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
內服6~1g8,不入煎,衝入藥汁或開水化服。外用適量。
【臨床治驗】
治療肝癌
樸硝、製乳沒、生南星、白僵蠶、製半夏各10g,山甲珠30g,紅芽大戟20g,蟾酥、麝香各紐,蜈蚣30條,銅綠、阿魏適量,為末。按腫塊大小,取藥粉調入丹士林中攤於紗布上,敷在肝區處,每天換藥1次。此外用方有軟堅散結止痛作用(盧祥之等著名中醫治療癌症方藥及實例科技文獻出版社)。
治療癌痛
皮硝、大黃、黃柏、薑黃、芙蓉葉各50g,天花粉100g,冰片、生南星、乳香、沒藥各20g,雄黃30g,研細粉,加飴糖製成稠糊狀,攤在油紙上,敷於疼痛部位,隔日1次。觀察肝癌痛31例,貼藥1次痛止者24例,2次痛明顯減輕7例(方鬆韻浙江中醫雜誌)。
治療多種腫瘤
皮硝9g,人工牛黃、冰硼散、青黛各10g,鼻咽癌、扁桃體癌加辛夷、蒼耳子各3g,山豆根、蚤體各10g,上齶癌,腮腺癌加連翹、元參各10g,喉癌加麥冬10g,馬勃1.5。冰片1.5g,唾液腺癌如生地、元參、花粉各10g。上藥研粉過篩成極細粉。每次用器具或卷紙筒將少量藥粉噴吹到病變部位。此法對咽喉部腫瘤組織紅腫、潰破以及放化療所致潰瘍,療效甚佳(方源同上)。
玄明粉(《藥性論》)
本品為芒硝經加熱升煆失去結晶水而成的無水硫酸鈉。
【別名】
白龍粉。
【性味歸經】
苦、鹹、寒。歸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瀉熱通便、軟堅消腫。傳統用於腸胃實熱積滯、痰飲痞滿、大便不通、小便赤黃、口瘡咽腫、目赤腫痛。
【主要成分】
含無水硫酸鈉(為芒硝煆燒失去結晶水而成)。
【藥理作用】
清熱、瀉下。
【用法用量】
衝眼3~9g,外用適量,外敷,或水化洗,或噴吹至患處。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玄明粉、車前子、茺蔚子、茯苓、大黃、玄參、黃芩、淮牛膝各9g,桔梗、防風、鬱金各6g,木通4.5g,水煎服。此方適用於腦瘤頭部疼痛、小便短少、大便秘結的患者,有較好效果(陳義文等中西醫結合腫瘤學新華出版社)。
三、湧吐藥
膽礬(《抻農本坊經》)
本品為含水硫酸銅的結晶體。
【別名】
藍礬、石膽。
【性味歸經】
辛、酸、寒、有毒。歸肝、膽經。
【功能主治】
內服湧吐風痰、毒物,外用解毒、收濕、去腐蝕瘡。傳統用於風痰壅塞、口瘡、誤食毒物、癲癇、風眼赤爛。
【主要成分】
為含水硫酸銅。
【藥理作用】
本品濃溶液對局部粘膜有腐蝕作用,稀溶液則有收斂製泌作用。內服能刺激胃壁知覺神經,經反射至延髓嘔吐中樞,而引起反射性嘔吐,故有催吐作用。
【主治腫瘤】
皮膚腫瘤。
【兼洽疾病】
中耳炎、沙眼、頸淋巴結核、白喉、毛囊炎。
【抗癌療效】
試用。
【副作用】
膽礬湧吐作用強烈,單用本品即可催吐,故應中病即止。
【用法用量】
0.3~0.6g,溫水化服,外敷適量,或化水洗。
【臨床治驗】
治療癌痛
膽礬、冰片各1g,硼砂10g,研細粉、外敷疼痛部位(鄭玉玲,等癌痛的中西醫最新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四、利水滲濕藥
滑石(《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矽酸鹽類礦物滑石族滑石,主要為含水矽酸鎂。
【別名】
液石、盡石。
【性味歸經】
甘、淡、寒。歸胃、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傳統用於濕熱淋證,如淋痛不暢,小便不利及濕瘡,濕疹等。
【主要成分】
含矽酸鹽,微量氧化鋁,氧化鎳等。
【藥理作用】
①收斂、止瀉作用;②保護瘡麵,吸收分泌物,促進結痂的作用;③鎮吐作用;④抗菌作用,體外可抑製傷寒杆菌、副傷寒杆菌及腦膜炎球菌。
【主治腫瘤】
某些腫瘤。
【兼治疾病】
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腹瀉。
【抗癌療效】
試用。
【用法用量】
9~24g,包煎,外用適量。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
滑石0.3g,斑蝥0.15g,木通、車前子各0.27。研末製成藥丸,共製10丸。每次2~3丸,日3次。此方可用治胰腺癌、總膽管癌、口腔癌、淋巴瘤以及五官部位腫瘤(;雷永仲新中醫院)。
治療陰道癌
滑石、黃柏各20g,苡仁30g,萆蘚、赤茯苓各15g,澤瀉、丹皮、白蘞各10g,日1劑。對陰部潰爛、膿水淋漓、赤白帶下等症狀改善明顯(方源於瘍科心得集)。
治療子宮癌
滑石、豬苓、阿膠、連翹各12g,木茯苓、公英、貫眾、生黃芪各15g,澤瀉、蒼術、當歸、白芍各10g,生首烏1g8,黃柏6g,煎服,日1劑。治1例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服藥1個月,症狀消失,後用歸芍地黃丸加參、芪,繼眼月餘,恢複正常(方源於溫州衛生學校許國華副教授)。
砠石(《神農本草經》)
本品為天然硝酸鉀煉製成的結晶體。
【別名】
火硝、焰硝、銀硝、土硝。
【性味歸經】
苦、辛、鹹,微寒。歸腎、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利水瀉下,攻堅散積。傳統用於瘡毒、喉痹、淋疾、口瘡、目赤、瀉痢。
【主要成分】
含硝酸鉀、少量硝酸鈉、氯化鈉。
【藥理作用】
利尿、催瀉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1~3g。外用研末點眼、吹喉或水化外敷。
【臨床治驗】
治療多種腫瘤
(1)硝石1g8,製馬錢子12g,鬱金、白礬、仙鶴草各15g,五靈脂12g,枳殼30g,炒幹漆6g,為末、水泛為丸,每服1.5~6g,日3次。本方以幹漆、五靈脂散瘀化血、破積攻堅、止痛消結;鬱金、白礬疏肝解鬱、消炎解毒、利膽除煩;火硝化瘀消堅,推陳致新;製馬錢子通絡除濕、祛毒消腫;仙鶴草、枳殼利氣寬腸、消痞疏滯、活血止血。全方共奏健脾理氣、養血、攻堅破積、解毒消腫、止痛之功。臨床用於多種癌症,能增強機體抗病力,使麁細胞退變或逆轉,瘤體縮小或消失(方源於陝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2)火硝、白磯、鬱金、重樓各20g,蟾酥3g,紅硇砂6g,雞蛋殼、料薑石、仙鶴草、天南星各20g,研細粉,每次1~6g,日服3次。方中料薑石、蛋殼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硇砂消痞化瘀、通經;白礬、鬱金、重樓、蟾酥疏肝理氣,解毒,散瘀化血;火硝攻堅消積;仙鶴草、天南星祛瘀消滯,燥濕化痰。對消化道腫瘤有較好療效(方源同上)。
治療皮膚癌
火硝500g,皂礬30g,黃丹60g,雄黃9g,朱砂3g,冰片適量,研粉外用。每次適量外敷癌腫部位,隔日1次。製法:火硝、皂礬烈火煉液,加黃丹、雄黃、朱砂冷卻。臨用前取此藥粉2g加冰片)8研細末即可。觀察2例麵部皮膚鱗癌,用藥後癌腫腐蝕脫落,並長出皮膚,活檢未見癌細胞,徹底治愈(方源幹湖北鍾祥縣舊口衛生院)。
治療肝癌
火硝36g,枳殼60g,馬錢子25g,五靈脂、明礬、莪術、鬱金各30g,幹漆)2g,仙鶴草90g,公丁香、地鱉蟲各50g,蜘蛛80g,共為細粉。每次3g,日2次。對有黃疽者可用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g,丹參、八月劄、平地木、小金錢草各1祕,廣鬱金9g,煎湯服之。本方有解毒消腫,散結軟堅、止痛的功能(方源於浙江中醫學院潘國賢教授)。
治療食道癌
火硝50。砲砂10g,硼砂100g,礞石25g,沉香、冰片各25g,研末。每次1.5g,含化緩緩咽下,每隔30分鍾服藥1次。一般服藥6小時後,可使梗阻緩解。此藥連服2天,應停藥1周再用(方源於安徽省人民醫院)。
六、活血化瘀藥
自然銅(《汗寶本草》)
本品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一種亮淡黃色的晶形體。
【別名】
石髓鉛。
【性味歸經】
辛、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續筋接骨。傳統用於跌打骨折、瘀阻腫痛。
【主要成分】
含二硫化鐵(鐵46%,硫53.4%)含銅、銻、砷。
【藥理作用】
能促進骨折愈合。
【用量】
3~9g,先煎,多入丸散,外用適量。
【臨床治驗】
治療胃癌
自然銅、寒水石各1.5g,白靈砂5g,白附子500g,麝香10g,製成丸劑,綠豆大,每次2丸,日3次,此方飯前服。另用白靈砂1.5g,白附子700g,乳沒、麝香各10g,同上製法,每次2丸,日3次,此方飯後服。30天為1療程。多數病人須用3個療程。用治3例,近期療效尚好,症狀消失,體重增加,癌塊基本消失(方源於山西延吉縣長安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