚我,認為我真是女大十八變,好看極了。

當客人此起彼落地稱讚我時,父親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並且對客人說:“是的,她真的是一個好孩子!”我在一旁聽了這話,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立刻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好好孝順他。

如今我的女兒也是高中生,仿佛在她身上能看到當年的我,為了使我女兒也能像我一樣快樂地成長,我也學習父親的教育方式,在眾人麵前我會毫不吝嗇地稱讚她,使她的心中充滿無限的歡樂。

當我看了這位觀眾的來信,我深深覺得這是何等可貴的親情,並在心中羨慕地想:“身為他的女兒真有福氣!”我也要這樣對待我的子女。

當別人稱讚自己的親人時,一般人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但無論如何,我認為最好不要因此而說出數落家人的話,因為當眾的鼓勵與稱讚遠勝當眾的責罵,它可以使家人的情感更和諧,彼此關係更親近。像上麵那位觀眾的經曆,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

102.想誇耀自己

我們都知道,要稱讚別人,隻要在說話時稍稍修飾語氣,就可很容易地說出,但是要想向別人推銷自己,就必須費一番心思了。倘若過分誇飾,不但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可能還會讓人誤以為你是虛浮不實之人。

現代的社會是相互競爭的社會,人人都必須學會如何推銷自己,使自己能在社會中得到他人的信任,能夠安身立命。但究竟如何表現自己呢?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適當的呢?又該如何為自己尋找充分的論證呢?我想這些對現代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就以我自己來說,現在的我無論在長相上,在才能上都乏善足陳,但各位也許不相信,小時候的我卻是非常的可愛,並且屢次在衛生局“可愛寶寶比賽”中獲獎。

聽我這麼一說,大家一定認為我是在自說白話,所言不實,但如果我換個方式說:“我母親常告訴我有關我小時候的種種事情,並且她常說我在小時候是如何如何可愛。”也許這樣一來,各位會相信了。

不知各位是否已從上麵這個敘述中發現一則定律:當你想誇耀自己時,如果隻是一味地自說自話,沒有任何立論的根據,是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的。如果能借用他人所說的話,來證明自己如:“這是××人說的。”相信會較易得到別人的信任。

也許你認為,單是這樣的敘述,仍不能充分表現自己,你希望能在自我誇讚後,還能獲得別人稱讚。這時,你不妨可以告訴大家:“由於小時候的我十分聰明,我母親對我的期望也特別高,”所以最近還一再地叮嚀我說:“我相信你不會令我失望,你以為呢?”這樣一來,聽眾十之八九會回答你:“你一定可以達成你母親的期望”而不會數落你的不是了。

說來慚愧,雖然洋洋灑灑地告訴大家讚美自己的方法,但在生活上,我自己竟不慎犯了一個小過失。那大概是10年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和小張在後台聊天,當時我曾說:“我現在已40多了,但大家都說我才30多歲,你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