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礦物類藥(二)(1 / 3)

硇砂(《唐本草》)

本品為鹵化物類礦物的晶體。

【別名】

白硇砂、紫硇砂、北庭砂、氣砂。

【性味歸經】

辛、鹹、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

消積軟堅、破瘀散結。白硇砂長於化痰,紫硇砂功擅消腫。傳統用於症瘕積聚,痰飲、噎膈、瘰鬁、惡瘡疔毒,積痢、喉痹、疣贅、經閉。

【主要成分】

白硇砂含氯化銨,紫硇砂含氯化鈉。

【藥理作用】有祛痰、利尿作用,並可抑製小鼠肉瘤,及腹水癌細胞。

【主治腫瘤】

鼻咽癌、食管癌、宮頸癌、皮膚癌。

【兼治疾病】

結核性關節炎、鼻息肉、尋常疣。

【抗癌療效】

有效。

【副作用】

硇砂有腐蝕性,其毒副作用有輕度咽喉部刺激性疼痛及粘膜充血水腫。動物實驗表明紫硇砂黃耆膠混懸液給小鼠腹腔注射。

【用法用量】

紫硇砂0.5~1g,白硇砂0.1~3g內服,或入丸散,或化水含咽,外用研末調敷。

【臨床治驗】

治療食管癌

(1)取紫硇砂500g,研粉,加醋5001%1,水30爪1,使其溶解去除殘渣後,煎熬,先武火後文火,煎至幹品為灰黃色結晶,研粉即成製紫硇砂粉。另將紫金錠片研成粉,與製硇砂等份混勻。每次1g,日3次。共治食管癌445例,賁門癌190例,其中治愈2例,顯效6例,進步452例(山東省北鎮衛校腫瘤研究小組新醫學)。

(2)硇砂3g,板藍根、貓眼草各30g,威靈仙60g,製南星9g,人工牛黃6g,水煎成稠浸膏,與適量澱粉混合,烘千研粉製成散劑。每次內服1.5g,日4次。治療300例,多數病人症狀改善,腫34g瘤穩定或縮小,存活最長5年以上,總有效率8g.7%(方源於安徽省人民醫院八

(3)硇砂1.7g,海藻、昆布各15g,半枝蓮60g,白花蛇舌草120g,草豆蔻9g,烏梅3個,每天1劑。臨床觀察效果較好。部分病人服藥後出現食欲減退,上腹飽脹感(方源於武漢醫藥工業研究所)。

(4)紫硇砂置瓷器內研為細粉(勿接觸金屬、加水煎煮,濾取藥汁與等量醋混合,再次煮沸至幹燥。取灰黃色結晶粉,每次服1~2.5g,日3次。觀察22例,治愈3例,顯效8例,好轉7例。其中1例服藥3個月,複查癌腫已消失(方源於中藥大辭典)。

(5)醋製紫硇砂、生半夏各50g,硼砂25g,研粉。每次2g,分數份於舌根部咽下,日4次。服後漱口,可減輕對口腔粘膜的刺激,由於此藥停留在梗阻處,直接作用於癌瘤部位,因此不可用水送服。本品服藥7~10天,若無效可停藥。有效病例服藥後—般咽下困難減輕,吐粘液減少,但療程不得超過30天。此藥不可用於潰瘍型病人,對縮窄型無效。待梗阻緩解尚能進食時,須加用其他抗癌療法(王濟民新中醫)。

治療胃癌

取醋製紫硇砂,每次服1g,舌下含化緩緩咽下。治1例患者,服藥2次即可飲水,次日能進食流質(鄭其國浙江中醫雜誌)。知治療鼻咽癌

(1)用20%硇砂注射液肌注,每天1~2次,30天為1療程,間歇5~7天。觀察34例,近愈3例,顯效3例,好轉17例(解放軍366醫院科研小組新醫學)。

(2)開水衝服醋製硇砂粉,每次1~2g,日3次。同服天葵酒。藥酒製法:取天葵子500g,研粗末,加高粱酒或穀酒浸泡一周即可食用。此方治愈2例(方源於湖南大庸縣西溪坪醫院)。

(3)硇砂25g,黃連15g,豬膽汁2個,前二味研末,以豬膽汁調勻。用時滴於鼻內,日3~5次。另用連翹、荊芥、雙花、白芷、黃芩、桑皮、玄參、地丁各15g,防風、薄荷、梔子各10g,射幹、生地各20g,甘草7.5g,水煎服,日1劑。一患者按此法治療71天,症狀完全消失,身體恢複正常(方源於邵陽市中醫院)。

治療腸癌

(1)硇砂、硫磺、代赭石各60g,全蟲90g,斑蝥9g,蜈蚣20條,研粉、放入瓦罐內,外包黃泥,置炭火上煆燒4~6小時,再埋入沙土內退火1夜,取出藥粉備用。另將蜂房、僵蠶各60g,水蛭、蛇皮、守宮(去內髒)各30g,地鱉蟲(去翅足)、海馬各15g,以白酒洗浸,微火炒至焦黃,研末,與上藥粉及麝香1.2g共研勻,分成30包。每次1包,日2次,半月為1療程。服藥期間多飲綠豆湯,禁食無鱗魚類及煙酒。據觀察療效尚佳(方源於揭陽縣雲路衛生院)。

(2)硇砂3g,鴉膽子9g,烏梅肉15g,冰片1.5g,製成栓劑,此為3個栓劑量。每次1粒,塞入肛門內,日1~2次。此藥栓適用於癌腫高突而致腸腔狹窄,大便困難者。其有腐蝕作用,應慎防出血(盧祥之等著名中醫治療癌症方藥及實例科技出版社)。

治療陰莖癌

方用①硇砂、雄黃各12g,枯礬31g,鴉膽子9g,生馬錢子、生附子各6g,合黴素粉15g,②血竭、白芨各9g,象皮、枯礬各15g,③章丹9g,梅片0.9g,煆石膏31g,密陀僧6g,硼砂31g。1與2方製成外用散劑,3方製成軟膏。切除包皮後,將1方粉敷於癌腫處,以凡士林紗布麵定,日1次。上藥約2~3次,至癌腫消失,病檢陰性時,改用2方,並用3方軟膏藪蓋。同時以爭光黴素注入癌基底部及腹股溝淋巴結;肌注癌敵,爭光黴素15~30!11g,日各1次;另口服抗癌片1~2片,每天3次,30天為1療程。治14例,近愈8例,有效2例,其他正在治療(方源於河北新醫大附屬二院)。

治療皮膚癌

硇砂9g,輕粉、雄黃、大黃、硼砂各3g,冰片0.15g,為末,以獾油或香油調成糊狀外用。每日塗藥1次。共治13例,其中基底細胞癌和鱗狀上皮癌各為6例與7例,結果近愈3例,有效7例(方源於沈陽醫學院附屬一院)。

治療宮頸癌

(1)硇砂15g,三七15g,生管仲5g,紅升丹5g,梅片1.5g,麝香2.5g,製成散劑或栓劑。衝淨陰道,用棉球蘸少許藥粉,塞入宮頸內,隔日1次。栓劑插宮頸腔中,隔2日1次。觀察34例,其中15例近期治愈,總有效率82%。此方對潰瘍型最好,菜花型及空洞型次之(方源於沈陽市第五人民醫院)。

(2)硇砂、硼砂、乳香、冰片各17.5g,兒茶、沒藥各15g,雄黃、製鍾乳石各22.5。章丹16g,血竭12g,蛇床子7g,白礬200g,麝香2g,研為細粉,外敷患處,每周2次。效果尚好(方源於解放軍325醫院)。

(3)硇砂、蟾酥、鴉膽子各15g,輕粉、雄黃各10g,紅砒1.5g,馬錢子20g,烏梅30g,研粉,製成外用散或栓劑,效佳(方源於河南醫學院)。

砒石(《開寶本草》)

本品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的礦石。現多為毒砂、雄黃等多種含砷礦石的加工品。

【別名】

砒霜、白砒、信石、紅砒、紅礬。

【性味歸經】

辛、酸、大熱、有大毒。歸肺、肝、腸、胃經。

【功能主治】

內服祛痰截瘧,外用殺蟲、蝕腐肉。傳統用於寒痰哮喘、瘧疾、息肉、潰瘍腐肉、瘰鬁、痔瘡、疥癬。

【主要成分】

含有三氧化二砷,少量硫化砷。

【藥理作用】

①毒理試驗證實,本品可使肝小葉中心壞死,肝髒脂變,並使心肝腎充血,毛細血管擴張,上皮細胞發生壞死;②有麻痹毛細血管,抑製含巰基酶活性的作用;③微量的砷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厚脂肪組織,並可改善皮膚營養,加速骨骼生長及促進骨髓造血機能;④有細胞漿毒的作用,可抑製癌細胞的生長;⑤對活體細胞有殺傷作用;⑥可殺滅細菌、病原蟲、螺旋體。

【主治腫瘤】

宮頸癌、皮膚癌。

【兼治疾病】

支氣管哮喘、淋巴結核、疝氣、神經性皮炎、膝關節炎、精神病、痔瘡、肛漏、汗斑、斑禿、銀屑病、頑癬。

【抗癌療效】

對淺表腫瘤有明顯療效。

【毒副作用】

本品為劇毒藥,臨床使用不慎,可引起死亡。因此,嚴格控製內服劑量尤為重要。動物毒性試驗表明,以砒石煎劑給小鼠灌胃。急性中毒症狀表現有咽喉灼熱,劇烈腹痛、嘔吐、腹瀉、頭痛眩暈,甚者尿少尿閉、血尿、最終因血壓下降,循環衰竭而死。慢性中毒則逐漸出現體力衰弱,嚴重消瘦,毛發、指甲脫落,眼、鼻、喉炎症等毒性反應,嚴重時可引起肝脂肪性變、再障及多發性神經炎。近年發現,本品可用治某些惡性腫瘤,尤其是對宮頸癌有較好療效。為此,舭石雖為大毒之品,但使用得當,則大有功力。