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益氣養血藥
人參(《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幹燥根。
【別名】
山參、棒錘、土精、地精、神草、園參、孩兒參。
【性味歸經】
甘、微苦、溫。歸脾、肺、心經。
【功能主治】
大補元氣、生津止渴、補肺益脾、安神定誌。傳統用於體虛欲脫、脈微欲絕、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大便泄瀉、氣短喘促、脈虛自汗、消渴、氣血虧虛、驚悸健忘、失眠多夢等。
【主要成分】
含人參皂甙13種以上,人參烯、人參黃酮、多種氨基酸、脂肪酸、多種糖類、多種維生素等。
【藥理作用】
(1)興奮中樞作用,人參能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使神經衝動的傳導加快,神經反射的潛伏期縮短,從而加強條件反射,有提高思維活動的作用。同時人參亦影響大腦皮層的抑製過程,改善神經活動的過程,使情緒和睡眠改善,並有鎮靜作用,能提高人的腦力和體力的機能,有顯著的抗疲勞作用。
(2)強心作用,動物實驗表明人參可擴張腦血管、冠狀動脈、眼底血管、可減弱或消除因氯仿-腎上腺所致的心律不齊。小劑量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能對抗休克。
(3)降血糖作用,人參與胰島素有協同作用,可抑製血糖升高。
(4)本品能調節膽固醇代謝,可抑製高膽固醇血症。
(5)能保護肝髒,可增強肝髒的解毒功能。
(6)抗放射線性損害,可減輕輻射對造血係統的損害。
(7)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可改善老年人的大腦功能,有抗衰老作用。
(8)抗腫瘤,能抑製癌細胞的生長。
(9)可增強視覺暗適應過程,並能提高視力。
(10)動物實驗證實人參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
(11)能改善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吸收機能,並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主治腫瘤】
本品屬大補之品,適用於多種腫瘤,為扶正培本常用藥。
【兼治疾病】
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肌炎、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腦缺血綜合征、呼吸功能不全、重症肝炎、胃炎、胃潰瘍出血、風濕性關節炎、白細胞減少症、老年病、陽痿、神經衰弱、精神病、貧血、宮頸糜爛。
【抗癌療效】
與他藥配伍有效。
【副作用】
人參是名貴的滋補藥材,與鹿卑、冬蟲夏草並列為三大補品。是一味較常用的保健藥物。但臨床如使用不當,也可引起某些不良反應。有報道,健康人一次服用人參汁(:含生藥40g),導致消化道大出血、左心衰竭而亡。亦有人給3例新生兒服人參3~6g,煎湯服用,而中毒死亡1例。-組資料研究表明,133例長期服用各種人參製劑者,致人參綜合征者14例,占10%,有高血壓、失眠、晨泄、神經過敏、類似皮質類固醇中毒等副作用。過量服用本品表現有閉氣,胸悶、腹脹、頭痛、眩暈、瘙痄、玫瑰疹、出血及體溫升高等。因此,不可無針對性的濫用。
【用法用量】
3~9g,宜單煎。研末吞服,每次0.5~1g,日1~2次。若搶救虛脫,劑量可加大至15~30g,煎汁分數次服用。
【臨床治驗】
治療宮頸癌用以下五方:
(1)人參、鹿角膠、熟地、紫河車、山藥各100g,黃芪、當歸各200g,銀花300g。
(2)蜈蚣100條,全蟲50條,蜂房、銀花、血餘炭、苦杏仁各50g,狼牙皂、馬錢子各12g,輕粉1g8。
(3)蟾蜍、製砒、五倍子、各1.5g,雄黃6g,白芨12g,明礬60g,紫硇砂、三七相。
(4)黃連、黃柏、黃芩各100g。
(5)車前子、扁蓄、大黃、滑石、瞿麥、梔於、燈芯草、甘草。1與2方按有毒藥丸製法,製成綠豆大小;3與4方各自研粉,製成外用散劑;5方製成煎劑內服。各方配合用藥效果較好,1例I期病人,用藥後症狀消失,局部檢查轉陰,隨訪4年無複發(北京市中醫院)。
治療白血病
參煩12g,淮山15g,生白芍、炙甘草、麥冬、龍骨、酸棗仁各坳,北五味子3g,北沙參、黨參、生地、牡蠣、山萸肉、浮小麥各30g,大棗10個。日1劑。可單用,亦可配合小劑櫧強地鬆使用。觀察急單1例,獲完全緩解,已存活6年。急淋6例,有較好療效《蘭州醫學院附屬一院》。
治療癌痛
人參、生鱉甲各1g8,花椒9g,研粉,分成6包,每晚1包口服,連服24包為1療程,治宮頸癌痛有效,一般170連服3包後腹痛即減輕(常敏毅抗癌本草湖南科技出版社)。
西洋參(《本草從新”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
【性味歸經】
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
【功能主治】
補氣養陰、清火生律。傳統用於肺腎陰虛、肺虛勞嗽、喘咳、肺瘺、咯血、煩倦口渴、腸熱便血。
【主要成分】
含人參二醇單體皂甙的(其含量明顯高於人參)、揮發油、糖類及樹脂等。
【藥理作用】
①鎮靜、鎮痛、解痙作用,能降低小白鼠因注射戊四氮與士的寧(中樞興奮藥)引起驚厥所致的死亡率,實驗發現西洋參對生命中樞有中度的興奮能力;②抗疲勞,抗缺氧能力;③利尿作用;④抗心律失常作用;⑤抗溶血作用。
【主治腫瘤】
有扶正作用,多用於氣陰不足者。
【臨床治驗】
治療鼻咽癌
西洋參12g,山豆根12g,夏枯草12g,白芷9g,蒼耳草15g,天花粉、生地、石上柏、紫草根、牡蠣各30g,日1劑。以本方為主,辨證施治,觀察多例療效較佳(作者經驗方)。
治療放療反應
西洋參、麥冬、生地、銀花、黃芩各15g,沙參、山豆根各9g,白花蛇舌草30g,石斛10g,天花粉12g,知母12g,蘆根30g,日1劑。對腫瘤放療所致發熱、頭暈無力,白細胞下降有較好效果(作者經驗方)。
太子參(《中國藥用植物誌》)
本品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的塊根。
【別名】
孩兒參、童參。
【性味歸經】
甘、微苦、平。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
益氣健脾,潤肺生津。傳統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身體虛弱,肺虛咳嗽,自汗口渴等病征。
【主要成分】
含皂甙、果糖等。
【藥理作用】
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疲勞,增強機體抵抗力、延緩衰老等作用。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用於氣陰兩虧等證。
【兼治疾病】
肝炎、肺炎、肝硬化。
【抗癌療效】
試用。
【用量】
10~30g
【臨床治驗】
治療肝癌
太子參、夏枯草、海藻、漏蘆、丹參、鐵樹葉、雞血藤各30g,鬱金、當歸各12g,赤芍1g8,桃仁、玄胡各9g,製乳、沒各6g,日1劑。配合化療,共治3例,對單純型有效,而肝硬化型則不理想《方源於重慶市中醫院腫瘤組)。
治療白血病
太子參、山慈姑各30g,生熟地各15g,天冬、麥冬、砂仁、黃柏、甘草、黑山梔、草河車各9g,加減半枝蓮、紫草、犀角、鹿角霜。日1劑,共治多例有良好療效(方源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
治療癌痛
太子參、龍膽草、野菊花、蒼耳子、元參各15g,兩麵針、七葉一枝花、茅莓各30g,日1劑。治鼻咽癌痛有效(常敏毅抗癌本草湖南科技出版社。
黃氏(《神農本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