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植物類藥(十三)(2 / 3)

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氏同類植物的幹燥根。

【別名】

戴糝、百藥錦、獨椹、紅芪。

【性味歸經】

甘、溫。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

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尿消腫,托瘡生肌。傳統用於睥,肺氣虛之頭暈,氣短肢倦,食少腹瀉,久瀉脫肛,子宮下垂;虛性浮腫,小便不利;癰疽瘡瘍,痘疹不透等症。

【主要成分】

含糖類、膽堿、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①實驗證實本品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可使小鼠血漿從戶含量升高,增強丁細胞功能,加速淋巴細胞轉化,抑製自身抗體所致的免疫性疾病,能增加小鼠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並可升高。②強壯作用,給小鼠每日灌服黃芪煎劑,連用3周,可增加小鼠體重,並延長其遊泳時間,表明黃芪有抗疲勞,抗衰老作用;③黃芪能強心、降壓、利尿,並促進機體代謝;④有抗菌、抗癌作用;⑤保肝、抗病毒作用;⑥激素樣作用。

【主治腫瘤】

腫瘤所致虛證。

【兼治疾病】

氣管炎、感冒、肺炎、肺結核、口腔潰瘍、蔞縮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腦血栓、硬腦膜卩血腫、腎炎、哮喘、早搏、流行性出血熱、糖尿病、重症肌無力,神經損傷,白細胞減少症、前列腺肥大、銀屑病等。

【抗癌療效】

試用。可增強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

【用法用量】

煎湯10~30g,大過可增至30~120g。

【臨床治驗】

治療宮頸癌

生黃芪30g,小薊炭、當歸扡12g,阿膠15g,參三七、生甘草各細,杜紅花3g,紫草根15g,日1劑,水煎分3次服(王冰等抗癌中藥方選人民軍醫出版社)。治療白血病生黃芪、大青葉、白花蛇舌草、苡仁、各30%黑元參、細生地、粉丹皮、草河車各15g,黃藥子、地骨皮各9g,日1劑,配合化療共治13例,總緩解率38%(方源於廊坊地X人民醫院)。

治療原發性肺癌

生黃芪、北沙參、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生南星、生牡蠣各30g,生白術、天冬、昆布各12g,銀花、山豆根、夏枯草、海藻、瓜蔞皮各15g,陰虛去黃芪、白術、加南沙參、麥冬、元參、百合、生地;氣虛去北沙參、天冬、加黨參、人參、茯苓;腎陽虛加補骨脂,仙靈睥、菟絲子、肉蓯蓉、鎖陽,日1劑,3個月為1療程,臨床觀察有一定療效(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劉總湘教授)。

治療放療後日虛反應

生芪、潞黨、杭芍、茯苓、熟地各15g1白術、銀花、紫河車各9g,毛藤、敗醬草各30g,大棗5個,日1劑,對放療所致頭暈無力、自汗、食欲不振、白細胞下降有效《王冰等抗癌中藥方選,人民軍醫出版社)

熟地(《本草圖經”

本品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

【別名】

地黃。

【性味歸經】

甘、微溫。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

養血滋陰,填精生髓。傳統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腎陰虧虛所致腰膝酸軟、遺精、潮熱、盜汗、消渴等。

【主要成分】

含有地黃素、生物堿、脂肪酸、多種氨基酸、多種糖類、維生素八類物質。

【藥理作用】

①強心作用,地黃浸膏尤其對心髒功能不全的心髒作用更為明顯;②利尿作用;③能降低血糖;④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利於抑製腫瘤;⑤抗炎、抗真菌作用;⑥能抗放射,保護肝髒。

【主治腫瘤】

用於腫瘤所致血虛、腎陰虛者。

【兼治疾病】

高血壓、上消化道出血、傳染性肝炎、風濕症、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尋麻疹、神經性皮炎、心律失常、糖尿病、功血、先兆流產等症。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臨床觀察少數人服藥後出現輕度腹瀉、腹痛、乏力、惡心、心悸等反應,一般數日內可自行消失,無需處理。凡脾胃虛弱、氣滯腹脹、納呆便溏及痰多者慎服。

【用量】

煎湯10~30g。

【臨床治驗】

治療肺癌

熟地黃、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京玄參各12g,生黃芪、潞黨參各15g,漏蘆、土茯苓、魚腥草、升麻各30g。共治50例,顯效3例,有效34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4%。本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別為44%、8%與4%。此方適於正氣虛弱、肺陰虧損、邪熱內蘊的患者(方源於上海市中醫皖王義明主任醫師)。

治療纖維肉瘤

熟地、生黃芪、黨參、白術、枸杞、淮山、天冬各15g,茯苓12g,白花蛇舌草30g,首烏、黃精各9g,甘草、木香各4.5g,大棗5個,日1劑。配合化療。本方有一定療效,1例用藥年餘,複查病灶消失(方源於福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當歸(《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幹燥根。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傳統用於血虛麵色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跌打損傷、瘀血作痛、腸躁便秘,癰疽瘡瘍等。

【主要成分】

含揮發油、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六類物質、葉酸、金屬元素23種,維生素B2與2及腺嘌呤等。

【藥理作用】

①能增加冠脈流量、增加心輸出量、可降低心肌興奮性、抗心房纖顏,並能降低血清膽固醇,緩解動脈粥樣硬化;②降血脂作用;③抗貧血與抗血栓作用;④本品能鎮靜、鎮痛;⑤可抗炎、抗菌;⑥有興奮和抑製子宮的雙重作用;⑦可使實驗動物體重增加,遊泳時間延長,耐受力及肌力增加;⑧當歸製劑有平喘,利尿及保肝等作用;⑨體外試驗證實,歸尾有抑製腫瘤的活性。

【主治腫瘤】

用於某些腫瘤,多與他藥配合使用。

【兼治疾病】

心律失常、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缺血性腦中風、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腎炎、脈管炎、動脈炎、帶狀皰疹、牛皮癬、白癜風、酒渣鼻、斑禿、肝硬化、血小板減少紫瘢、甲亢、再障、神經衰弱、痢疾、習慣性流產、不孕症、精索靜脈曲張、子宮脫垂、痛經、遺尿症、盆腔炎等多種疾患。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當歸揮發油穴位注射,可出現較劇烈的疼痛,並伴有發熱、惡寒、口幹、頭痛、惡心等反應,可自行緩解。

【用量】

3~15g。

【臨床治驗】

治療乳腺癌

當歸、夏枯草各45g,桔核12g,丹參15g,白芷、僵蠶各6g,爵床草30g,日1劑,水煎或用水酒燉服,連服20~30劑為1療程。可加菝葜製劑同服。臨床觀察有一定效果,治愈1例(方源於福州市一人民醫院)。

治療食道癌

當歸、山豆根、鱉甲、花粉各12g,漏蘆15g,連翹、桔梗、鬱金、穿山甲、三棱、莪術、甘草各10g,藕30g(為引)水煎,早晚各服1次。同時取血竭、兒茶各6g,硼砂、枯礬各10g,朱砂、雄黃各7輕,烏蛇頭3個(新瓦焙幹)冰片18共為細末,撒於咽喉部,每次約0.3。日3次。共治92例,顯效67例(方源於山西省巨鹿縣中醫腫瘤門診部梁秀清主任醫師)。

治療腸癌

(1)當歸9g,地榆、生黃芪、茯苓、紫草根各12g,槐花6g,天龍2條,日1劑。加三七粉2g,分2次吞服(王冰等抗癌中藥方選人民軍醫出版社)。

(2)當歸、土貝母、地榆、苦參各12g,黃藥子、七葉一枝花各15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g,瓦鬆、槐花各9g,天龍2條,日1劑,有一定療效(方源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