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礦物類藥(一)(1 / 3)

一、清熱藥

石膏(《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的含水硫酸鈣。

【別名】

白虎、冰石、細理石。

【性味歸經】

辛、甘、大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生用清熱瀉火、清瀉肺熱、清瀉胃火、除煩止渴。煆石恃外用收濕、斂瘡、生肌、止血。性寒涼,為清解氣分實熱之要品。傳統用於高熱、煩渴、肺熱喘咳、頭痛、痙攣、抽搐、譫語發狂、中辨自汗、牙齦腫痛以及瘡瘍、濕疹、燙傷等症。

【主要成分】

含硫酸鈣、矽酸、氫氧化鋁、硫酸鐵、硫酸鎂。

【藥理作用】

石俜水煎液對實驗性發熱家兔有退熱作用。此外本品尚有鎮痙、消炎、利膽、利尿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主治腫瘤】

用於腫瘤所致高熱等症。

【兼治疾病】

蜂窩組織炎、淋巴結炎、乙腦、大葉肺炎、丹毒、潰瘍性結腸炎、大骨節病、急性扭挫傷、燒傷。

【抗癌療效】

可配解熱藥同用有效。

【副作用】

石膏氣味具薄,用量宜重,,中病即止。本品大寒、多用於實熱亢盛之證,故陰虛發熱和脾胃虛寒者應慎用。石膏內服宜生用,因煆用品具收斂之功,無清熱之力,故服之有閉火之弊。

【用量】

煎湯15~60g,宜打碎先煎。煆石膏供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患處。

【臨床治驗】

治療乳癌

石膏、瓜蔞、牡蠣、夏枯草、白芍,陳皮、蘇子、黨參各30g,柴胡、黃芩各15g,甘草6g,川椒5g,王不留行90g,大棗10枚,每日1劑。此方用治1例癌腫廣泛轉移患者,服藥後飲食增加,服至30劑可見各部位腫物縮小,連服120劑後腫物完全消失,體重增至101%,經複查身體已恢複正常,隨訪6年,患者仍健在(方源於山西省太原市中醫研究所劉紹武醫師)。治療精原細胞瘤方用石膏、防己各24g,黃芪24g,夏枯草3)8,白芍、杏仁、茯苓、白術各12g,全瓜蔞15g,桂枝10g,麻黃9g,甘草3g,日1劑。此方為桂枝湯、麻黃湯、防己茯苓湯及越婢加術湯合方化裁而成,並以夏枯草、全瓜蔞加味,重在宣散和營、清熱散結、運睥除濕。一患者連服30餘劑,複診見頭麵.頸項及四肢腫脹完全消除,其他症狀改善,隨後以補消法加減,以莪術、荔枝核、三棱、黨參各15g,白術、茯苓、半夏、青皮、橘核各12g,陳皮10g,夏枯草31g,甘草3g,每日1劑。此方由六君子湯加三棱、莪術、荔枝核、橘核、青皮等味組成,以奏益氣健脾、除濕消痰、攻堅散結之功。在前方治療基礎上,患者連續服本方80餘劑後,諸症狀消除,體力恢複,腫塊已消失,停藥至今已年餘,未見複發,一直從事體力勞動(方源於灌縣中醫醫院宋道儒醫師)。

治療化療反應

生石膏30g,知母10g,生甘草5g,粳米10g,日1劑。惡心嘔吐重者加代赭石、旋覆花、竹茹;口舌生瘡者重用石膏、知母,加玄參、花粉,配合口腔內塗搽錫類散;皮疹搔癢難忍者加生地、赤白芍、丹皮;心悸怔忡、氣虛多汗者加黃芪、當歸、五味子,亦可同服生脈飲;腹部痛瀉者加木香、枳殼、白芍,亦可加服黃連素片。5劑為1療程,此方對腫瘤化療毒副反應有減輕作用。臨床觀察1g例骨腫瘤化療反應,用本方防治有顯著療效,一般服3~5劑即見效。結果表明,本組顯效5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3.8%(常敏毅編著實用抗癌驗方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治療癌痛

(1)生石膏、明磯、天南星各15g,炮山甲、白芷各10g,石砒2g,乳香、沒藥各5g,蟾酥1.5g,肉桂45g,東丹60g,研為細末,撤於虎骨膏上,外敷患處(李岩編著腫瘤病的防治人民衛生出版社)。

(2)取生石膏15g,章丹30g,蜈蚣、全蠍各9g,斑蝥、白果皮各0.6g,共研細末,敷於腫塊及疼痛部位,對骨肉瘤引起的疼痛有效(鄭玉玲,等癌痛的中西醫最新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寒水石(《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出伯的天然晶體。

【別名】

白水石、淩水石、凝水石。

【性味歸經】

辛、鹹、大寒、無毒。歸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除煩止渴,利竅消腫。傳統用於熱病所致的發熱煩渴、吐瀉、便秘以及水腫、尿閉、水腫、目赤、齒痛、丹毒、燙

傷等。

【主要成分】

含硫酸鈉、硫酸鈣、碳酸鈣。

【藥理作用】

有鎮靜解熱作用。

【主治腫瘤】

對腫瘤病人有降熱消炎之功。

【兼治疾病】

霍亂,小便不利,齒齦炎,角膜結膜炎,胃炎。

【抗癌療效】

初步試用,須與他藥同用。

【用量】

煎湯9~15g。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臨床治驗】

治療肝癌

寒水石60g,薑黃50g,製乳沒、密陀僧、幹蟾皮各30g,龍膽草、鉛丹、冰片、公丁香、雄黃、細辛各15g,生南星20g,大黃50g,上藥研為細粉。用時取適量藥粉與凡士林和勻,攤在紗布上,外敷腫塊處,隔日換藥1次。若皮膚發生丘疹或水泡,可暫停用藥,皮膚恢複正常後再用(盧祥之等著名中醫治療癌症方藥及實例科學技術出版社)。

治療癌痛

寒水石、地骨皮、半枝蓮各30g,生地、石見穿、煆牡蠣各15g,元參、知母、山楂、六神曲(包煎)各妝,丹皮4.5g,每天1劑,煎湯內服,與外貼止痛膏同用,對股骨頸惡性骨肉瘤痛有較好效果(天津市人民醫院編著腫瘤臨床手冊。

鹵堿(《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氯化物類礦物加工而成的無色結晶體。

【別名】

鹵鹽、石堿。

【性味歸經】

苦、寒、無毒。歸心、肺經。

【功能主治】

解熱除煩、止嘔、明目。傳統用於熱病之發熱、煩躁、氣喘、口渴、嘔逆、腹脹、便秘。

【主要成分】

含二氧化鎂、少量氯化鈉及數種微量元素。

【藥理作用】

現代研究證實本品能刺激腸壁,增加腸液分泌,引起瀉下作用。對正常大鼠有利尿作用。據觀察鹵堿對狗心和離體兔心之冠狀動脈有明顯擴張作用。

【主治腫瘤】

皮膚癌、宮頸癌。

【兼治疾病】

克山病、大骨節病、腦血管意外、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高血壓、慢性氣管炎、前列腺炎、宮頸糜爛、血液病、慢性鼻炎。

【抗癌療效】

初步試用。

【用量】

0.5~3g,作水溶劑內服。外用適量。

【臨床治驗】

治療陰莖癌

鹵水,大烏梅27個,水煎後置室溫24小時,濾取藥汁。吃飯前後各服1次,1天服6次,服藥期間忌食酒、酸、辣及紅糖,此藥可同時作為外擦劑塗擦患處(方源於上海中醫學院)。

治療食管癌

用鹵鹽1500g,海帶500g,硼砂、冰片各25g,將前二味加水8化8,以桑木材煎煮,然後取出海帶,藥湯濃縮至約1.51%,另取硼砂,冰片研末,兌入藥汁中,使其溶化即成。每次飯前服(約半小酒盅),日2次。服完此料藥為1療程。1例經服此方2個療程後治愈(方源於濟寧地區汶上縣次邱鄉伊梅村何慶昌患者)。

治療骨腫瘤

取精製鹵堿粉100g,澱粉10g,蒸餾水1001111,硬脂酸鎂1g,製成片劑,每片0.5g。每次服2片,日3次。15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眼用量較上個療程,每次增加2片,連服5個療程。此方對成骨肉瘤有一定療效(方源於中西醫結合雜誌)。

治療皮膚癌

硇砂9g,輕粉、雄黃各3g,冰片0.15g,大黃、西月石各3g,共研細末,以獾油或香油調成糊狀,每日塗搽1次。用治13例,總有效率76.9%(方源於沈陽醫學院附屬一院)。

治療宮頸癌

(1)鹵堿片,每次1片,日3次。

(2)5%鹵堿溶液、每次肌注,每天2~3次,或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靜滴。

(3)鹵堿溶液宮頸注射,由正常粘膜向癌灶基底部注入,或於瘤體表麵作多點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用5%鹵堿溶液行陰道注射。采用以上局部和全身給藥方法,共治29例,療效明顯者22例,用藥期間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有4例多次活檢證實其宮頸、陰道、盆腔癌腫均消失(方源於廣東省華南腫瘤醫院)。

二、瀉下藥

芒硝(《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經精製而成的結晶體。

【別名】

皮硝、樸硝。

【性味歸經】

辛、苦、鹹、大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瀉下軟堅、降火消腫。傳統用於實熱積滯、大便秘結、口瘡、咽痛、皮膚瘡腫、皰疹、癢痛。

【主要成分】

含硫酸鈉、少量碳酸鈣、硫酸鎂、氯化鈉及鐵、鉀等。

【藥理作用】

瀉下、清熱、消腫、止痛。

【主治腫瘤】

咽喉部腫瘤。

【兼治疾病】

丹毒、乳腺炎、淋巴管炎、靜脈炎、痔瘡、大骨節病、凍瘡。

【抗癌療效】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